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1 04:54: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其中“善事父母为孝”,主要表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回报的行为,“孝”也是一个会意字,是去掉“老”字的下半部分,然后改成了“子”。

“孝”成为一个理念是在西周时期。最早的尽孝对象是死去的亲人,通过祭祀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尊敬和思念,某种程度上是宗教行为的体现。

另外关于“孝”的解读大意是说,祖先是生命的来源,要把生命延续下去,才是对祖先的最大的回报,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孝道”也成为了后来历代统治者的重要举措。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一、朱元璋为何以“孝”治天下

中国自汉代以来,除了元朝以外,都标榜以孝治天下,主要是因为“孝”是“仁政”的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品德之一。如果所有的百姓都非常的孝顺,听父母的话,形成的社会局面必定会一片祥和。

最重要的是,“孝”是仁的核心,“仁”是儒家思想最根本的文化,因此在古代的统治者看来,听话的子民在管理上,是事半功倍的,必定采用“孝道”。

就像《论语》中有关孝道的篇幅也是最多的,也因为是中国对孝道的推崇,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朱元璋在推翻了元朝,结束了元朝在中原大地快100年的统治,恢复了以汉族为中心的社会,需要重新对社会的伦理梳理和构建,其中,“孝悌”被重新提上日程,要构建的国家是“大家”,由无数个“小家”构成。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国”亦是家,孩子如果能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以家庭利益为中心,臣民也当以国家利益至上,听从统治者的安排,这样治理下的国家才能走的更远。

朱元璋自己也是一个孝顺的人,他登上帝位后,为遵化人张拾写诗,来鼓励和认可张拾孝顺父母的行为,也希望借此来启发后人对待父母长辈的孝敬之情。

二、朱元璋的孝道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以孝侍亲

“孝”首先是满足父母基本的物质需求,朱元璋制定了饮食适宜、遵循礼制、以礼法作为衡量父母指令的标准,哪怕是孩子长大后,也不能让父母为其烦忧。

就算是继承父母的产业,也要努力把父母的事业发扬光大,不能让父母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虽然孝并没有具体的行为准则,朱元璋制定了明确的指标。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从饮食、礼貌问候和继承家业三个具体可执行的标准来界定孝的标准,避免孝道流于表面,而是变成了有具体表现的行为准则。

2、以孝为忠

孝道不仅是尊敬和赡养父母,更延伸到了国家层面,具体表现在了臣民对君主的忠心,因此对于君王的忠心就变成了孝道的根本之一。

“忠”道出了臣民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职,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臣子不仅要服务君王的统领,还要造福于百姓,从这个层面来说,孝道已经超越了家庭层面,上升到了管理的层面。

以孝为忠,把对父母的孝上升到了社会层面,孝道被赋予了“政治”含义,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君王对国家统治的需要,孝也从个人行为上升到了社会层面。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3、孝助教化

朱元璋以孝道为核心,重新解读了其他的五常思想,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为准则,这种以孝道为切入点,让孝道真正意义上发挥“教化”作用。

归根结底的目的是想在思想上控制子民,用孝道延伸的品德标准来约束天下,实现统治的目的,孝的根本是对长辈的敬畏,关爱与服从,和统治者对于子民的行为要求基本是一致的。

另外,朱元璋还制定了相关的律法标准来约束孝道,如果有子女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父母,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往往很多行为的标准是很难界定和模糊的,后人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此举夸大了孝道,片面地混淆了孝道和孝治。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三、朱元璋具体的孝道举措

1、老人制度

在原有的社会制度中,人的年龄如果超过了六十岁,就被认为已经进入“末年”,已经筋疲力竭,没有生产力的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负担。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任用“耆民”,让他们发挥“长者”的优势。

“耆民”指的就是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人群,通晓地方风俗的“耆民”群体可以协助地方管事者更好地解决很多属地化的问题,在服饰上,朱元璋让“耆民”和其他饱读诗书的儒士享受相同的规格。

朱元璋还赏赐马匹给“耆民”,用于解决他们行走不便等问题,在古代服装标准和出行的工具代表了他们的社会阶层和地位,由此可见朝廷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另外,朱元璋朝廷还设置宣扬内容专场,主要内容是就是以孝敬父母为主,每到农耕时分,击鼓提醒村民关于庄稼的种植和收割,老人负责监督,不能懈怠老人。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老人制度的建立,让民间诉讼案件不但减少了,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压力,也借此机会推动社会对于孝道的执行,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官员事亲

朱元璋提出了官员事亲的两种方式,一个是将父母接到自己的身边,方便照顾,另外一种是官员可以辞官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等到父母生病痊愈或者去世后再回朝继续当官。

古代有丁忧制度,即官员的父母如果去世,子女要为父母守孝的规定。朱元璋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制定相关律法严惩逃避丁忧的官员,对返乡丁忧者给予报销路费。

同时针对丁忧制度,还有非常详细的流程,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防范有些官员知法犯法后借着丁忧的名义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不过朱元璋提出的这种在“忠”与“孝”两全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当时实际的问题,反而变成了有些官员可以钻的政治空子,变成他们谋求发展的政治手段。

3、养老政策

老年人的体力下降,容易被各种疾病缠身,为了让家中的老人有人照顾,可以安心地照顾,只要父母年龄达到70岁以上,可以准许一个孩子在家照顾,免除其各项赋税。

对于没有子女的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根本上减负。如果是孤寡老人,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解决他们的老年问题,如果地方上没有执行朝廷制定的条款,必当受到严重的处罚。

这种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老人的利益,最大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利益,避免了官吏利用自身职务的便利来谋取私利。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朝廷还给年龄超过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物资,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物质的需求,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这种宽带老人、厚待老人的政策,不仅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老人的社会地位。

4、表扬孝行

朱元璋对忠孝之人进行表彰和认可,给他们树立牌匾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目的是把忠孝的行为进行传播,达到“教育”的作用,从精神层面提高了忠孝的行为的意义。

表彰行为是由官吏发起申报,可是缺乏相应的监管,反正成为了地方官吏谋求财物的手段,另外关于表彰行为的过度和错误解读,在民间发生了不少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

四、朱元璋以孝治天下的作用

朱元璋推行孝道和相关的举措,是为了构建社会的安定和和谐,起到了标杆的作用。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1、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朱元璋在孝道上的大力举措,弘扬了以孝敬父母为荣的社会风气,优待老人也成为了一种美德,肯定了老人的付出,也为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臣服树立了榜样,

2、助力社会稳定

“老有所依”的画面,不仅是老了有子女的照顾,也有社会的保障和扶持,提高了百姓的安全感,另外也降低了百姓在经济上的负担,缓解百姓的生活压力,是利国利民的惠民政策。

3、定制化的养老政策是对后世的借鉴

明朝推行的养老政策,在当时让百姓受益,对后世来说,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对解决“养老问题”来说,其根本的宗旨来说,是值得后人思考的。

总结

朱元璋在效仿古代先行者实行孝道的同时,针对当朝的实际情况,定制了属于明朝的制度,让孝道超越了个人的伦理道德成为一种治理国家的手段。

朱元璋的孝道治国:以孝为先,构建和谐社会

另外,朱元璋还想孝道与律法结合,让孝道变成有标准、可衡量的具体条款,对国家的治理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孝道成为了一种精神产物,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只是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关于孝道的发展没有再进一步的举措和作为,不免让人觉得那终究只是统治者用于统治的手段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周琬与朱元璋:一桩特殊的刑案与孝道的胜利
导语: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我们脑海中不难浮现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君主形象,他不仅可以处决亲女婿,更能残杀开国功臣,在他眼里似乎只有对错、没有亲疏。但就是他如此一视同仁
2024-01-15 19:38:00
朱元璋的陵墓为什么会被叫做孝陵,名字有什么讲究?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
2023-01-07 16:32:00
为何古代女子宁可为娼,也要卖身葬父母
...这个原因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有一些不讲究的,比如朱元璋,当时时值瘟疫,百姓流连失所,父母和兄弟接二连三的去世,只剩下他和朱重六。这种情况下,兄弟二人求得一块地之后,只是用了
2023-07-13 20:49:00
揭秘解缙:才华横溢,因一句话卷入皇室恩怨
...,家里是书香门第。祖父是元朝官员,父亲得到过明太祖朱元璋的召见,他自己从小就神童,五岁能应口成诵、七岁能复述文章、十岁日诵千言,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2024-03-27 13:02:00
朱元璋的优老政策,敬老爱老的典范
...人待遇,将敬老爱老贯穿于政教之中,成为示范?要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个出生寒微的穷苦农民,他打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虽然自己命途多舛,但他却一直孝敬父母。长大后,他义助红
2023-09-15 21:59:00
朱棣为了政治目的,抹杀生母的存在
...也就是说,根据明朝官方正史当中的记载,朱棣的生母是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清代在编纂《明史》时,采信了这种说法,因此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当中的这种说法。但是,根据《南
2023-04-20 14:59:00
...这么大逆不道?根据明朝官方史料的记载,朱棣的母亲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清朝人在编写《明史》的过程中沿用了这种说法,明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但是到了明朝中叶
2024-06-08 06:19:00
朱元璋是否真的认了朱熹当祖先?
明太祖朱元璋以淮右布衣之身,起兵驱逐胡虏,再造华夏,十余载而得天下。从一个穷得无地葬父的农民,一跃成为开创三百年大明江山的帝王,真是令人听起来热血沸腾的屌丝逆袭记。纵观五千年华夏
2023-05-05 16:50:00
...在济南战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情况下,为何会因为铁铉摆放朱元璋神位,而最终放弃攻城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古代极重孝道。自西汉以来,君王便开始以“孝道”治理国家,同时也
2024-05-29 06: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