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 史卫平 夏兴俭 侍梨梨
“农村人讲究‘过九不过十’,老人今年99岁了,作为子女,我们特意为老人安排了百岁诞辰。”日前,灌云县图河镇安福村一户农家院落里,郑秀娟给百岁老兵王树林端上长寿面时笑着告诉笔者,“过生日那天,看到那么多人来贺寿,他高兴得像个孩子。”郑秀娟是王树林的侄媳妇,2003年至今,她用一颗至诚孝心侍奉公婆、叔公婆4位老人,照料重度残疾的三伯哥,演绎了一段孝老爱亲的人间真情。
今年46岁的郑秀娟是一名普通农妇,和丈夫王华富育有一双儿女,平日里男主外女主内,过着平淡却很知足的日子。2003年,公公王树康的一场重病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公公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虽有5个儿子,但是因残疾、外出打工等各种缘由,无法在平日里照顾老父亲,王华富夫妻俩扛起了照料父亲的重担。
“看病、日常生活都得用钱,老父亲以及残疾兄弟的生活、孩子的上学、家里的几亩田地都要有人照应,怎么办?”小两口陷入了两难。夫妻俩经过商量,最终决定王华富外出打工,郑秀娟在家照看一大家人。看着妻子操劳的背影,丈夫王华富万分感动,虽是不忍不舍,也只能交待几句后便毅然踏上南下打工的行程。
自那以后,郑秀娟每天都要做好家务的统筹安排,送孩子上学、喂猪、打扫猪舍、做饭、照顾卧病公公的起居、到田里耕种撒药,每天都是忙不完的活。给公公擦身、捏腿、换洗衣服、端茶喂饭更成了她的日常“必修课”,但她没有露出一丝不悦与为难,“我早把公公当成亲爸爸来照顾了,是分内事。”
2008年的一天,卧床5年的公公离开了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临终前,老人握着郑秀娟的手含泪说道:“这些年多亏了你,也实在是难为你了。”一旁的家人十分动容,尤其是王华富的三哥更是哭成了泪人。
2017年,一直身体不太好的婆婆又患上了心脏病,一病不起。婆婆去世前的6年间,郑秀娟一直伺候床前,悉心照顾,毫无怨言。
老兵王树林是郑秀娟的叔公,是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的老兵,一生无儿无女。2010年,王树林90岁高龄的妻子刘月英患上老年痴呆症,给这对老夫妻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郑秀娟毅然承担起了照顾这对老夫妻的重任。
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已经把郑秀娟累得不行,还得侍候老年痴呆的大娘,她说:“那阵子累得真想躺下,可又不能躺下。”一个阴雨天,她骑着三轮车去找寻走丢的大娘,一个多小时后,浑身湿透的她才在小河边找到老人,悬着的心才放下。这样的日子一坚持就是9年,一直到刘月英老人安然离世。
老伴离世后,王树林总是郁郁寡欢。看在眼里的郑秀娟就时常陪着老人聊天话家常,用轮椅推着老人在村里散心。图河镇党委和安福村党支部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便和郑秀娟商量,请郑秀娟带着老人去学校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既能激发老人荣誉感,又能让老人发挥余热,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举多得。
几年来,看着老人如此高龄却身体硬朗、头脑灵活,满村人无不夸郑秀娟是个有孝心的人,“在她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