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孟庆嵘 孔祥凯 李慧 张丽秀 杨珊珊
一、海源阁建筑群落的文化评估
(一)历史沿革与人文价值
1.藏书世家的文化基因
海源阁的诞生与聊城杨氏家族的学术追求密不可分。从杨以增至其子杨绍和(1830-1875)继承父志,编撰《楹书隅录》五卷,系统梳理藏书体系。至第四代杨保彝时,藏书规模已达22万卷,涵盖宋元刻本、明清精校、金石碑帖三大类。这种“以书立家、以文传世”的家族传统,使得海源阁作为其家族聚居地既是藏书之所,更成为清代北方学术网络的重要节点。
2.建筑形制及文化隐喻
根据相关志书、旧照统计,海源阁建筑群由杨以增始建于1840年,位于聊城市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下层为杨氏家祠,上层专藏宋元珍本古籍,楼前有小院与读书亭,楼后另有瓦舍收藏明清版图书。
二、海源阁建筑群落现状评估与困境分析
(一)物质空间困境
通过现场调研和2022年山东省文物局相关测绘数据发现,海源阁建筑群落、周边配套环境以及相关空间体验上主要面临以下困境——结构老化、功能僵化、环境割裂。
(二)海源阁建筑群体的文化活态存在传承危机
具有本地生活经验和地域情怀的古建筑修复师、古籍修复师等数量严重不足,鲁西特色、明清特色的建筑工艺和传统的古籍修复技艺面临失传;相关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不够新颖,缺少战略性的文化推介,与现代文明及当下城市名片和城市形象的同频共振不足。
三、海源阁建筑群落再设计中的藏书文化体现方式
(一)紧靠建筑群落与其藏书文化的相互促进的再设计理念
1.把建筑作为书藏知识的容器
在再设计中,注意贯彻海源阁建筑的“藏阅分离”布局,规划建筑组合可以与杨氏《海源阁书目》的分类逻辑形成空间映射。
2.创造区域礼仪空间,与藏书文化形成学术共同体
在再设计中,要突出竖向设计,注意相关台阶布设和相关院落的起伏沉降,注意在规划中体现这种“登楼仪式”,用建筑环境强化知识的崇高性与学术共同体的身份认同。
3.利用园林景观做好相关认知隐喻
植物园林景观是相对容易刻画打造的物化环境要素,可以在相关设计中利用路径造型、小品雕塑、水榭观石等,象征性地表达相关学识的曲折求索和杨氏藏书文化的内涵。
(二)做好文化反哺建筑的动态演进
1.把建筑作为藏书活动驱动空间更新
采用“以用促改”的模式,使建筑细节成为藏书技术的物化见证,也为如何在当下采取新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藏书设备提供了借鉴。再设计过程中,要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提炼中国传统藏书建筑特色元素,结合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把建筑外观和建筑功用充分结合,做到藏书、读书、欣赏、回忆多源功效的完美串联互动。
2.把学术成果转化为建筑语言
再设计中,要突出海源阁建筑的历史和今生特点,既传承历史又突出现代。
四、海源阁建筑群落再设计空间与文化再造
(一)体现特色与藏书文化的空间重构
在形制创新和特色展现上注意新旧共生的表达,既延续传统肌理,又满足现代功能。探索主楼硬山顶形制,在相关串联连廊位置采用“折面屋顶”,以参数化设计模拟书页翻卷的动态。
(二)从建筑小品符号到使用功能体验,都要反映出相关文化转译
海源阁再设计空间范围受限,建筑体量规模相对较小,要时刻凸显文化和建筑的融合与协调。在相关广场、步道等整个浏览空间中,可全方位利用入口广场地板石刻、中轴甬道廊柱雕花等多种形式,精细全面具化海源阁藏书文化特点。
(三)空间搭建与建筑部位设计策略
海源阁再设计要注重体现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可借鉴传统建筑的形式和元素。汲取中国庭院的设计手法,秉承汉唐建筑艺术的传统,统筹高低错落、组合有致。从结构设计、平面布局到内外环境,都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时代精神。布置海源阁藏书和杨氏家族为主题的小品;在绿化的庭院或内庭中借势造景,以假山、亭榭、喷泉、荷塘等营造舒适静谧的藏书文化氛围。
(四)活动活化植入导引
建筑最主要的作用是使用而非欣赏,利用相关活动活化,提高海源阁建筑的使用频率,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是核心与根本问题。通过柔性界面设计,把海源阁从封闭庭院到城市客厅,联合聊城市其他非遗项目协调发力,将海源阁文化元素解构重组。以海源阁为圆心,开辟建筑与文化,尤其是藏书文化与图书馆建筑专题研究赛道,让海源阁成为其研究的学术代名词。
五、结语
海源阁建筑群落作为承载历史记忆、传播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其结构设计需兼顾功能需求、美学表达与技术创新。再设计过程中要从设计理念、结构形式、材料应用、技术融合等方面探讨其创新路径。
总之,海源阁建筑群落再设计的创新是技术、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必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打造兼具功能性与精神性的时代地标。
注:文章为聊城市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子课题(课题编号GHXM2500205)主要内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3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