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贞观政要》:“贞观之治”是这么来的(子曰诗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04:3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18日 第 11 版)

给皇帝进谏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哪怕皇帝欢迎臣下这样做。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臣子对待帝王,多是顺从而不敢违背,用甜言蜜语来博取帝王的欢心。我现在提出问题,你们不得隐瞒己见,要依次说出我的过失。”

长孙无忌、唐俭等人深谙明哲保身之道,说:“陛下用圣德教化,使天下太平。在我们看来,您没有什么过失。”

可有位黄门侍郎刘洎不藏着掖着,径直答道:“陛下拨乱创业,确实功高万古,正如长孙无忌等人所说那样。但不久前有人上书进谏,遇到言辞内容不合您心意的,您就不依不饶,当面追根盘问,弄得上书言事之人无不羞惭而退。这恐怕不是鼓励进谏的办法吧?”

唐太宗听后说:“你说的这话很对啊,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

这个故事来自唐代古籍《贞观政要》,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真心希望臣下对自己直言不讳,提意见、出主意,从而改进治理方式和策略。

后人总结“贞观之治”的经验,其中一条必然是唐太宗君臣之间坦诚相见,一方诚心进谏,一方虚心纳谏,从而产生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尤其是李世民和魏征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国人耳熟能详。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知道这些,要感谢《贞观政要》提供的文献资料。

作为一部政论性著作,《贞观政要》不长,全书10卷40篇,8万多字。作者吴兢,汴州浚仪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人。其为人,性格爽朗,正直不阿,勤奋好学,对经书和史学都有一定研究,特别是对历史学有较深的造诣。约在武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前后,吴兢被召入史馆,与当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徐坚等人一同编纂史书,并成为亲密朋友。

武则天之后,吴兢看到朝政弊端丛生,矛盾重重,认为需要提醒继任者不要忘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尤其是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作风,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因此搜集了唐太宗和45位大臣的主要言论,分门别类,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成书,并于唐玄宗时期将书呈上。

从全书来看,多篇涉及君主政体、行政伦理、行政效率、行政编制、行政问责、行政监督、行政制衡等思想,譬如第一卷的《君道》《政体》,第二卷的《任贤》《纳谏》,第三卷的《君臣鉴戒》《择官》,第五卷的《仁义》《公平》《诚信》,第六卷的《俭约》《谦让》《奢纵》《贪鄙》,第八卷的《务农》《刑罚》等。这些行政思想的核心和要旨,集中在民本和仁政上。尤其前者,是“民为邦本”这一中国政治思想传统的延续。

作为封建君主中的开明者,唐太宗清醒地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来自老百姓,民心向背才是王朝命运的决定性力量。这个理念是他通过纳谏得到不断加强的。

据《政体》篇记载,贞观六年(公元632年),魏征对唐太宗说:“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这一关于君民关系的形象比喻给唐太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多次用这个道理来教训自己的子弟。有一次他看见太子乘舟,就对太子说:“汝知舟乎?”太子回答:“不知。”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从这些鲜活的对话能看出《贞观政要》的行文特色——叙事简核,文笔洗练,材料多具故事性,言近旨远。虽然是千余年前的人事,当今读者也容易懂。

由于吴兢编书的着眼点在于以史为鉴,“义在惩劝”,因此,对史事的编年问题未作过细的推敲,错漏之处不少。同时,由于历代辗转抄写,堆积了大量讹误。元朝儒臣戈直,对《贞观政要》作过一次细致的整理,并加以注释。他的本子比较完整,流传最广。

书成后,《贞观政要》被列为皇子皇孙的必读书。唐宪宗李纯、唐文宗李昂、唐宣宗李忱,奉为经典,反复阅读。宋仁宗赵祯非常欣赏唐太宗任人以“德行学业为本”。元朝皇帝多次提起该书,并请儒臣讲解书中内容。明穆宗时规定,皇帝除三、六、九日上朝外,每天中午都请人讲授《贞观政要》。明宪宗朱见深还为之作序,推崇有加。清代乾隆皇帝说:“余尝读其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矣!’”

约在9世纪前后,《贞观政要》传到了日本。他们模仿中国也把《贞观政要》定为皇家、幕府的政治教材。镰仓时代,1205年,博士菅原为长任讲官,为幕府讲解此书。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在1615年颁布的《禁中并公家法度》17条中,第一条就规定天子必读《贞观政要》,以明古道。

虽然吴兢编书的直接目的没有实现——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唐代自此走了下坡路——但给后世、给世界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文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我国唐代“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
...和史学家所高度褒扬的“贞观之治”时期。“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掌控皇权时所用的年号,“贞观之治”是后世史家们对唐太宗在位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当时社会风貌的总
2024-03-22 16:06:00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德政,为什么会遭到史家的质疑?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辛未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判决死囚290人,并将这些死囚释放回家,约定明年秋末归来就刑。到期的时候,死囚全部归来,唐太宗下诏赦免全部死囚。这是《旧唐
2023-01-30 16:02:00
聊一件发生于唐代贞观之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唐太宗半身像宋佚名先来科普一下“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也是他在位二十三年(公元627至649年)唯一使用的年号。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2024-05-15 16:35:00
...快传遍京城,尽管事不算大,却是违法索取,影响恶劣。唐太宗知道后非常恼火,立刻召见陈万福。陈万福心里发虚,诚惶诚恐地等候太宗发落。谁知太宗非但不罚,反而赏赐数石麦麸,命令他当众
2023-10-23 18:08:00
从唐初的政治格局看贞观之治
...月后的8月8日,李世民登基,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是为唐太宗。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仅仅只有两个月时间。纵观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了真正的中央君主集权制,从此形成了将所
2023-11-21 07:41:00
贞观之治,明君贤臣共同努力开创大唐盛世
贞观之治贞观,大唐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所用年号。李世民登基,天下初定,等着他的不是歌舞升平,而是内忧外患的重重考验。太宗登基之时,大唐建国才九年,“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
2024-06-19 18:57:00
历史上凡开明之君王皆有哪“三怕”
...行使要受到某种限制。《贞观政要》一书中,大量记载了唐太宗对“为君之道”的探讨,很多都包含了这方面的意思。如《贞观政要》卷六《谦让》就记载: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
2024-06-04 20:40:00
贞观之治:君主贤明坐江山,治世能臣在朝堂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而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灭亡的教训,以史为鉴,励精图治。唐太宗亲眼目睹了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如今自己当政,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在政治、经
2024-06-08 21:58:00
魏徵敢于直谏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
...仅古代士人把魏徵当做榜样,封建最高统治者亦十分羡慕唐太宗有魏徵这样的良臣。宋神宗赵顼在位时曾将魏徵与诸葛亮并提,称赞魏徵与诸葛亮同是忠勇节义之人。 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
2024-02-23 21: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