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2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在古代战争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战国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决战。此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称“(秦军)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考虑到当时各国的总人口也不超过2000万,因此如此巨大的数字让后世质疑司马迁是否有所夸大。但无论如何,此战给赵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则是无可弥补的。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长平之战遗址山西晋城高平市永录乡

从长平惨败到邯郸大胜

长平惨败后,秦军在做过短期休整后,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准备一举攻破赵国国都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于是公元前259年,赵国的首都保卫战打响。

然而,长平惨败后的赵军却一改颓势,在魏国、楚国等军队的援助下,成功击败了秦军,不仅歼灭了秦军10余万之众,还成功俘虏了2万多人,可以说取得了一场难能可贵的胜利。看似奇迹的背后,又是有哪些因素促成的呢?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胡服骑射

赵国家底雄厚依然还有些“老本”可吃,且国内能人志士上下齐心为国而战

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从军事到政治上都焕然一新,尤其是建立了冠绝天下的的骑兵部队,更是威震四方。赵武灵王时期赵国一举攻灭中山国,收服林胡、楼烦等强悍的游牧民族,向北拓展疆域千里以上,使赵国成为“头部”军事强国。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也基本保持了强大的军队。虽然长平之战给赵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依托雄厚的家底,还是有些“老本”可以吃的。

此外赵国当时还有着“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这样的优秀政治家,以及廉颇等身经百战的名将(长平之战如果赵王不是将统帅由廉颇换成赵括,也许另有一番结局)。长平战役后,廉颇等人接手了赵括留下的烂摊子,重振旗鼓,积极备战;赵胜等人则积极奔走,游说魏国、楚国等国出兵援救赵国。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同时,赵国国内能人志士也纷纷各显神通,为国而战。比如赵胜的门客毛遂随同赵胜出使楚国,软硬兼施,凭借无畏的勇气和出众的口才说服了楚王下决心援助赵国,也留下了“毛遂自荐”的千古佳话;而李谈则率领3000勇士组成敢死队主动进攻秦军,将秦军击退十余里,其本人也英勇战死沙场。后赵王为表彰其殉国精神将其厚葬,命名其墓为“侠士冢”。

可以说,赵国自身尚存的实力和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努力奠定了最后取胜的坚实基础。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赵国形势图

魏楚等国的援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然即使国内有能人志士“续命”,也有“老本”可吃,元气大伤的赵国单靠自身力量也不足以抗秦,积极争取其他国家的援助才是上策。因此,赵国开始了积极的外交运作:将六座城池送给齐国,与齐国“拉关系”;与魏国签订了“盟约”,共商抗秦大计;赠送土地给楚国掌握实权的春申君黄歇,与楚国也积极结好。

与此同时,黄歇以及魏国信陵君魏无忌等人(也均为“四公子”之列)也能清醒的认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深知一旦赵国被灭,接下来各国都将面临被秦国攻灭的危险。因此在邯郸之战中,魏无忌和黄歇都亲自率领本国大军援助作战,可以说大大增强了赵军的实力。

而齐国虽然没有派兵助战,但也在战役中保持了中立,没有倒向秦国,使得赵国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以说,东方各国联合援助赵国,构成了强大的“合纵”力量也促进了赵国的胜利。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秦骑兵

秦军虽然长平大胜,却也损失巨大,连续作战导致战斗力下滑

在冷兵器时代,双方的武器装备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不会出现“降维打击”的局面,因此两军作战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胜利的一方往往也都是惨胜。长平之战虽然秦军取胜,但赵军也绝对不是软柿子,白起本人就表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寥寥数字,却反映出秦军胜利背后也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

因此这位统帅反对秦昭襄王继续进行邯郸之战的计划,他劝谏称“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然而,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秦王却对白起的逆耳忠言完全听不进去,一意孤行的继续命令秦军作战,结果最终不出白起所料。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白起(?—公元前257年)

秦国高层的“内斗”也严重影响了秦军的作战

白起在长平之战的巨大成功使得他本人赢得了空前的荣誉和声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则是来自秦国高层的“羡慕嫉妒恨”。

秦相国范雎(“远交近攻”的始作俑者)虽然就其才华来看不失为一代名相,但其人品和格局则不敢恭维,尤其是其深恐白起凭借军功位居其之上,在赵国说客苏代“武安君(白起)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记载于《史记》)这样极富煽动性语句的刺激下,范雎不惜在秦王面前对白起多进谗言。

不仅如此,范雎还试图扩大其在军队中的影响,举荐了其救命恩人郑安平为将。结果在邯郸之战中,郑安平作为范雎的“身边人”,却率领2万多秦军投降了赵国,给秦军造成了严重损失。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

而秦昭襄王既对白起不赞成进攻邯郸的建议严重不满,更忌惮其战功,后来不仅将白起晾在一边,更是在邯郸惨败后,将锅甩到白起身上,还逼其自尽身亡(这也是古代很多功高震主的军事统帅的必然宿命)。秦国军政高层的“内斗”也对秦军的作战起到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了赵国一方。

可以说,邯郸之战不仅使得赵国免于亡国的危险,更是沉重的打击了秦国的气焰,使得秦国统一全国的脚步放缓,同时也显示出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巨大成效。战后,秦国也意识到统一天下不能仅凭借军事实力,因此总结经验教训,在继续发展壮大军队的基础上,加大了“连横”的外交手段,积极破坏东方六国之间关系。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大败秦国?

上图_秦灭六国示意图

而取胜的赵国等国却没有继续保持协同作战的同盟关系,反而在秦国的运作下继续回到了过去互相攻击敌对的分裂状态,结果被秦国各个击破。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正式统一了六国,而这距离赵国在邯郸之战大胜秦军也不过才过去30余年之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22: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平之战中,赵国应该如何破局
...员了国内所有能上战场的兵力。秦国派出的将领是白起,赵国召回老将廉颇派出了赵括。赵括在这场战役中也贡献了一个流传千年的成语——纸上谈兵。长平之战最后的结局是秦国取得胜利,赵国数
2024-10-15 12:37:00
赵国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于秦国
...平之战就是战国从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虽然长平之战后赵国还在不停的抵抗,但大势已去,此时的赵国已经是最后的挣扎。为何在频繁战斗的战国时期,一场失败对赵国的影响会如此巨大呢?其实
2024-05-18 15:33:00
长平之战前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郡?有何利弊?
...时间近三年,双方阵亡及被坑杀士卒超过50万人,一战让赵国彻底失去了与秦国对抗的资本,东方六国战力最强的赵国从此开始衰弱直到灭亡。众所周知,引发长平之战的根本原因就是:秦国攻打
2023-07-26 14:51:00
长平之战赵国如果没有换人的话,赵国最后能不能力挽狂澜
...黑旗云湿悬空夜——李贺《长平箭头歌》节选战国时期,赵国在“长平之战”失败,45万士兵和民众被坑杀,秦国一统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止了。“长平之战”有多关键,可想而知。很多人会想,如
2024-06-28 14:54:00
长平的地理位置,是赵国输掉这次战役的原因之一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爆发了战略决战,史称“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的最后胜者是秦国,赵国在此战后失去了单独对抗的秦国的实力。本鬼个人认
2023-04-21 18:52:00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战的读者,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
2023-10-08 16:08:00
长平之战时,如果赵国取得胜利,那赵国能不能一统六国呢
长平之战赵国取得胜利,也不可能统一六国。秦能统一六国,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始皇统一,共七位国君不懈努力
2024-06-16 20:47:00
长平之战赵国是因为正面对秦才失败的吗
...发动突袭从而一举灭秦的计划。那么在长平之战中,如果赵国采取正面与秦军对峙的同时,采取赵武灵王的计划,是否能打败秦国呢?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
2023-10-24 17:37:00
为何说“长平之战”的胜负结果,与国家层面的决策和外交有关
大概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也因此了解了赵括这个人物。赵括属于纸上谈兵的典型,在兵法理论上很厉害,但是实际操作不行。固然赵括的指挥能力导致赵国四十万大军
2024-05-18 18:44:00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国力如何
...和赵括这两位武将,还会对45万这一数字记忆犹新。对于赵国来说,正是因为在长平之战中损失了45万精锐士兵,从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根本,并且这也为赵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不过,
2024-06-28 19: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