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微言有道
海 潮
据人民网广西频道报道,百色市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把“板凳议事”设在群众家门口,基层干部党员轮流下沉,把“村民跑”变成“干部来”,同坐一张凳,齐议一难题,合办一件事。
党员干部检视、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让他们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沙里瑶族乡推动党员干部与村民“同坐一张凳”,就取得了难题更易解的实效。
新闻中报道,该乡通过“板凳议事”,做到对群众身边的问题早发现、早化解,并对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去年共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乡村风貌整治、移风易俗、困难诉求等120余起。
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是所有党员干部的必考题。一方面需要个人具备能力,精准发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群众智慧中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越远,自然就越难搞清楚人民群众期待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只有把距离拉得一近再近,才能更快、更准地了解和把握他们需要什么、自己该干什么。与群众“同坐一张凳”,正是在缩短干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两者之间的亲近感,通过增强互知互信进而形成解决难题的合力。
与群众“同坐一张凳”,这是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种传统。孔繁森同志所说的“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就形象道出了“同坐一张凳”的实质在于结合实际,用有效的方式去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有呼声之处,就是党员干部应该考虑的位置、应该出现的地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心去想去做,哪里都是“凳”;一旦无心去懂去帮,哪怕坐再好的凳子也办不成半点事。
社会在变化,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也在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和群众想到一起的“土办法”并不过时,和群众干在一块的“笨做法”依然行之有效。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心中,都应该为群众留一张“凳子”,时刻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关系越搞越好,让新时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愈加牢固生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08: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