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关慧明:农民种植新技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8 20:30:00 来源:阿宅社会

关慧明:农民种植新技术

1996年,关慧明(右)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罗家村的大棚内进行施肥试验。受访者供图

关慧明:农民种植新技术

关慧明(右)在温室大棚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人物小传

关慧明,1962年2月生,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二级推广研究员。38年来,他一直从事农业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包括蔬菜良种国产化、病虫害绿色防控、蔬菜栽培新技术以及农业新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农民朋友好,现在我们是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位农民的大棚里,可以看到棚里的黄瓜叶子都发蔫儿了。这是因为农家肥上多了,而且没有经过发酵,遇到高温发酵后,造成农作物氨气中毒……”

在短视频里,头发花白的关慧明热情地为农户解答各类技术难题。

“先用小水浇,不让农家肥集中发酵,然后加强放风,同时叶面补充葡萄糖和钙肥,这样经过三四天,便有机会救治好……”关慧明在短视频里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虽已年过花甲,但作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中心的二级推广研究员,关慧明一有时间,就到周边的村庄为当地农民解决农技难题。他还紧跟潮流,把每次遇到的问题拍成短视频,让更多农民学到农技知识。

“我曾说过,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信守承诺!”关慧明说。

走遍周边各旗县区,教农民科学种植

关慧明1962年出生于大兴安岭深处的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1980年考入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蔬菜专业。“在学校的后两年,老师让我管理15亩试验田,除了上课,我基本吃住都在试验田里。这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真正对蔬菜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关慧明说。

1985年,关慧明被分配到乌兰察布从事农技服务工作。当时,经费并不充足,他常常自费下乡服务。几年间,他走遍了乌兰察布和周边各旗县区。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清水河县杨家窑乡高家山村,关慧明教当地农民使用丰产沟、旱地覆膜等技术种植土豆和玉米,一待就是大半年。秋收时,他参与指导的100多亩丰产沟土豆亩产6000多斤,200多亩旱地覆膜玉米亩产1400多斤。“真没想到产量这么高,科学种田让咱大开眼界了。”有村民感叹。

1995年,在集宁区城郊的一个农户找到关慧明,希望能学习大棚种植。于是,他和村民们吃住在一起,一待就是3年。“村民们收入越来越高,很多村民买了三轮车,一多半人盖了新房,感觉自己的付出值得了。”关慧明说。

关慧明也在帮助农民的过程中不断研发新技术。比如他研发了温室大棚前屋面46度角的设计,使大棚内温度提高了10摄氏度,实现大棚在冬季即使不加温也能依靠阳光培育各类蔬菜。

“年轻时我就跟关老师学技术,30多年过去了,现在,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关老师还是会来帮我们解决。”50多岁的集宁区霸王河村村民常建新说。

关慧明和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学的是蔬菜专业,干的是蔬菜事业,这就要求我必须到农业生产一线去。农民种蔬菜需要啥,我就服务啥!”

研发生态制剂,免费帮农户防治病虫害

关慧明遇到的难题,很多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解决不了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关慧明发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黄色小苍蝇,潜伏在作物叶肉里,极难防治。查询资料后了解到,这是一种新入侵物种——斑潜蝇,但当时国内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慧明到北京等地自费购买了书籍资料和实验材料,在只有25平方米的家里建起了小实验室,桌子、地板、窗台上摆满了各类实验用品。“白天在地里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晚上回家研究解决办法,第二天再去田间验证。”关慧明说。

1997年,关慧明研制出一款二氧化碳发生器,能促进温室内的蔬菜进行光合作用。随后,他将专利奖励的75万元全部再次投入科研。最终,他研制出针对斑潜蝇的生态制剂与杀虫方法,并获得了专利认证。

2000年,集宁区城郊近千个温室大棚里的黄瓜秧突然打蔫泛黄,关慧明听说后,立刻去现场查看,最终确定是斑潜蝇虫害暴发。

“关老师组织科技人员连夜加工了800多份生态制剂,第二天免费发给大家。一周时间,黄瓜秧恢复了生机,关老师救了全村的秧苗!”常建新说。

2003年,关慧明被评选为全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开始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每年,关慧明团队组织抢救的因遭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而减产的土地达10余万亩。

“前不久,延安安塞种大棚西红柿的农民通过网络向我求助,我通过传过来的视频发现,当地是受到白粉虱和番茄潜叶蛾的影响,就免费给他们邮寄了相应的制剂。”如今,关慧明时常在线上帮农户解决问题。他还组织乌兰察布市50余名科技特派员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每年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积达15万亩,覆盖了13个省份。

从2万亩到50万亩,带动乌兰察布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在长期的探索研究中,关慧明发现,乌兰察布高海拔、高纬度、气候冷凉的条件,十分适合在夏季种植甘蓝、洋葱、胡萝卜、西蓝花等蔬菜。“乌兰察布夏季短暂凉爽,昼夜温差大,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传统农业生产来说可能是劣势,但正好适宜种植喜好冷凉、生长温度在17至25摄氏度的蔬菜。”关慧明说,冷凉地区蔬菜还可以和南方蔬菜错季上市,市场优势明显。

于是,他率先在乌兰察布引进黄皮洋葱新品种,摸索出一套适宜当地的栽培技术,并从外地引进甘蓝、金瓜等在全市推广。

2008年,关慧明提出“开发冷凉资源,发展冷凉蔬菜”的建议,得到了业内专家的支持。他还联系了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邀请他到乌兰察布进行冷凉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2012年,乌兰察布市成立了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

“新品种培育周期长、难度大、失败率高。以甘蓝国产化为例,方院士团队从筛选到培育花了七八年时间,然后再由我们到农村去种,让农民看效果。”关慧明说。在方智远院士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在培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虫耐旱的冷凉蔬菜品种上下功夫,加快实现冷凉蔬菜良种国产化的步伐。

“之前进口冷凉蔬菜种子,一亩地种子平均价格就得七八百元,如今有了我们自己的种子,比如甘蓝的‘中甘628’,一亩地种子只要75元,每亩收入最少3000元。目前我国甘蓝种子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关慧明说,下一步,工作站将持续开展胡萝卜、西蓝花的良种培育,争取3—5年实现国产化。

关慧明和团队还积极制定冷凉蔬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比如何时播种、栽苗,何时防虫、防病,用肥多少、怎么用等,免费推广。”关慧明说,云南等地也建立了工作站,只要他有时间,就会到各地去辅导农民。

如今,关慧明带动乌兰察布冷凉蔬菜从2万亩发展到50万亩,冷凉蔬菜现已推广到多个地区种植。“我这一辈子都在农田里,我的技术来自与农民们的一起努力,我要坚持下去!”关慧明说。

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记者手记)

在关慧明扎根农村基层一线的38年里,他始终怀着科技富民的初心、技术助农的恒心,跋涉在田间地头,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他将农民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努力研发新技术,探索蔬菜产业致富之路。

38年来,关慧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惧艰辛,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潜心钻研蔬菜良种国产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蔬菜栽培新技术等。他把实验室搬到农业生产现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打通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大批像关慧明这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农技人员正投身农业生产实践,为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必将带领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3: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围绕中心建真言  聚焦发展献良策
...玉山表示,接下来他还将扎根农业生产一线,将新品种、新技术等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直接效益,把“委员作业”写在大地上。(记者 郭旭)市政协委员霍炳男:
2023-02-17 03:55:00
...棚里,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负责人、研究员关慧明通过直播正向农民展示实验成果,他手拿刚刚起出的鲜嫩萝卜高兴地说:“这就是庄飞云博士团队经过7年研发的‘中誉1749’鲜食
2023-04-24 03:27:00
...在地质一线不惧烈日暴晒、风吹雨淋,就为了研发一个个新技术、解决一个个新难题。开创复合地基关键技术、研发高压气溶胶解构排水固结方法,攻克我国软弱地基建设项目推进难的问题,让吴慧
2023-09-05 19:44:00
明朝和尚慧明富甲一方,为什么被称为“吝啬鬼”?
...?又为何会他身无分文呢?01、医术高明、富甲一方——慧明和尚佛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以三大主要思想之一而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直到现在我们也能看见一些信仰佛教的人,虽然历史上有
2023-02-12 19:25:00
...界的代名词。而在这两位相声大师的背后,于谦的妻子白慧明,以一种低调而又独特的姿态,悄然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引发了诸多关注与好奇。郭德纲那如利刃般犀利且幽默的口才,无疑是德云社响
2025-02-20 15:49:00
滨江集团:总裁朱慧明退休离任
...北京9月22日讯 滨江集团(002244.SZ)今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朱慧明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自2023年9月23日起不再担任公司总裁职务
2023-09-22 21:05:00
量化私募大佬裘慧明2.85亿拍得上海一住宅
量化私募大佬裘慧明2.85亿拍得上海一住宅 【量化私募大佬裘慧明2.85亿拍得上海一住宅】财联社8月28日电,今日淘宝阿里拍卖平台信息显示,上海某住宅区以2.85亿成交,流传出网
2023-08-28 12:24:00
僧人沿途捡枯骨遭耻笑,危险来临时,枯骨两次救了众人
...是何人?为何会在此处?”玄真惊讶地问道。“贫僧法号慧明,乃是从东土大唐而来,一路西行取经的僧人。路过此地,见有妖气弥漫,便前来查看。”慧明僧人微笑着说道。玄真闻言,心中暗自思
2024-12-09 15:35:00
...以2.85亿元成交,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显示,用户姓名裘慧明通过竞买以最高应价胜出。据多方信源确认,该买家裘慧明正是知名量化私募明汯投资的创始人、董事长。裘慧明拥有超过20年的
2023-08-29 16: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为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余干县英华学校正式发布校园防霸凌专项指南。该指南从认清欺凌类型、识别学生求助信号
2025-11-12 16:43:00
“松溪非遗会客厅”正式开放
11月7日,“古祠有新韵 非遗共传承”——“松溪非遗会客厅”开放活动在北京正乙祠戏楼举办。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中国戏楼活化石”
2025-11-12 16:28:00
万分之一缘分成真!焦作女医生捐造血干细胞,为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11月12 日上午,河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室内,随着采集仪器平稳运行,来自焦作市博爱县磨头镇卫生院的医生和飞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2025-11-12 16:05:00
太古中国区主席蒋意达:中国市场为太古提供持续创新的沃土|2025,我说中国式现代化(1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025-11-12 16:13:00
安徽历史性迈入工业大省,靠的是什么?
大皖新闻讯 “十四五”以来,安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高质量发展硕果引起全国瞩目。安徽为什么从传统农业大省变成“制造大省”
2025-11-12 15:58:00
抖音电商2025柑橘消费趋势报告:平台一年销售各类柑橘橙1.47亿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冬时节,各类柑橘相继成熟上市,为大众餐桌增添甜蜜滋味。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兴起,一批“久在深山无人知”的小众柑橘品类也逐渐走入消费者视野
2025-11-12 12:58:00
中国石化在阿尔及尔举办“寻访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终选活动
11月10日,中国石化集团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办“寻访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终选暨颁奖典礼,5名青年荣获“中阿青年文化使者”称号
2025-11-12 11:45:00
申爱保开通医保个账支付 开创上海带病体保障新局面
9月8日,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指导下,由健康险公司联合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研发的“申爱保-乳腺癌复发保障”产品,正式上线上海“随申办-保险码”平台
2025-11-12 12:54:00
风雪无阻的“铿锵玫瑰” 王琳用坚韧书写骑手人生
鲁网11月12日讯(记者 魏萱)“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只要能把餐品按时送到用户手中,再苦再累都值得。”这是王琳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5-11-12 11:42:00
杜彦:用爱点亮孤困儿童希望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魏萱)杜彦,烟台手牵手莱山团队团长,怀着一颗滚烫的公益心,在公益帮扶一线坚守了13年。她从2012年起投身西部藏区孩子助学行动
2025-11-12 09:53:00
“链”起大国重器基座,硬核伊莱特赋能极限制造|链上济南项新行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2025-11-12 09:18:00
评论:“链”上发力,撬动济南产业发展新动能|链上济南项新行
工业强基,生态聚链!对一座城市来讲,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离不开工业发展。在济南,如果说工业是航船的“稳定器”,那么“链长制”就是航船的“推进器”
2025-11-12 09:20:00
“7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71.99平方米收;105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08.89平方米收;14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44.09平方米收……热力公司收取暖费
2025-11-12 07:11:00
今年33岁的孟师傅是水电工,在西安高新区的一个项目上干活后,3万余元的尾款迟迟要不到,一气之下将对方的行径发到网上曝光
2025-11-12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