• 我的订阅
  • 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界的科研产出大幅提高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8 07: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

中国医学科学界的科研产出大幅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界的科研产出大幅提高

理查德·霍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思玮

“与过去相比,中国研究者在《柳叶刀》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特别是临床、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高质量研究。”近日,在第九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柳叶刀》主编、《柳叶刀》系列期刊出版人理查德·霍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医学科学界的科研产出正在大幅提高,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愿意主动加入医学研究队伍。

同行评议是重要环节

一篇研究成果从最初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细节,再到最终撰写成文,无不凝聚着研究团队的智慧与心血。当论文投递至期刊编辑部,首先要经过期刊编辑的内部审查后,才有可能进入外部同行评议阶段。

同行评议在确保科学记录的诚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我们收到一篇来自中国的投稿,通常会将这篇文章发给至少3位外部审稿人和一位统计方面的专家进行审阅。在这3位外部审稿人中,至少有一位来自中国。”理查德·霍顿告诉记者,《柳叶刀》编辑部如果收到一篇来自某个国家的投稿,那么这篇稿件的审稿人中至少要有一位来自这个国家,因为与投稿人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审稿人更理解论文中描述的问题,“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理查德·霍顿表示,至于来自《柳叶刀》系列期刊的中国审稿人比例,“还没有办法给出明确的数量或者比例,但数量在上升”。

医学是共同语言

谈到医学科学家的标准,理查德·霍顿认为,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并不一定需要博士学位,但如果要在科研领域深耕,就需要更高的研究资质,这通常需要具备博士学位。“当然,他们之后还需要获得相关研究基金的资助,还需要在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我希望每名医生都是一位科学家,即使他们不做科研,也要对科学有好奇心,并热衷于遵循新证据,这使他们能在临床实践中与时俱进,并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治疗和照护模式。这对医生执业非常关键。”理查德·霍顿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再次证实,只有加强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可靠信息在国家与科学家之间的“自由流动”,才能有效应对下一次疾病大流行。

理查德·霍顿还特别提到了医学的魅力。“我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讲不同语言,但医学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因为我们有一些完全相同的生活经历,比如,看到孩子出生的喜悦、看到病人康复的欣慰,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等,这些情感上的联系,成为全世界医生的纽带。”

理查德·霍顿认为,医学就像一个跨国实体,团结了世界,它的目的是拯救生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这个星球上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愿望呢?有这样一群人,在不同的国家接受相同的训练,又因为这一使命而团结起来。”

来到中国,理查德·霍顿感受颇深的是,中国研究人员对接触国际医学群体并参与医学、医学科学和健康相关的全球对话有着强烈的渴望。

面对记者“您会给中国研究者哪些建议”的提问,理查德·霍顿表示,中国的大背景与英国不同,应尊重彼此的差异,“没有我的建议,中国科学也发展得很好”。

不过,理查德·霍顿提到了一件他特别担心的事——由“论文工厂”生产的造假论文出现在一些开放获取期刊上。

“‘论文工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只出现在中国。世界上每个国家都需要对‘论文工厂’保持警惕,我希望大家严肃关注这一问题,降低风险。作为一名编辑,我觉得不实信息是政府和公众在面临一些复杂挑战作出高质量决策时的最大威胁。”理查德·霍顿说。

架起一座桥梁

《柳叶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弥合科学与社会以及科学与政策之间的鸿沟。

“我们希望在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利用中国优秀大学的研究,这就是《柳叶刀》在中国的目标。我们通过这样的合作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力,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更好地造福社会。”理查德·霍顿期望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声,而学术期刊的重要价值就是让这些声音被听到。

展望未来,理查德·霍顿表示,《柳叶刀》将在精神健康、生态文明、非传染性疾病、肝癌、扶贫与健康等领域与中国科学家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国人群健康和中国医学科学研究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8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健康报□本报记者 王潇雨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共同主办的2023第九届“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大会围绕《柳
2023-11-30 07:05:00
美国科技霸主地位要凉?Nature:中国急速赶超,物理化学论文数已逆袭
...之位,还能保持多久?近日,Nature的一篇文章揭示,美国科学界领袖已经在担忧美国让位于其他科研强国,在许多科学指标上,中国已经赶超了美国。美国的世界科学超级大国地位,还能维
2024-10-26 09:53:00
知名华裔科学家在美自杀,生前其实验室被关闭
...乐观的同事离开了我们,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的离开是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生前疑似被剥夺科研权利其实验室已被关闭吴瑛职业生涯的最后20年都奉献给了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她
2024-09-03 14:00:00
全球医学界应紧密合作    预防大流行再次出现
...研究结果称,过去20年,有40多万篇研究论文与论文工厂产出的文章有很强的文本相似性;仅在2022年,就有7万篇这样的文章发表。该分析估计,在2022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中,1.5
2023-11-30 03:46:00
【楚天评】东湖评论:创新赋能三大,百年发展闪光
...究与产业化等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难题,产出了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创新成果。学校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不止育人更要育才。近年来,三峡大学深入实施“青年拔尖人才
2023-10-15 00:46:00
...了科学和社会的利益增进科学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传统科学界以外的社会行为者开放科学知识的创造、评估和传播进程”。“开放性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开放科学包含开放公平的全球科学体系
2023-10-19 05:50:00
向极综合交叉发力,驱动创新加速跑(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解决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协同支撑。科学界普遍认为,极综合交叉的科学研究,旨在利用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在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过程中进行深度融合和极限交叉,推动研究
2024-10-21 06:45:00
勇闯科学“无人区”!2023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捧起奖杯
...的创新机制。项目始终坚持“科学家说了算”,不断响应科学界的呼声,组建了有公心、有鉴赏力、有科学品味的评审班子;始终强调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有30%获奖人获奖时没有杰
2023-09-25 11:31:00
祝贺!山东大学于晓教授获“树兰医学青年奖”
...取得原始性突破创新成果,并经实践检验证实科学有效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树兰医学奖”以严格的提名要求、高水平的专家评审著称,已成为我国医学高端人才奖项的
2023-12-13 13:1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年年体检正常 为什么癌症发现就是晚期
提起癌症,不少人都觉得“只要年年体检都正常,就不用担心”。可在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5大主要癌症中,我国患者确诊时处于Ⅰ
2025-11-16 07:58:00
胎动异常的信号及紧急处理
近期,我遇到了一个孕妇,产检过程很顺利,她也很高兴地等着“瓜熟蒂落”,可是有一夜,肚子却忽然很频繁地动起来,有时还伴有轻微的收缩
2025-11-15 05:22:00
肝癌介入治疗全解析:微创“精准打击”如何为患者赢得生机?
提到肝癌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开腹手术切除”,但对晚期患者或身体虚弱的老人来说,大手术风险难以逾越。如今,肝癌介入治疗这一“精准打击”的微创技术
2025-11-15 05:22:00
0-6岁体检时间表:关键检查别错过
0到6岁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各个微小的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也会影响着宝宝的健康。为了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2025-11-15 05:22:00
儿童扁桃体炎高发期,家长须知的饮食与护理禁忌
每年春秋季是儿童扁桃体炎的高发期,门诊中因咽痛、发热就诊的患儿占比显著上升。作为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扁桃体在儿童期因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
2025-11-15 05:22:00
化疗后没胃口? 3招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为重要方式,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会产生较多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食欲不振为典型性影响,如何让消化道肿瘤患者吃得香
2025-11-15 05:22:00
直面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带来的“血栓风暴”
你能想象吗?一次普通的感染、一次常规的手术,甚至一次小小的创伤,都可能成为引爆身体的“开关”,在数日内导致全身器官接连衰竭
2025-11-15 05:22:00
什么是肩周炎?如何科学锻炼康复?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冻结肩”“五十肩”,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
2025-11-15 05:22:00
子宫内膜上的“小疙瘩”——子宫内膜息肉需要治疗吗?
子宫内膜息肉(EPs)是女性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一种常见宫腔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2025-11-15 05:22:00
反复感冒是不是免疫力低?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真相与应对策
孩子三天两头流鼻涕、咳嗽,家长们常常焦虑不已,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免疫力太差了”,但儿童反复感冒、呼吸道反复感染的背后
2025-11-15 05:22:00
颈椎病手麻:西药营养神经+针灸选穴,循证依据在哪?
手麻像过电、像戴了“隐形手套”,夜里常被“麻醒”——这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见的反应。不少患者跑遍骨科、神经内科,拿到两袋药
2025-11-15 05:22:00
甲亢和甲减症状相反,治疗核心在平衡
甲状腺是人体颈部的“内分泌发动机”,负责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能量产生和器官功能。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常见的两种疾病
2025-11-15 05:22:00
从“酒桌王者”到“精神崩溃”,酒精如何摧毁大脑?
在社交场合中,常常能看到那些在酒桌上千杯不倒的“酒桌王者”,他们似乎以惊人的酒量为傲。然而,长期过度饮酒可能将一个看似强大的饮酒者从意气风发引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2025-11-15 05:22:00
服务社会、共护睡眠——“关爱失眠者公益行动”首站启航
鲁网11月15日讯2025年11月13日,由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承办的“玉护好眠
2025-11-15 12:01:00
哈尔滨市祥民中医馆:扎根冰城,用传统中医守护邻里健康
在哈尔滨这座充满欧陆风情的城市里,一抹浓郁的中医药香正悄然浸润着社区街巷。近日,哈尔滨市祥民中医馆有限公司以其质朴、专业的服务
2025-11-15 12: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