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滁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郑成雪 通讯员叶素健
在位于定远县能仁乡凉亭村长龙山的茶场里,记者看到一垄垄依山而植的茶树长势葱茏、青翠欲滴。茶场的负责人王祥路正弯腰查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三年前,定远县能仁乡凉亭村与浙江安吉县黄杜村对接以来,安吉白茶便在这里“安家落户”。如今,凉亭村的白茶供不应求,大有“燎原”之势,过去无人问津的数千亩荒山也因此变成了抢手的“金山银山”。
王祥路告诉记者,这片长龙山原本就是一座满山碎石的荒山。将安吉白茶成功种在这片荒山上,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9年,王祥路偶然认识浙江安吉黄杜村一位种茶朋友,朋友认为王祥路家乡地形地貌与他们村十分相似,适合种植白茶。为慎重起见,王祥路还专门取当地土质到县农技部门进行化验,没承想各项数据指标与黄杜村相似度达95%以上。即便如此,农技干部还是好心劝他“一定要慎重”。
说干就干,王祥路当即拿出全部家当,请来挖机开荒挖地,随后他又亲赴安吉黄杜村订购17万棵白茶树幼苗,此后每年他都订购10余万棵幼苗,除补种外还扩大了种植面积,目前他的茶山面积已发展至160余亩,不仅自家荒山种满茶树,还租赁了隔壁荒山,所产茶叶供不应求。
“现在越干越有劲,家人从反对到支持!”王祥路说,为了后续发展,他的儿子已放弃外地打工和他一起种植茶叶,目前儿子正在安吉沉下身来安心学习种茶、制茶全套技术。
能仁乡曾有种植茶叶传统,“老山茶”清朝时就颇有名气,后来因种植加工技术等原因淡出视线。近年来,能仁乡充分发挥荒山资源,从安吉“中国白茶第一村”黄杜村引进白茶种植,将“沉睡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我们能仁乡种植的安吉白茶同样品质佳、口感好。”能仁乡党委书记郭庆告诉记者,经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能仁乡的白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处于安吉白茶上乘。市场价格每斤800至1300元,亩均收入能达到4000元。
郭庆介绍,能仁乡加强与省内大院大所合作,选聘省农科院茶叶研究专家担任白茶技术专员,负责现场解决白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能仁乡凉亭村与安吉县黄杜村联建“白茶跨区域协作联盟”,定期邀请白茶种植专技领头人前来手把手指导和讲授白茶土壤改造、环境监测、气候应对、人工干预等技术。
为鼓励当地农民种植白茶,该乡出台多项激励政策,按种植面积给予每亩400至800元奖补,200亩以上做水电路配套。目前能仁乡已种植近500亩,秋季再增加500亩,2025年将达到4000亩左右。制定奖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发展零散种植。
一片小小的茶叶,还串起当地一条产业链。能仁乡充分发挥当地茶业人才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化种植企业和大户22个,探索形成“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种植模式,投资建成包括白茶加工、品鉴、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白茶直播间和3个文旅融合项目,推进“茶文旅”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