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9 19: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画》局部

大清王朝的头顶上一直笼罩着一层阴云,而且这道阴云还有名字,四个大字,叫做:

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本名叫做朱慈炯。

炯,意思是说明亮的火光。

而朱慈炯这道火虽然不大,但却一直焦烤着大清王朝的历代帝王。

原因无他,这个朱慈炯他不是一般人,他父亲是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大明已经彻底凉了,伴随着甲申之变的号角吹响,下岗再就业快递员李自成终于攻入了京师紫禁城。

这座古老而宏伟的宫殿,有明一代,还真是多灾多难。

英宗狩猎于土木,正德困于阳和,景泰初年京师陷入重围,嘉靖二十八年蒙古人再度兵临城下...现在,是终于守不住了。

李自成没打进来的时候,崇祯就想过南迁,但是他毕竟还是年轻气盛,脸上有点挂不住劲,自己来来回回折腾了十七年,临了就差这么一哆嗦了,真要是南逃而去,以后史书指不定怎么埋汰自己呢!

所以,崇祯一咬牙一跺脚,选择了上吊自尽,自挂他个东南枝。

有人说,崇祯还是不太坚毅,不太勇敢,这要是换他老祖宗朱元璋,说啥也得拼他个你死我活。

我们欣赏朱元璋,是因为能从乞丐流民变成开国皇帝,这的确很传奇,也证明他的适应性很强,但其实,如果我们知道崇祯这十七年里遭的罪,我们同样也能理解为什么崇祯最终要上吊了,因为这哥们活得实在是太难了。

朝里有魏忠贤结党营私,图谋架空皇权,辽东有天才谋略家皇太极虎视眈眈,西北有匪患,左边一个张献忠是右边一个李自成,又赶上天公不作美,摊上小冰河时期,赤地千里,朝廷一年到头更是颗粒无收。

武将呢,一来崇祯他不信任,二来的确也有点控制不住,文臣们,更是整天勾心斗角,阴谋算计,皇帝跟他们相处,每天留一百个心眼也不够用。

崇祯每天面对这样的生活,他最大的感受只有八个大字:

人生如梦,岁月如刀。

你想干什么都干不成,你想做什么都做不到,你说什么谁都反对,你无论怎样,都会随时随地有人给你添堵。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崇祯皇帝御笔圣旨档案)

在作者看来,崇祯一生之际遇,很像前几年特别流行的一类电视剧。

这类电视剧中女主角基本上是农村女性,原生家庭对她相当不好,好不容易长大之后嫁了个自己喜欢的男人,结果这男人没两年就病死了。

没办法,女主只好带着孩子进城打工,天天被人欺负,上班被开除,辛勤工作要不回工资,有时候还会被骗子把吃饭的钱都给骗没了。

女主没办法,她是露宿街头捡垃圾,睡过火车站破桥洞,在底层一步一步向上奋发,终于柳暗花明,因缘巧合之下有贵人指点,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还摇身一变成了女强人。

但就在此时,女主又横遭厄运出了车祸,到医院一查,不仅身体多处撞伤,还患上了癌症,括弧,治不好那种。

这命啊,实在是有点惨。

当然,命运落到了这个境地,编剧也不好意思了,他也编不下去了,所以必然会有护花使者,好心男主突然出现,不离不弃的陪伴,最后女主痊愈出院,就连癌症也好了,欢天喜地大结局,苦情悲剧变喜剧。

崇祯就是这样,他什么罪都受了,什么难都摊上了,王朝的疾病,帝国的车祸,就如暴风骤雨一样一刻不停,但是,历史不是电视剧,电视剧里的女主这么遭罪最后还能站起来,还能坚强的对抗命运,甚至说是让命运屈服于她。

历史就不一样了,历史不会给谁上buff,历史更不会有滤镜,所以别说是崇祯,就算是钢铁侠到明末,那也得给卸下俩轱辘再走。

崇祯临吊死之前,还曾经叹息说: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意思说他感叹自己怎么着也是一代君王,死的时候竟然一个愿意追随自己的大臣都没有,这句话说完,他还有点心酸,于是又说:想此辈不知,故不能遽至耳,意思是皇帝自我安慰,认为也许不是大臣不来,而是因为时下混乱,臣僚们找不到自己的行踪。

这位大明王朝末代天子的尸体随风飘荡,死前只留下阵阵唏嘘。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明思宗殉国处)

这财发狠心人,情困心软者。

无爱可破情局,而无情则可破全局。

崇祯的确很无情,但这世道比他还无情。

崇祯的死,也许代表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对自己的否定,但并不代表他认为大明王朝没救了,只是自己的努力,还不够。

临死之前,他为了保留王朝的火种,还专门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出宫去。

这仨儿子,分别是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照,以及太子朱慈烺。

仨儿子是由崇祯的亲信太监送出去的,有说被太监出卖了的,有说陷落到李自成手里的,反正从此之后就音信全无了。

这种十分关键的历史人物,不怕你活着,也不怕你死,就怕你不生不死,不知道怎么着了。

因为,作为一个失踪的明朝皇帝后裔,还是嫡系的,还是那种非常根正苗红的皇室成员,他的名头足以搞出很多大事儿来。

康熙年间,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南巡到太湖,朱三太子第一次出现了,而这个时候距离明朝灭亡,已经五十余年。

这伙人以拥立朱朱三太子为名,埋伏在太湖边上,打算趁机把康熙给杀了。

刺杀这个事儿,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的很充分,动手前的信号更要给的很及时,我们最常见到的刺杀形式,是这样的:

埋伏三百刀斧手于帐后,以摔杯为号。

这杯子一摔,那就是动手的信号。

这帮人刺杀康熙,也有信号,那就是留一个人在太湖边上蹲着藏着,他手里拿个礼炮,等着康熙一过来,他就拉响礼炮。

这个场景,相当于斧头帮叫人的时候“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的感觉。

想法很好,但是问题是,太湖温润,气候很湿,他这个礼炮估计放了好几天了,有点受潮,康熙在太湖边上都溜达半天了,他手拿礼炮,是点也点不着,拉也拉不响。

一帮人在周围埋伏的好好的,是左等信号不来,右等信号也不来,也不敢动手啊,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草里蹲着。

凡事迟则生变,他们这么一蹲,很快发出响动,露出马脚,立刻就被皇帝身边的卫队给擒获了,包括这个幕后主使朱三太子。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康熙南巡归朝图》局部

朝廷对这事儿,可以说是相当重视,皇帝甚至要求九卿科道联合审讯,一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

九卿,分别是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书尚书,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通政司的通政使,以及大理寺的正卿。

这个科和道则指的是都六科给事中以及十三道监察御史。

可以说,为了调查清楚这个案子,康熙把朝廷里有头有脸的官员,全都调动了起来。

这帮大臣们一顿审查,最终发现,这伙人里边的朱三太子,是冒名顶替,是假的。

这个消息对皇帝来说,还不如是真的。

是假的也要杀,是真的更要杀,是真的杀了之后一了百了,是假的杀了之后还得接着找。

可是,天大地大,你皇帝老子也不是神仙,想要找个人,想要找个前明遗孤,人家在暗你在明,那还真就不太容易。

别说你康熙了,朱棣找了那么多年的朱允炆,郑和都顺便下西洋了,不也没找到么?

但是您还别说,这个生死不明,下落不明,各种不明的朱三太子朱慈炯,还真让朝廷给找到了。

康熙某年,山东府汶上县,县里有个老乡绅,叫做李来朋,丰衣足食,相当有钱。

没钱的人他想有钱,想当乡绅,可一旦当上乡绅之后有了钱,那下一步就是想要有权。

老乡绅李来朋岁数大了,他自己仕途是没指望了,所以他就把当官这个梦想寄托到了自己的儿孙身上。

想要让儿孙做官,那么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学习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参加科举,科举考过了才好做官。

所以,李来朋专门高薪聘请了一位老先生来家里教书。

这老先生平时学问很好,人品也不错,平时言行举止都很正常,就挺循规蹈矩的一个人。

就像是你出门遇到的路人,楼上住的邻居,超市里排队买打折鸡蛋的人一样普通,你不会关注他,也不会多看他一眼。

但就是这么个人,其背后的身份正是朱三太子。

老私塾有一天教书的时候,就被当地的官兵给抓了起来,送到京师严刑拷打,这事儿是他亲自承认的。

至于朝廷是怎么发现的,那不好意思,史书没有记载,作者也不能瞎编。

为何说朱三太子不死,大清难安

(朱三太子)

反正不管怎么说,已经大隐隐于市的朱三太子,他临了,还是被捉到了。

朝廷是怎么确定这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呢?当然有很多证据。

比如,明朝皇帝的这个占字啊,有讲究,从成祖朱棣开始,按照“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的这个顺序起名字。

崇祯占由字,崇祯的儿子,比如朱三太子,他就占慈字,而朱三太子的儿子,则应该占和字。

而且,老朱家起名字还有一个规矩,雷打不动,那就是但凡是朱氏皇族,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符合五行规律。

五行,金木水火土,那什么叫符合五行规律呢,意思就是,朱元璋同志规定,他的子孙后代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以五行中的任何一个为偏旁部首。

你知道,朱元璋一共才二十六个儿子,起名字还比较好办,带五行的字也比较多,可以随便用,但问题是到崇祯年间的时候,朱氏皇族大大小小将近一百万人,又要有五行偏旁,又要不重复,哪儿有那么多名字给他们使?

所以,如果我们阅读明代史料,就会发现甚至有很多专门为了给老朱家起名字而楞造出来的生僻字。

巧的是,这个老私塾的后代,他们的名字完全符合朱氏皇族的起兵规律。

当然,作者能拿出来的证据只有这一条,因为实在是史料匮乏,但是无论如何,朝廷经过多方研究,确定了这就是朱三太子。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也可以阅读一下明史专家孟森的《明烈主殉国记》,孟老先生在这里边进行过详实的考证,基本可以断定这老私塾就是朱三太子。

虽然是明朝皇室,但其实从朱三太子懂事之后,明朝基本上就算是完了。

皇族身份没有给他带来过几天快乐生活和富贵日子,反而让他毕生都在颠沛流离,东奔西跑。

本来想做个普通人,教教书种种地就了此残生了,没成想还是被朝廷给发现了,终归是砍了头。

那些假托朱三太子造势的人一直想要反清复明,反倒是这个真正的朱三太子,他一直活到七十五岁的后半生中,没有丝毫的反清言行,本质上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是啊,在朱三太子看来,陷入王朝崩塌的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而只会偶然的提醒自己,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曾经是谁,我们又拥有着什么?

或者说,朱三太子已经不是他,那些在有清一朝频繁出现的朱三太子,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而对普通人朱慈炯来说,一切都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也只好种地,教书,隐没姓名,浅浅的保留自己的字辈

朱元璋当年不也是农民吗?现在他也变成了农民。

你说这是宿命吗?其实这不是宿命,这是一个人,一个血肉之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

在这个世界上,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不是所有的合情合理和美好壮烈的愿望,都会实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9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悲情少年朱由检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孤僻多疑的崇祯帝
...富贵,皇帝赐名不过是走个形式。他的父亲是万历皇帝的太子朱常洛,但是皇帝亲爹并不喜欢这个太子,而喜欢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被立为福王,后来在洛阳被李自成烹杀)。万历皇帝几次试图废
2023-01-03 19:13:00
刘宋王朝:兄弟相残与皇位争夺
...王和悼良王。长子朱慈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立为皇太子,第三子朱慈炯封定王,第四子朱慈炤封永王。对于这三位皇子,“我大清”修纂的《明史》对其给出的结论都是“不知所终”。目
2023-11-19 08:44:00
崇祯十七年,南明弘光朝廷修改孝康敬皇后谥号的原因揭秘
...朱允炆父子的皇帝身份。当年朱允炆曾经追尊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其嫡母敬懿皇太子妃常氏为孝康皇后。敬懿皇太子妃常氏剧照再加上包括朱由崧在内的大明近枝宗室都不是
2023-11-11 08:34:00
康熙年间的朱三太子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利用各种方式掀起同异族的斗争,清初不断发生的“朱三太子案”正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曲折的反映。崇祯皇帝有七子,明末时,崇祯皇帝尚有三子,即太子朱慈烺和皇子定王、永王、朱由检吊死
2022-12-25 16:24:00
南明悲歌:从联虏平寇到满清灭明
...,曾是万历皇帝最疼爱的儿子,万历当初还想让朱常洵当太子,只是朱常洵不是长子,自然遭到了东林党人的反对,万历皇帝迫于压力,最后还是选择让长子朱常洛当太子。不过,万历为了弥补朱常
2024-04-14 19:39:00
一生励精图治的崇祯帝为什么挽救不回大明王朝
...宫全部自缢,最终再结束自己的一生。崇祯帝起初并不是太子,崇祯帝的继位也是一路坎坷。先是崇祯帝的母亲去世,随后父亲去世,兄长天启帝上任。天启帝上任还没多少年,就不幸病逝,一系列
2023-05-17 16:47:00
大明末年,一场因争斗导致的悲剧
...下,崇祯有几十天的时间,既然自己走不成,为什么不让太子出镇南京呢?这样以来,就算北京城破,明朝仍然可以拥立太子,避免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可惜的是,崇祯并没有允许太子前去镇守南京
2024-03-16 02:42:00
崇祯上吊自杀后三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在何处,崇祯皇帝在其登基后生有七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崇祯帝的长子,母亲是孝节烈皇后周氏。他还有6个兄弟,有怀隐王朱慈烜,母周皇后,1629年生,不久薨;定哀王朱慈炯
2023-06-05 13:56:00
太子要去南京崇祯为何不同意
...年之内,若是崇祯帝能够做出一些有用的决策,比如:将太子迁移到南方地区,为大明皇室留下法定继承人,那么,大明朝的危局是完全有可能被破解的。然而,崇祯帝却没有这么做。以至于,许多
2023-07-20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