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国产储能产品的“过山车式”出海:从销量暴涨到回归常态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4-01-10 11:07:00 来源:钛媒体APP
国产储能产品的“过山车式”出海:从销量暴涨到回归常态

2023年,中国储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遭遇可谓是急转直下。

根据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户用储能出货量较第一季度下降了2%,这是户储有统计数据以来的第一次。全球最大的户储市场——欧洲,变化则更为明显。

整个欧洲,目前只有德国的储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比利时和西班牙同比降幅达60%,意大利下降逾40%。在珠海举办的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上,有企业负责人断言,大批储能企业明年将消失。

而2023年之前,储能出海还是一个相当火热的行业。

2019年至2022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增长了约23倍,2020年全球91.9%的便携储能设备均由中国生产;2022年全年,户储电池的利用率达到85%,几乎全中国的电池产线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户储产品,整个欧洲户储产品到年底达到了5.2GWh。

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国产储能产品在海外市场为何会经历“过山车式”体验?

突如其来的海量订单

2022年,国内储能行业的火爆程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这一年,共成立超3.8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对比2020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翻了10倍。

这些公司的陆续成立,一部分与国内发布的碳中和政策相关,刺激了国内电力市场的变革。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8.7GW(8.7吉瓦功率约合870列8节编组高铁350公里时速的运行功率),总体市场规模约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240%。

而另一方面,则主要与欧洲市场对于储能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相关。

“储能产品的容量和功率从大到小划分,可以分为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以及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的容量一般在50度电以内,特斯拉的powerwall是其中的代表产品;便携式储能则小于5度电,便于个人移动。”

九号公司家用储能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对钛媒体App表示,2022年开始市场销量变化最大的是户用储能市场,主要变化地区在欧洲,而引发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则是俄乌冲突。由于欧洲的能源供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冲突初期欧洲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民众对于户用储能产品的需求在短时间则大幅增加。同时,欧洲政府对于局势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充满了担忧,在政策上也给予了比较大的鼓励。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进而推动欧洲批发电价一路上涨,欧盟月均批发电价最高点超400欧元/MWh,较2021年同期增长达346%。相比之下,光伏和储能系统的用电成本是147欧元/MWh,仅为前者一半不到。

此外,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光储的税收减免政策:在2022年税年,为符合要求的户用光伏系统免除发电量所得税;对所有2023年起投运的户用光伏储能系统免除采购、进口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VAT),此增值税为19%。意大利则对光储系统单项补贴上限提高到每栋48000欧元,€1000/kWh。

市场大幅增加的需求和政府给出的激励政策,引爆了中国企业储能产品的出海热潮。

据高工储能报道,大部分新兴家用储能企业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全球市场,不完全统计,有不少于30家“规上企业”扩展家用储能业务。《中国家庭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全球家庭储能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了136.4%。业内普遍预测,2023年后储能装机将进入爆发期。

转折是怎样发生的?

度过2022年的火爆开端,储能市场在2023年却没有迎来业内预估的“爆发期”,反而走进了一场泥沙俱下的去库存大战。

“市场火热的时候,国内储能厂商将俄乌战争这种偶然的因素,当成了必然的趋势,并进行了大量的备货。”董纪冬对钛媒体App表示,而当俄乌冲突走向常态化,欧洲市场能源局势发生变化时,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此前预期就出现了落差。

国内移动储能公司正浩EcoFlow的内部人士向钛媒体App透露,以德国为例,德国超过20%-30%的发电是靠天然气的。俄乌冲突期间,德国政府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稳定能源价格。比如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输天然气到德国,让电价逐步回到理性的状态。“新能源储能产品的销售在2023年跟随电价的明显回落也出现了回落,趋势跟电价的波动基本上持平。”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电价已修复至2021年水平。然而,储能产品库存由于前期高企的备货量,并没有得到有效回落。

根据国内产业机构EESA统计,2022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约为24.4GWh,其中对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出货量达到约9.8GWh;然而,2022年欧洲户用储能实际装机4.6GWh,仅2022年底欧洲户用储能系统(电池)库存约为5.2GWh。

国产储能产品的“过山车式”出海:从销量暴涨到回归常态

同时,2023 H1欧洲整体储能市场增长约5.1GWh。这也就意味着,2023年过半,欧洲的经销商们才基本上消耗掉去年年底积压的库存。尽管如此,为了清理已有备货,国内的储能厂家还在不断降价出货。

国电投公布的储能系统开标结果显示,0.5C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报价跌破0.7元/Wh大关。而在2022年,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报价超过1.3元/Wh,年均价也在0.88元/Wh左右,甚至不少企业却为抢占市场份额,甘愿主动降价三成以上。

户储龙头派能科技的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30.5亿元,同减15%,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增1.5%;第三季度营收更同比下跌71%,利润同比下滑110.05%。

降价出货之中,2023年上半年全球对欧洲的出货量整体约为6.3GWh,这又将成为欧洲市场新的库存压力。

“库存水平相当于六个月左右的装机容量,这被视为正常水平。而6.4GWh的库存相当于欧洲市场10个月的安装量,这一库存水平明显过高。”S&P global高级分析师Taylor表示,在库存耗尽前,出货量的增长会更加缓慢。

事实上,除了库存过高的问题,价格起伏过大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也是困在“库存泥潭”中的储能厂商另一个大的困扰。

电池级碳酸锂,是储能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最新报价是95264元/吨。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则一度高达60万元/吨。这意味着,在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储能厂商用过高的成本进行了大量备货;市场回落时,这些成本进一步推高了去库存的压力。

“据我了解,有的企业应该正好是在价格高点备的货。”

董纪冬称,欧洲户储市场的变化,除了对powerwall这样的大容量产品带来了影响,也对容量在3kw/h以上的移动储能产品带来了冲击。移动储能产品的电池成本约占总体成本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户式储能约为百分之四十。这对于2022年之后新入局的玩家来说,原材料方面的压力就会比之前小一些,竞争也更有优势。

回落之后,价格战依然是主流

“2023年相比2022年,储能行业热度的确有回落,但像局部战争引起的能源危机带来的行业爆发增长属于黑天鹅因素,并不是行业发展的常规因素。”

上述正浩EcoFlow内部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从全球双碳背景+新旧能源的更替趋势来看,新能源储能行业是一个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而在长线发展过程中行业有一些起落很正常。

对此,董纪冬也表示认同。据其介绍,从2018年开始,全球移动储能的市场规模每年都保持着数倍增长。欧洲市场的变化,虽然让市场增速降低了,但市场的绝对增量还是在的。2023年,欧、美、日、中的移动储能市场规模加起来,依然保持了20%的增长,只不过增长没有之前快了。

“2027-2028年,移动储能市场预估是在八百多亿元,户式储能的市场规模预估也将近一万亿元。”董纪冬表示,比如美国有1350万辆房车,只有10%的房车配备了移动储能产品。俄乌冲突促进了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市场回落之后,从整体趋势来看,储能行业会进入一个相对比较平滑的增长。

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 Top5 的品牌是特斯拉 Powerwall、派能科技(中国)、德国Sonnen、LG化学、沃太能源(中国)。其中,Powerwall 全球市占比为15%,派能科技为13%。

同时,在2023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专业技术博览会 Intersolar Europe 上,华为、欣旺达、合康新能(美的旗下工业品品牌)、首航新能源等多家中国企业也在加入战局。

国产储能产品的“过山车式”出海:从销量暴涨到回归常态

而在移动储能市场,EcoFlow、BLUETTI、华宝新能(电小二)则是便携式储能出海三大头部品牌。相比于户储,移动储能受制于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战成为了各家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

“目前的价格战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一方面部分企业有抛售库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市场还在增长,新的玩家还会持续进来。”董纪冬表示。

以小米为例,2022年9月小米就已发布首款户外电源产品——米家户外电源 1000Pro(1000Wh),支持1.5小时极速快充,双100W PD快充。次年,深湾能源科技(舟山)有限公司获得小米旗下“湖北小米产业基金”和“北京小米制造股权投资”两家机构增资,小米系基金总持股占比达到20%,成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深湾能源科技(舟山)有限公司为储能品牌“安酷创新”的控股平台,其100%控股的上海安酷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安酷创新聚焦于户用储能和便携储能,创新产品为离并网双模户储产品、热插拔换电式便携电源产品。

不过,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产品差异化成为了移动储能厂商难以解决的问题。

“储能产品并不像是电灯的发明,或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一样,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来看的话,差异化可能只体现在产品的具体一些功能上,巨大的革命性创新还远未出现。”

董纪冬表示,如果能够在材料上能够实现突破,比如用固态或是半固态电池,移动储能的能量密度就能发生质的改变。但是问题在,材料方面的突破一定产生在产业链的上游,不是下游厂商能够决定的。所以,2024年价格战还会持续,因为库存水位还没有到完全健康的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销量最大的是上汽。所以长期来看油电共存也会是一个常态。 坦率说市场不只以技术为导向,也有资本方面的考虑。传统车企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在全球范围内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关系错综复杂
2023-07-20 20:26:00
...势看,近几年的进口仍呈现季节性特征,呈现夏季走高,过山车的见顶回落走势特征。2023年1-5月进口较2022年大幅走低
2023-09-23 17:08:00
最新手机出货量出炉:小米稳居第三,国产最大“黑马”诞生!
...临,国内市场仿佛经历了一场风暴,各家厂商出货量如同过山车般起伏不定,局势瞬息万变。在手机这个红海市场中,唯一不变的真理便是产品实力至上,只有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才能在
2024-04-16 09:50:00
出口日益增长、影响力不断上升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蒸蒸日上”
...近3000辆汽车从这里出发驶向全球,码头满负荷运营成为常态。海通码头的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前些年,他们这里主要以进口汽车为主,而如今进出口汽车的比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上海海通
2024-01-12 10:15:00
裁员10%,蔚来准备暂缓出海,还是战略放弃轿车?
...2022年上半年亏损45亿元翻倍(但大多数新势力亏损依旧是常态);其次,比亏损更难熬的是销量上不去,10月份销量理想4
2023-11-09 11:44:00
特斯拉为何降价?三个阶段分析
...反映在了特斯拉的车价上。从2021年开始,特斯拉「一反常态」进入了涨价周期,在价格最高的时期,特斯拉Model3/Y各个车型相比此次降价之前的早期历史最低价高了4万多。特斯拉
2023-01-08 14:06:00
销售商确认,华为P70系列四款机型钢化膜到货,随时上架开售!
...时吸引苹果用户跳槽。在过去4年时间,华为手机销量如过山车一般从巅峰跌到谷底,又从谷底快速反弹,今年第一季度是国内手机激活量第二名。按照当前数据分析,华为有望斩获2024年手机
2024-04-11 14:30:00
vivo:国内国外,各怀忧虑
...市场饱和、一片红海,“卷卷无休”已是国内手机市场新常态。在我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华为、小米可谓高端三强。而对于vivo当下的处境,行业专家认为,一方面,vivo的品牌竞
2024-01-03 14:43:00
比亚迪进军欧洲市场,一起来看看吧
...多年的厚积薄发,终于迎来丰收的日子。连续几个月单月销量超过20万辆,全年超过180万辆的销量稳坐国内所有车企销量榜的榜首,曾经的“一哥”上汽大众或一汽大众等头部的车企,不得不
2023-01-19 11:45: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