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轻度的生活

我很喜欢逛书店,但是在我开始经营一个书店的时候,又有了一些新发现。
请了一个朋友来书店做讲座,分享的是“一个曾经的记者如何教人写生命故事”,这看起来不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只提前一天发布活动信息,我担心没什么人报名。
结果出乎意料,很快就有超过50人报名,有两位不在成都,还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直播。
看起来,这会是一个热闹的活动。结果相反,即便我按照所谓的“成都时间”推迟10分钟,也只有10人来到书店,很多人报名后就没有动静了。
又过了两天,书店举办一个作家朋友的分享活动。这次,我把活动改成收费项目。尽管费用只需28元,报名的人也不多——到了活动举办当天,只有13个人报名。
但是我惊奇地发现,每一个报名的人都到了现场,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准时到达。
如果给“公共生活”定一个价格,也许就是28元?花这一点钱,人不但能形成真正的记忆,也能督促自己行动。
而如果活动是免费的,它就是可有可无的——可能有一个人在周三报名了周六的活动,但是到了周五,他发现第二天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或者只是突然懒得出门,甚至干脆就忘了。
一个人报名参加一场读书会或者其他公共活动,应该是一个美好的时刻:被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个主题感动,在那个时刻,他超越了生活的庸常性。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比个人的吃、喝、拉、撒、睡更重要的活动,也体认到“公共”的存在。
但这种存在又是何等脆弱。我们曾经以为的“美好生活”,其实只是一种“轻度生活”,我们并不会真正付出,也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心动”。
那只是一个肤浅的瞬间,它又如何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对于这种局面,一个书店从业者不应该有什么抱怨,而应该去尝试理解。它可能意味着我们的城市还处在不够“发达”的阶段。
人们开始有参加公共生活的意识,但是这种“自觉”又不够强烈。在成都这个超过2000万人的热闹都市,我也经常能发现某种贫乏。
几年前,我被拉到一个关于文艺生活的群,认真点开那些头像,发现200人中有80个是我认识的。这让我相信,在这个城市中,能够参加读书分享活动的,或许只有区区几千人。
在茫茫人海中,能够碰到和自己相似的人,本来就只是极小的概率。
当然,这种“轻度”可能也是都市生活的本质之一。在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绝大部分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所谓“公共”,就意味着和他人的悲喜或者苦难有关,意味着我们要“走出自我”。
这又如何容易呢?仅仅是心动肯定不够,它需要真正的付出——有时候就以付费的形式。
一位在川西高原的大山中隐居的朋友,看到书店开业的消息,决定进城来书店看看,“我已经找到车,6个小时就到了”。
他说的这个“就”字让我有片刻的震动,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为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花6个小时在路上了。这位朋友倒觉得很自然——20世纪90年代,他从贵州乘坐火车到重庆看画展,要花十几个小时。
我想,这可能就是“重度”或者“深刻”的生活。它似乎应该是笨拙的、艰难的,但同时又拥有真正的重量。
在以“点赞”为核心特征的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似乎得到很多,但是我们正在失去这种生活中的重量。我们让一切变得便宜、方便、唾手可得,但是却又注定无法真正把握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