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400名志愿者,11年公益路,他们用知识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欲——
抱着“科学”下乡
蒿瑞乾(左)和队友指导孩子们体验“机器人投篮”。
小学生与机器人下象棋。
济南市麦田公益服务中心有约400名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的他们身着统一的橙色马甲。每年他们都要在全市举办200场智能机器人科普活动。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济南市的乡村和社区,关注乡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如今渐渐向周边城市蔓延。
10月11日下午,济南市某小学的广场上热闹非凡。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围着一个个智能科普设备,探着小脑袋排成一排,瞪大了眼睛,好奇地盯着正在运转中的设备。
“叔叔,叔叔!快给我试试!”在一个玩具赛车车道前,挤满了一大群好奇的小学生排队等待体验,一个兴奋的男孩使劲朝身穿橙色马甲的志愿者招手。志愿者蒿瑞乾小心翼翼地取下戴在另一位同学头上的头环,指着头环内侧的三块金属片亲切地向男孩介绍:“这里是脑电波的感应区,比赛中,你的专注力越集中,赛车的动力也就越强。加油!”
一红一黑两辆赛车的激战中,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圈粉”的科普课
脑控赛车、书法机器人、投篮机器人……孩子们在现场还可以体验跟机器人下一盘象棋,用3D打印机制作活字印刷的模板,精彩纷呈的体验项目让孩子们新奇不已,围着身穿橙色马甲的志愿者问个不停。
“叔叔,它是怎么做到的啊?”“阿姨,这个我也能操作吗?”每每看到孩子们求知的渴望眼神,志愿者们都会蹲下身来,亲切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每年,像这样的科普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麦田公益服务中心都要举办200场以上。中心约400名志愿者,有的是相关智能工作的在职工作人员,有的是在校大学生,还有的是热衷公益服务的爱心人士。
然而,这一公益服务在11年前最初启动时,却只有一个人,而且是一个人走过了头三年。这个人就是麦田公益服务中心最初的发起者蒿瑞乾。
2012年,24岁的蒿瑞乾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培训机构做科创老师。有一次,他作为志愿者参与了由山东省科协组织的一次“科技下乡”活动,也是那一次经历,让他萌生了将这一志愿服务长期做下去的想法。
一个人的头三年
“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科学技术认知起点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同一个体验项目,城市孩子能很快理解和上手,但乡村孩子却不能。”这种反差直击蒿瑞乾的内心,他决定自己送科技下乡。
当时的蒿瑞乾月薪只有2000余元,每周一、二的休息日,他抱着装满科普教具的大收纳箱,早上6点钟准点坐上第一班公交车,南部山区、商河、济阳……自己做计划,自己联系学校,想到哪就去哪。这个沉默少言、内心却格外坚定的小伙子,抱着满载“科学”的大箱子,只身走遍了很多乡村和学校。“每次我都是最早一班车去,最晚一班车回来。”一路上,风雨天气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回来的路上赶上大雪天,抱着箱子的蒿瑞乾和公交车司机被困在半路,到家时已是半夜。
“那时候缺人,也缺钱。”蒿瑞乾想到的,是利用微信朋友圈宣传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2016年,有一回买一个对抗机器人,需要近4000块钱,我就在朋友圈‘化缘’,没想到两天就凑够了,好人真的很多!”蒿瑞乾回忆,也是从那时开始,他不再孤单,陆续有跟他一样志同道合的人与他走到一起,建立起了团队。
400人的大家庭
“有了团队,最大的意义是你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产生放弃的念头。有困难,一起想办法就是了!”在蒿瑞乾的介绍下,记者认识了这些与他有着很多共同点的队友,他们年龄不同,但同样善良、执着,眼睛里透着纯粹的光亮。
18岁的费楷迪,是蒿瑞乾在社区做活动时遇到的。当时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现场就决定要加入他们。如今,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已经成了妥妥的“孩子王”,每次做活动时都能靠着手里的科技绝活儿俘获一大批“小粉丝”。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张天舒,不仅自己参加志愿活动,还回学校拉起了一支服务队,专门作为麦田公益服务中心的“后援团”。2017年加入团队的高霞,也算是团队里的“老成员”了,如今承担着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
如今,蒿瑞乾早已不用抱着箱子下乡,团队成员们有人的出人,有车的出车。就像今天,他们用了两辆车,才将所有设备运到了学校。
未来之路,坚定从容
“从2021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入驻了历下创益园,也获得了扶持资金。有了这笔钱,我们就能更新和升级设备,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场地上的那几台机器人象棋和脑控赛车,都是团队的技术人员设计和改造的。这些科技感满满又趣味十足的项目,每到一处都让孩子们为之着迷。
“我最初在商河教的一个小男孩,当时他才上二年级,在接触到智能机器人后,初中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挑战赛获得了二等奖,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看着当初启蒙过的孩子们进入工科专业学习、进而成才,蒿瑞乾格外自豪,在他眼中,这些孩子都是科技强国建设的苗子。如果非要给这段公益之路赋予一个意义,这些孩子的故事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学校广场上欢声笑语依旧,蒿瑞乾抱着胳膊,一脸慈爱地注视着孩子们的笑脸。35岁的他,鬓边已有些白发,相比11年前的自己,多了几分稳重与从容,但坚定与执着的内心,却始终依旧。
(济南日报融媒记者王飞)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