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离开山西的后劲儿比失恋还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18 09:39:00 来源:缘之心

“谁来了山西都得午睡”“一到中午自动静音”“午睡须家长签字,下午上学检查”……“午睡文化”火出圈,让网友们纷纷羡慕起了山西人的松弛感。这个宝藏省份,也凭借着古朴精美的古建走进了很多人心里,不少游客感慨,“离开山西的后劲儿比失恋还大”。

松弛感看似随意,背后实则是三晋大地悠久的历史和山西人朴素、自然的生活观。自动播放

山西很“土”

山西因地处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又因位于黄河以东,所以古时也称“河东”。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似乎听起来有些自带“土气”——住土窑洞、说“土话”、“土建筑”数不胜数,喜欢午睡的原因是爱吃面、土豆这些不那么“洋气”的高碳水食物导致犯困。游客们在山西吃得“土”,逛得“土”,见了很多“土人”,然而就是这么“土”的山西,却让不少人直呼“后劲儿真大”。

相较其他地区做席时满桌珍馐,山西知名菜却多为主食,所以电视剧《亮剑》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山西菜不入流。”然而,可以说山西菜“土”,却不能说山西没有美食。在“吃”这方面,山西人有独到的智慧。

受限于地理条件,山西这片土地上能够生长的水果蔬菜并不丰富,所以山西人爱吃面,也善做面,爱吃土豆,也善做土豆。山西有上千种面食做法,花样面点让人惊叹“像在做科研”;岚县土豆宴由凉菜16道、热菜46道、主食40道、汤羮6道构成,主食材均为土豆,且口感、味道不一,照样登得大雅之堂,能够让食客们大快朵颐。中秋节时大火的空壳月饼一个售价仅3元左右,却用料扎实,红糖、胡麻油和面粉相得益彰,好吃且顶饱。

2022年8月31日,山西面食博物馆的高级面工闫锦超表演“舞面”

和美食一样,山西的景点似乎不起眼,却大有乾坤。

位于山西一个小县城的国家4A级景区里只静静矗立着一座木塔,这座木塔却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和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坐落于另一个小县城的一座面积仅170平方米的小寺庙里,却悬挂着上千尊有着近400年历史的悬塑,漫天神佛,金碧辉煌;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山西随处可见,元代的戏台可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仍在使用……山西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80%以上,现存彩塑、壁画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这些珍宝可能被蒙上时间的尘埃,但从未停止发光。

在这些古建筑间穿梭、长大的山西人也总透着一股淳朴、淡然、松弛的劲儿。面店老板会在给顾客上菜后不等给钱就沉沉睡去;面对镜头,山西大姨们会不好意思地笑,操着浓重的口音,腼腆中掩饰不住热情,对游客的各种问题从不厌烦;本来要去干农活儿的大爷偶然碰到熟人,就可能聊到日头西斜。

山西也“潮”

虽然表现得有些“土气”,但山西内在有着“潮流”的灵魂。

生于黄土、长于黄土,道法自然、向善向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影响着代代山西人和山西文化。

山西不少遗留下来的寺庙、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承物,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和道教圣地北武当山就位于山西,山西的不少四合院也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而建。这代表着山西文化在几千年传承中受到了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向善、自然、包容的理念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成就了忠厚的山西人。

飞虹塔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2018年,它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所谓松弛感大抵也源于这样的理念:顺应自然,该睡即睡,但该拼该闯时也照样不落下。数百年风雨飘摇间,晋商闯出一条守正创新、引领“潮流”的道路。晋商走西口、闯关东、下江南,在逐利的同时却以“信义”二字当头,敢为天下先,硬生生突破大山,扛住了天灾人祸,在欧亚大陆上留下一条绵长足迹。

学者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写道:“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日昇昌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它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开山鼻祖,曾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

明清时期,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开山鼻祖,可谓古时“华尔街”。而这些时尚的“弄潮儿”——商人们的文雅爱好也给后世留下了诸如大院、古城、晋剧等一系列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时隔多年回看,也能叹一句“太雅了”。

在西方的建筑理念还未深刻影响中国时,山西的建筑不可谓不“潮”。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杨振认为,山西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晋商大院更是山西民居中最精彩的华章。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私人豪宅”“民间故宫”的王家大院,总体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杨振认为,在王家大院,“砖雕、木雕、石雕集于一院,诗文、书法、绘画熔于一炉,花木、鸟禽、人物共在一图,技术、艺术、文化汇成一体,是清代纤细繁密、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建筑装饰风格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王氏家族以及工匠们的营造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乔家大院

这些建筑瑰宝历经多年风雨,即使颜色褪去,房梁渐朽,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的盛景。山西的民居仿佛有种温和从容的气质,行走在民居间,窥视那些过去的时代,浮躁的心也能静下来。

看见黄土,看见山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土”和“潮”很大部分来自其地理条件。“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汾河纵横南北,西南以黄河为堑,“两山夹一川”的地形为山西形成了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古时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形、土壤和资源造就了山西古时的富庶,也积淀出深厚的黄土文化。

山西整体地处黄土高原,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多平原少,多旱、少水、气温低,这样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得山西境内很多地方不适宜水稻和蔬菜的生长,但盛产小麦、高粱、大麦、荞麦、玉米、小米等耐旱“好养活”的农作物。

农耕文明深深扎根在这片黄土大地上,山坡上吹来猎猎朔风,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矿工们挖掘着大地深处的黑色宝藏。

生长于山西阳泉的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地火》里写道:“‘过去的人来这样可怕地方,到底为了什么?’艾娜问。‘为了它。’老师举起一块黑石头,在我们头灯的光柱中,它的无数小平面闪闪发光。就这样,我第一次看到了固体的煤炭。”作为当地娘子关电厂曾经的一名工程师,刘慈欣一定深知煤炭的价值与背后的意义。

在山西,与煤炭相关的产业链构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存来源。从开采到运输、加工、售卖,这是一条长长的链条,哺育着无数山西人,也默默支撑起了很多城市的繁华。

山西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幸而这片厚土上还存有无数宝贵的遗产,能让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再难忘却。今年,《黑神话·悟空》再次带火了山西文旅,无数游客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一睹沉睡在历史里的古建。

隰县小西天悬塑

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一直在拍山西人用山西话讲山西的故事。他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拍电影的初衷:十几岁时看陈凯歌的《黄土地》,看到少女夜里在黄河边打水,那大片大片的黄土地让贾樟柯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觉得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乡。那片厚重的热土、温和的面容,今天值得被所有人看见。

半月谈记者:王怡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8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乡深深的眷恋。《走西口》的旋律充满地域风情,展现山西人的淳厚坚韧、诚实守信,叙述他们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壮、离别故土时的依依难舍,以及追寻幸福的勇气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山西情
2024-01-03 03:45:00
...在这里,折出了天下第一湾。汾河在这里,养育了无数代山西人。她是一位温良的母亲,把山西养育成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也是一位坚韧的母亲,锲而不舍地劈开了太行、吕梁,孕育了
2023-10-13 06:51:00
山西菜上不得台面?过油肉第一个不服!
...之下存在感日益走低。 楚云飞的一句自嘲,说出了多少山西人的无奈?图/《亮剑》以至于就连 过油肉,这道号称 “三晋一味”的山西 “省菜”,也时常被认作是西北风味。 过油肉,是地
2023-02-21 14:17:00
...黄河之畔的文化热土是否有新的感悟?高大伟:一开始,山西人或许显得较为矜持,甚至略带些疏远感。然而,一旦建立了信任,他们就会展现出极其温暖的一面。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感到
2024-01-21 18:46:00
好品中国丨一捧“圪梁土”,一碗“沁州黄”
...米→谷子”两年一轮作的模式以确保沁州黄小米的品质给山西人一袋小米,还你一桌“小米宴” “没陈醋不吃菜,杂粮饭店到处开”被称为是山西饮食一大怪莜面栲栳栳、莜面墩墩莜面谷垒、莜
2024-04-06 09:54:00
山西人的“闹”
...乎在山西通用。如果你听到说话里带“闹”字的,绝对是山西人,或者是晋语片区人。当普通话要用“干、做、弄、买、给、忙、搞”等动词来表达意思时,山西话一个“闹”就全完事了。对山西人
2023-11-15 15:50:00
...战20余次。”刘明元说。早已声名大噪的挠羊赛不仅深受山西人的喜爱,更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多地的选手和观众前来参赛、观赛。“来到现场我感觉非常震撼,我没想到中国竟然有
2024-04-18 11:46:00
...酒。记者朋友问我,来到这里有何感受。我说,作为一名山西人,站在这里特别亲切,也特别自豪。是的,这两日的行程,我始终为山西的悠久历史而骄傲。何处是吾家?家是生我育我的那雁门紫塞
2024-04-15 20:17:00
...,为什么偏偏要在一碗面上斤斤计较呢?因为,这碗面对山西人来说太重要了,他们的生活离不开面。在山西大街上走一圈,一百米恨不得能开出几家面馆来。所以,只有面价优惠了,大家才能得到
2024-09-07 20:4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