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何不杀诸葛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5 20:3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的一番叮嘱,至今让很多人想不明白,对于诸葛亮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刘备死时,为何不杀掉他以绝后患,反而让他“取而代之”,难道刘备不怕诸葛亮杀掉懦弱的刘禅,自己称帝吗?这一点似乎不符合古代皇帝的作风,因为生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结果死之后被他人窃取,换做任何人都不会犯这种错误,那么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何不杀诸葛亮呢?2个原因让他没胆杀。

第一,蜀国局势不太好。从荆州之战到夷陵之战,蜀国损失士兵超出10万,与此同时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均已身故。关平、冯习等也伤亡惨重,谋士马良,法正,尚书令也去世了。加上4郡丢失,此刻蜀国综合国力已十分衰弱。且诸葛亮在出川后,南中三郡又开始造反,致使内忧外患,很有可能被颠覆。因此,刘备不可能会在这种关键时刻杀死诸葛亮。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何不杀诸葛亮

第二,刘禅无治国能力。虽说他已16岁,但性格比较软弱,且缺乏经验,因此让一个弱势的太子执政,那结果便是一战而亡。而仅有诸葛亮才可以镇住那些不稳定势力。后来,为了能稳定安抚随时有可能叛乱的臣子,诸葛亮杀死了益州从事常房的两个儿子。后又忍耐两年,筹集物资,训练士兵,才开始南征南中三郡。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能完成遗志,先后数次北伐,虽说没有太大功劳,但也保证了蜀国民心不散的现况。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何不杀诸葛亮

刘备既然能够成为帝王,说明他也不是糊涂蛋,明知道自己死后,刘禅无法管理国际,蜀国又面临内忧外患,总不可能刘备这时候,又把主要的治国谋士诸葛亮也给杀了,如果是这样,他辛辛苦苦创下的蜀国基业便会毁于一旦,而他自己也会背负一个千古骂名,这对于刘备来讲是不划算的,同时自己的儿子刘禅本来就软弱,如果这时候杀掉诸葛亮,刘禅面临的也可能是众叛亲离,身首异处,所以刘备想到了上面的2个原因后,他根本没胆去杀诸葛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2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备的心机有多深?从“白帝托孤”可见一斑
...元222年,七月,蜀汉大军被东吴大将陆逊击败,刘备退至白帝城(今属重庆奉节)修整。孙权再次请和,刘备这一次无奈表示同意。公元223年,正月,羞愤难当的刘备病倒了。三月,预感到
2023-04-17 17:03:00
白帝城托孤,“君可自取”是刘备在试探诸葛亮吗
长久以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千古流芳,被誉为君臣之间的典范。关于刘备托孤一事,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这句话里
2024-05-26 15:18:00
白帝城托孤刘备为将兵权交给李严,是不信任诸葛亮吗?
...受到刘备信任的,可是刘备驾崩之前,也就是后人所说的白帝城托孤,刘备将兵权交给了李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刘备不信任诸葛亮?这就是刘备的用人之道了。对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三国
2023-05-11 10:00:00
白帝城托孤自取的奥义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受到了历史学者的疯狂研究。在这里,我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里面的自取是什么意思?刘备为什么要说自取的话?自取的含义自取一般
2025-01-13 22:30:00
...所以不曾随军。但是刘备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诸葛亮前来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
2023-04-16 21:50:00
细思极恐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给诸葛亮说了啥
...余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刘备的蜀军节节败退,最终在白帝城驻守。刘备在驻守白帝城的第二年去世,临终前刘备将蜀汉大业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丞相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过《三国志》中记载
2024-07-07 15:40:00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什么不同时将政权、军权,都交给诸葛亮呢
...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从这两段史实中就能看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是把蜀汉的政治大权交给了诸葛亮,而蜀汉的军事大权则是交给了李严。也就是说,刘备将蜀汉的权力一分为二,分别交
2024-10-04 12:31:00
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可代刘禅自立,但是并不是真心话
章武三年夏,刘备病危,在白帝城对众臣托孤,嘱咐诸葛亮,若刘禅不行,其可以代之自立,那么刘备说的是真心话吗?本文认为,刘备说的并不是真心话,分析如下:首先,人有私欲刘备不管成就如何
2023-01-04 13:58:00
刘备白帝城托孤发生在什么时候
刘备白帝城托孤,这一历史事件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相往往比小说更为复杂和微妙。本文将探讨刘备托孤的真实意图,以及这一举动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
2024-11-05 19: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