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真相不会沉默!在耄耋之年,她们选择勇敢地站了出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07 14:15:00 来源:缘之心

今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为了赢得这场战争,中国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战争也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数的伤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过抗战的女性人数逐渐减少,绝大多数已经年逾90岁,这些女性中既有“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也有勇敢拿起武器参加抗日的女兵。

十多年来,凤凰卫视一直关注经历抗战的女性,特别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群体,在2022年下半年,历时半年,凤凰卫视摄制组先后在湖南、广东、广西采访了14位“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数十位见证者和历史研究学者。

如今,纪录片中多位老人已经离世,这些影像成为老人们在生命尽头前最后的呐喊。

敬请收看本周皇牌大放送《真相不会沉默——女性抗战记忆》,周六晚10点,凤凰卫视中文台。

“慰安妇”与她生下的日本兵后代

2007年,凤凰卫视第一次将镜头对向了韦绍兰与罗善学这一对母子。面对镜头,时年88岁的韦绍兰首次公开自己的“慰安妇”身份。

韦绍兰

韦绍兰:

“就是这个厢房,我睡在那个地方,来这里三四天,就没有月经了,就怀孕了。”

韦绍兰的儿子罗善学以日本兵后代的身份公开指证日军残害母亲的暴行,这是历史上第一位愿意公开自己身份的“慰安妇”生下的日本兵后代。

罗善学

韦绍兰儿子 罗善学:

“不管身上流的是谁的血,但我不认这门亲,不认亲。”

1944年,侵华日军对广西荔浦县小古告囤村实施扫荡,韦绍兰和刚满周岁的女儿被带到了日军设在20公里外的沙子岭“慰安所”。

韦绍兰:

“鬼子喊我去别的房间,(他)拿着刀撞我,我不能大声哭,只能呜呜地哭,你得同意他,你哪里还敢(不同意),不敢。”

在沙子岭“慰安所”的韦绍兰已经怀孕两个月,惶恐中的她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更来不及想怀上日本兵的孩子意味着什么,韦绍兰只想寻找一切机会逃跑。

一天深夜,韦绍兰偷偷溜出“慰安所”,夜色中她背着女儿躲入了一片齐腰深的荒草之中。

韦绍兰:

“心怦怦地跳,就慌,眼泪边走边流。”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跑,被关押了三个多月的韦绍兰回到了小古告屯。此时,丈夫罗俊贤对被抓的妻子女儿早已不抱有任何生还的希望。

韦绍兰:

“他讲我都没想到过你会回来,回来就好,莫哭了。奶奶说闺女别哭了,老哭什么,快煮点粥给孩子吃。回来孩子就病了,药没得吃,我的女儿就病死了。”

韦绍兰逃回家后七八天,她的女儿就病死了。

多年之后,当罗善学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他才明白为什么从未得到父亲的疼爱。罗善学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他说母亲这辈子太苦了。

2019年,韦绍兰离世,她没有等到来自日本的道歉。

母亲去世后,罗善学也依然是单身一人,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少。2023年12月7日,罗善学去世。

很多当年受到侵华日军摧残的女性都进入了人生的暮年,和韦绍兰一样,一些老人已经离世,而中国方面对于相关受害者的找寻从未停止。

在耄耋之年,她们选择勇敢地站了出来......

从2019年开始,更多的受害女性勇敢地站了出来,凤凰摄制组也在2022年来到湖南,探访新发现的三位“慰安妇”受害者。

方秀贞

方秀贞是2022年在湖南新发现的三位“慰安妇”受害者中最年长的一位,2021年一场中风使她瘫痪在床,失去了自理能力,家里所获得的微薄收入都被子女用在了照顾她身上。

方秀贞儿媳 吴怀玉:

“(她)就是脾气怪,她是个好人。”

直到中风前两年,方秀贞才第一次跟儿媳说起保守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

原来在1939年,在方秀贞18岁那年,刚生完孩子还没出月子的时候,方秀贞被一队从江西修水过来的侵华日军强掳走,被迫沦为“慰安妇”。

方秀贞儿媳 吴怀玉:

“日本人让她去‘开会’,她丈夫当时不愿意让她去,(日本人)说不行必须要去,日本人来了把东西一抢,在家里吃个饭,把家里的猪都杀光,把老爹爹(小叔子)也杀了。”

日军杀了人,抢走了方秀贞家的猪,吃了饭,还抢了一些其他物资后,将她抓走带去“慰安所”,在那里,方秀贞遭受了残酷的对待。

8天后,方秀贞遍体鳞伤回到家中时,才发现襁褓里的孩子已经因为没有奶吃而被活活饿死,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方秀贞儿媳 吴怀玉:

“等她‘开完会’回来之后,她的公公也(生气)死掉了,子女也没有了。”

由于日军的暴行,方秀贞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1954年,方秀贞夫妇俩抱养了4岁的养子,她的晚年生活起居都由养子和儿媳精心照顾。

2022年12月12日,方秀贞去世。

“慰安妇”问题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抗战胜利半个世纪之后,才最终浮出水面。但是对于这段历史的追索,对于受害者们的关怀和帮助,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从未停止过。

2011年开始,熊立秀夫妇走访了全县14个乡镇、126个村落,采访了632 名“慰安妇”制度的见证者和受害者,留下了很多一手资料。

熊立秀走访图片

2014年,慈利县最后一个“慰安妇”受害者去世,熊立秀在丈夫的鼓励下完成了纪实文学《伤口》的创作。

熊立秀丈夫 曹成明:

“我爱人接触这个事后的6个月几乎成了精神病,晚上不能睡觉。日军把我们的妇女轮奸,最小的才10、12岁,还没发育呢!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伤口,这个伤口永远不可以愈合的,但这段历史是永远不可能忘记的。”

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抓走大约40万女性充当“慰安妇”,在中国就有超过20万人遭受摧残。当年受害的老人如今大多已经去世,而一些老人的受害经历也被保存在了博物馆中。

岳阳县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慰安妇”毛毯的展柜

展柜中这条白色毛毯,是汤根珍老人在去世之前捐赠给博物馆的,这条毛毯是日本人在撤退时给她的。

1938年8月,汤根珍只有18岁,她就被一个叫上田太君的日本军官抓了,被单独关黑房子里面。汤根珍在被抓的时候受尽了凌辱,老人回忆说日本人抓她嘴巴灌红色的药,她喝了以后终身不孕。

汤根珍

2019年,汤根珍老人离世,她的遗物被岳阳县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收藏并展出,这一段曾经湮没的历史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从1933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的14年时间里,中国军民伤亡在千万人以上,而其中受到摧残的女性不计其数。国土沦陷之时,很多人选择走上战场,这其中就不乏女性的身影。

日军牢房走出的抗日女战士

黎英玉出生于1926年,出生没多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由养母带着改嫁到了当地的一位叫陈思潮的大户人家。

黎英玉上学那年,正值民国政府废除私塾,作为班里仅有的女学生,黎英玉在学校里和男生一起开始学习新国文,接受新文化、新思想。

1943年,17岁的黎英玉与丈夫一起加入了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

抗战女兵 黎英玉:

“我们几个姐妹补好衣服,做好草鞋,就交给山哥(地下党),通过他交给共产党(游击队)。”

1943年,日军攻占湛江,将这里作为控制中国大陆、海南岛乃至东南亚的前线基地。

日军进攻湛江

抗战女兵 黎英玉:

“因为日本鬼子上岸以后,汉奸活动十分猖獗,如果我们知道谁是汉奸就会在半夜把他的头包起来绑到北巢山,用麻绳勒死他们。”

北巢山是中共抗日组织在湛江遂溪县的基地。日军在攻占田头村之后,在周围开展扫荡,寻找游击队的下落。

那时黎英玉经常带着组织的任务,往返于田头村和北巢山。1944年8月14日,在一次潜回村里转移同志的过程中,黎英玉被汉奸发现,并扣留了下来。

在监狱里,黎英玉被关到了女囚营。一开始,日军故意在她面前对游击队用刑,希望能够击溃她的心理防线。

黎英玉

黎英玉儿子 陈忠浩:

“打了以后就上老虎凳,老虎凳上了一天之后没有得到什么,第二次打的时候就重了,就全部把手扣起来,又绑在老虎凳里,把她的腿扎开,她的衣服全部扒完,那时候她非常难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日军对黎英玉实施了非人的折磨,不过,多次昏死过去的黎英玉从没有向日寇仍然没有供出情报。

得知黎英玉入狱,她的母亲心急如焚筹措钱款进行疏通。

黎英玉入狱70多天后,在一个夜晚,黎英玉和难友们悄悄砸开监狱的大门,在囚牢外游击队的接应下,从围墙缺口处逃出了虎口。

黎英玉儿子 陈忠浩:

“扒开大门后,一个个人都(逃)出来,那时候已经差不多日本鬼子都撤退了。”

出狱之后黎英玉成为了日军名单上的头号抓捕对象。

一次黎英玉回到祖宅处理祖母的后事,被汉奸盯上的她将计就计把日军引向了地下党的包围圈......

黎英玉儿子陈忠浩讲述北京滩战役

黎英玉儿子 陈忠浩:

“1944年10月6日,我母亲跟伯母姐妹两个人就把日本鬼子带到这里来。双边坎两边的游击队埋伏好了,敌人一进来就让我们的游击队打死了,当场打死了十二个人。”

北京滩之役,日寇死伤二十余人,游击队伤亡七人。这是城月镇人民在三年抗战中与日军最直接的一场战役。

抗战花木兰——李秀青

离湛江500公里外的湖南郴州同样生活着一位女性抗日老兵,今年已经102岁了。

李秀青

李秀青出生在1922年,由于村里重男轻女,她从小被父母当作男孩养大,抗战爆发之后,在湖南衡阳的衡山,16岁的李秀青接受了军事训练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23师,开赴鲁西南作战。

为了隐藏女孩子的身份,那时候李秀青只能躲着战友们洗澡跟如厕。

李秀青女儿 英子:

“她从来不会说去跟人家一起去拉尿那些,她就说没有人的时候才去,她拿一个竹筒也装作这样站起来,竹筒她经常背在身上。”

彼时抗战全面爆发,李秀青随军参与一线作战。在一次作战中,李秀青的手掌被日军子弹打穿,被送到后方的医院治疗。

在疗伤期间,她结识了一位负伤的同乡,于是,受轻伤的李秀青主动负起了照顾重伤战友的责任。

李秀青女儿 英子:

“刚好她身上的伤没有那么严重,她讲就可以照顾别人,轻伤照顾重伤。”

伤愈后,李秀青回到了家乡,母亲不舍得再让女儿回部队,所以向保长交代了她女扮男装参军的真实身份。

不久后,那位受伤的战友回到村里寻找战友李秀青的下落......

李秀青女儿英子讲述遭遇

李秀青女儿 英子:

“我老爸托人问有没有人知道(李秀青这位男战友),都说没有,(但)好像有一个女的。他说不可能,明明是男的。(我母亲)娘家的人就带他到我外婆家里来看,我老爸一看,(我母亲李秀青)真的‘变成’女孩子了……”

得知李秀青女扮男装的身份后,他当即请家人向李家提亲。简单的仪式过后,李秀青的丈夫继续走上了前线。

然而,1944年底,日军来到嘉禾县扫荡,李秀青跟着几个乡亲慌慌张张往李家村姑妈方向跑,结果在前往李家村的路上与日军遭遇,李秀青被日军抓了起来。

当天日军把李秀青和其他地方抓来的几个妇女关在坦坪镇的一栋青砖大房子里,轮流强暴。李秀青非常害怕,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日军的毒打。

在日军的慰安所里,李秀青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日子。

在得知爱人受辱的消息后,李秀青的丈夫与游击队一起组织队伍前来营救。几天后,日军得知游击队会来就决定撤走,并把汽油淋在房子外面周围准备点火把房子烧掉。还没来得及点火,游击队及时赶到,把房门锁砸开将李秀青等几个妇女救出来了。

丈夫去世后,李秀青起居主要由小女儿照顾,随着年龄增大,她患上了脑萎缩,记忆力大不如前,但每当在回想起与日军的遭遇时,仍然会在睡梦中惊醒......

今年,距离抗日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79年,大时代在她们身上落下了烙印,这些烙印影响了她们的一生,她们之中很多人都不愿意提起那些往事。但是,也有不少老人们勇敢地选择了面对,让历史真相不再沉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当时我紧紧抱住爸爸的腿,哭着说不要走
...案发生85周年。当年浩劫中幸存下来的孩童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时光催老了人们的容颜,但不会改变历史真相,不会消磨人们的勇气。这段承载了家族伤痛、民族之殇的世界记忆正代代传承,正义
2022-12-11 10:28:00
1213,以国之名,祭以史痛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今年12月1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抹去泪
2024-12-13 10:51:00
...·富兰克林·米勒 饰)的出现,也揭开了一段骇人听闻的真相:一艘满载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军货轮正在沉没,而日军竟决定将战俘全部锁死在底舱。预告镜头直击日军令人发指的罪行,所谓
2025-07-08 11:17:00
尽一生毕一事:传递历史真相
...命的可怕经历。她说,父母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他们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着“历史见证人”的使命,一直告诫我们,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一代
2023-12-04 01:25:00
“愿更多人了解真相” 捐出日军罪证的美国小伙将去南京
...敢的埃文·凯尔最终决定将相册无偿捐给中国,将历史的真相归还给中国。 埃文·凯尔:我觉得把相册交给中国是正确的,这是中国历史,相册属于中国人民。这完全值得,我很高兴我做到了,
2024-12-09 13:46:00
靳永高:耄耋之年心不老 摄影抒发晚年情
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人物名片】靳永高:耄耋之年心不老 摄影抒发晚年情1944年出生的靳永高,18岁开始当兵,10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坚定执着、乐观豁达的坚韧性格。转业地方后,
2024-05-31 08:10:00
名医郭维琴现身百医行发布会,耄耋之年坚持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声
...中医药人才和服务百姓沥尽心血。如今,郭维琴已到耄耋之年,依旧活跃在教学和临床一线,并经常组织、参与义诊、科普等公益行动。
2023-12-02 18:15:00
湖南84岁老人参加高考,考完给自己估分630,结果一查分数傻眼了
...热议。这位考生名叫王宝贵,出生于1936年,已经是耄耋之年,但他依然怀揣梦想,坚定地走进考场,展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虽然经过三次努力,他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最终只得
2024-06-28 09:53:00
东明剧作家杨洁耄耋之年再获文学大奖
鲁网7月7日讯(记者邢婷婷 通讯员 解利民)近日,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山东省纪委监委、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南市纪委监委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青未了”杯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示展演
2025-07-07 10: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洪峰来临前的生命大转移
洪峰来临前的生命大转移——承德市双滦区陈栅子镇南山根村党支部防汛抢险救灾纪实7月26日,陈栅子镇工作人员和南山根村干部一起
2025-09-20 08:09:00
2023年9月逐步交房的陕西咸阳御河宸院小区,近日遭遇大雨,地下室积水倒灌电梯井,43号楼整栋电梯停运,高层住户回家成难题
2025-09-20 08:38: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由青岛海外联谊会主办、崂山区海外联谊会承办、青岛若七酒店协办的“风韵山海·情系崂山”——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活动在青岛崂山举办
2025-09-20 09: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陈雅莹 李凤灵)随着开学季的钟声在全球各地陆续敲响,相关用品采购需求日益旺盛,火热的“开学经济”为海外市场带来消费新热度
2025-09-20 09:19:00
烟台市应急局组织龙口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防震应急预演工作
大众网通讯员 杨明任 烟台报道为扎实做好2025年山东省防震避险紧急疏散应急演练准备,全面提升参演队伍实战水平和协同配合能力
2025-09-20 09:50:00
鲁网9月20日讯庞女士2013年购买保险,浏览网页时发现一个宣传可以协助 “全额退保”的平台。庞女士心动,与该平台联系了解情况
2025-09-20 10:08:00
青岛平度:2岁男童“离家出走”警民接力寻家人
鲁网9月20日讯(记者 马超群 实习记者 刘悦 通讯员 崔曦)9月18日晚,平度市公安局南村派出所接到热心群众报警求助
2025-09-20 10:11:00
山东中油双线作战,硬核护航管道燃气客服员技能竞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魏银科 通讯员 张静9月15日至18日,中国石油第四届技术技能大赛管道燃气客服员竞赛在山东中油公司维修队成功举办
2025-09-20 10:3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今年,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探索开发并应用了“AI项目管家”智能体。通过应用实践,项目单位普遍反映
2025-09-20 10:33:00
82名管道燃气客服精英同台竞技,她们凭什么赢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魏银科 通讯员 厉聪聪9月18日,中国石油第四届技术技能大赛管道燃气客服员竞赛落下帷幕,82名来自全国的客服精英同台竞技
2025-09-20 10:33:00
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用心服务彰显担当
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行动准则,积极践行“十项服务承诺”,将“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落到实处
2025-09-20 10:34:00
【寻脉?中华】“汉语桥”小选手登长城 居庸关上留下成长足迹 扫码阅读手机版
9月18日,古老的居庸关长城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访客——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桥”小选手们。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小朋友们踏上这座见证千年历史的雄伟建筑
2025-09-20 10:52:00
【溯奥·追光】奥运博物馆里的特别相遇:“汉语桥” 小选手与冠军同行,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 扫码阅读手机版
9月18日,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汉语桥”小选手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北京奥运博物馆,进行了一段融合体育精神与中文学习的特别体验
2025-09-20 10:52: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9月22日—26日,2025山东作家活动周将在威海举办。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
2025-09-20 11:06:00
纪维建中秋时节,田埂上的玉米透着金黄,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庄稼香”。山东省宁阳县鹤山镇赵庄小学的操场上,324 名学生的嬉闹声此起彼伏
2025-09-20 1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