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六合瓜埠片区最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火热进行中
“吨粮田”里“种”下新希望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冬日的六合区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园,麦苗青青,绿铺平畴。7日一早,老何像往常一样放下碗筷,走出大门,快步走进自家田间。只见挖掘机正挥舞钢臂,从田头的排水沟里“掏”出淤泥;10多位工人脚穿雨鞋,或忙着在沟底浇筑混凝土,或手不停歇地铺砌联锁块……眼前一幕幕火热建设场景,让老何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老何名叫何有志,家住雄州街道台园社区何庄组,他与土地打了30多年交道,流转耕地面积逐步扩大到如今的130多亩。靠着种地,老何率先在村里盖了三层小楼,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种田能手。2022年夏天,水稻生长期间面临连续多日的高温干旱,但在老何的及时干预下,130多亩粳稻亩产依然超1000斤。“水稻产量比往年略有下降,但小麦亩产创历史新高达到800斤,而且价格高、行情好。前两天刚盘算过,去年一年也能赚20多万元。”老何说。
虽然钱没少挣,但“吨粮田”的目标没有实现,老何仍不满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关键时刻却派不上用场。风调雨顺的年景,一茬小麦加上一茬水稻能收一吨粮食,其他年份就很难有保证。”
就在老何愁眉紧锁时,一个好消息传来——2022年雄州街道5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功“上马”,并落户砂子沟社区和台园社区,他承包的130多亩农田,就在项目建设范围内。“这是目前瓜埠片区规模最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优质稻米、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雄州街道农业农村部负责人马春林介绍道。
经过工人多日连续奋战,一座座新泵站拔地而起,一根根输水管道直通田间地头,一条条机耕路得到硬化拓宽……如今,在何庄组,“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初具雏形。“庄稼旱能浇、涝能排,预计亩产可提高150斤/年,‘吨粮田’有保证。”马春林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种植效益增加,大户有热情;同时,土地流转费用自然“水涨船高”,农民得实惠,可谓“一箭双雕”。
“老何,你不用天天来‘监工’,我保证今年4月份工程全部完工,不耽误你育秧栽稻。”项目现场负责人任家田打趣着说。
老何咧开嘴笑着答道,“这个‘监工’我当定了。你们早点干完,我就能早点种上高产稳产‘吨粮田’,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