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不止于惊险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6-25 09: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不止于惊险

——云南杂技行业的进阶之路

不止于惊险

6月初商演的大型杂技轻喜剧《野象谷》,唐艾鑫和练劲松担任主演。

不止于惊险

排练厅内,杂技演员们正在排练《倒走人》。

不止于惊险

今年2月,在昆明世博园,精彩的杂技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

不止于惊险

唐艾鑫和练劲松在练功房内磨合动作技巧

6月初,在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创编的大型杂技轻喜剧《野象谷》中,29岁的昆明女孩唐艾鑫和25岁小伙练劲松搭档担任主演。他们用力量和技巧演绎了中老铁路建设中,工程师们设计穿越野象谷自然保护区的道路及隧道时,发生在人与亚洲象之间的有趣故事。

时长90分钟的杂技轻喜剧《野象谷》,已不是人们印象中单一展现“惊、险、奇”技巧的杂技了,而是以杂技艺术为基底,融合了歌剧、话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传统杂技的进阶版本。

虽然唐艾鑫已是一名参与了上千次演出、登上杂技舞台20年的老演员了,但她依然要在杂技行业的发展变化中,不断适应新的要求。面对变革的也不只是她,整个杂技行业和所有杂技演员,都要迎接不断出现的挑战。

结缘杂技

母亲牌友引荐 小女孩成为杂技演员

有一点男娃娃性格的唐艾鑫,从小在小区里就没少惹祸。她跟小伙伴闹别扭之后打了架,结果一群人去找她妈妈理论。她的顽皮,一度让家人头疼不已。

妈妈一次偶然的牌局,让她和杂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麻将桌上听闻了唐艾鑫的“事迹”后,同住一个小区的一位阿姨断定,她很适合练杂技,或许可以试一试。于是,在这位“麻友”(杂技团老师)的引荐下,8岁的唐艾鑫来到位于昆明北门街的云南省杂技团,在经过了体检、面试、筛选后,她成为了一名杂技团学员。

小时候,唐艾鑫觉得杂技就像孙悟空一样神奇,可以飞来飞去,有七十二变。在历经了6年时间,进行了包括软开、跟斗、力量、高空等一系列基本功训练后,14岁的唐艾鑫正式成为一名杂技演员。

初次登台,唐艾鑫全程微笑,完成了几组起顶、下腰等一系列动作。懵懵懂懂中,她得到了人生第一份收入。14岁后,她就没再找家里要过钱了。

“小时候进来,就开始练习压腿、开胯,我怕疼,就天天哭,整个练功场都听得见我的声音。慢慢又练顶(倒立),有时候练一把顶,一个多小时不下来,晚上睡觉都翻不了身,感觉身体到处都疼。”回忆起小时候练功的岁月,唐艾鑫感叹非常不容易。“我接触空中技巧的时候,天天抓杠铃,手磨到起水疱,撕掉水疱缠上胶布又继续练。手掌疼到不能碰东西,电动车的把手都不敢握,只敢用手指尖捏东西。现在想想,我都坚持过来了,还有什么苦坚持不了。”她说。

通常,杂技演员从练童子功到登台演出,需要五六年时间。唐艾鑫29岁,也几乎到了杂技演员黄金年龄的边缘。

“以前,单纯地表演好技巧就可以了,上台的时候几乎没有表情管理,后面慢慢要加入舞蹈、形体、表演,要赋予角色灵魂,感觉东西越加越多。”小时候觉得新奇好玩的表演,如今变成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唐艾鑫觉得越长大反而越紧张,“现在会尝试很多新的东西,因为在做一些高难度技巧的时候不敢笑,导演就会一点点帮我们纠正,做某些技巧的时候怎样代入人物的状态,每天对着镜子练习,遇到一些表演上不熟悉的地方,会考虑很多,就怕表现不好”。

迎接挑战

从表现惊、险、奇向杂技剧转变

杂技,亦作“杂伎”,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百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形式,囊括了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诸多技艺。

每一种技艺,无不挑战着人体极限。杂技演员们运用高超的技艺,展示着人类身体的无限可能,新奇、惊险、刺激、美妙……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如今,随着演出市场的火热,人们的文化需求及审美水平也日趋提高。杂技行业也在悄悄改变,以拥抱的姿态迎接演出市场的日新月异,以便在与演唱会、音乐节、话剧、音乐剧、儿童剧、脱口秀等各类演出的赛跑中,不至于掉队。

从传统杂技“炫技”演出,到如今一整部剧目的呈现,杂技的演出形式,已经从单纯的表现“惊、险、奇”,逐步走向融入剧情、舞蹈、表演等元素的杂技剧的呈现。

独轮车、蹦床、爬竿、网吊、晃梯、双人技巧、肚杆登鼓、口签子等20余组杂技节目,在剧情串联下有机结合,配合以布景、灯光、音乐,一场90分钟的演出,直让人看得赏心悦目、步步惊心、酣畅淋漓、趣味横生。

“近年来,我国杂技在市场化和互联网的浪潮中迎来了‘剧时代’的转型,随着杂技剧的出现和日趋成熟,观众经常可以在正规剧场内看到品质较高的杂技类演出,杂技演员的地位和人们对杂技的认知都有所提升。”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红萍表示,作为我国传统艺术门类的杂技,在演出市场日趋火热的同时,逐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

“传统的杂技就是先展示技巧,然后演员亮相。慢慢又加入了音乐,加入舞蹈,这些都是杂技跟着时代而进步的结果,如果自己跟不上,那就只能走向淘汰的边缘。”在杂技演员练劲松看来,杂技演出的变化主要在于技巧与音乐、舞蹈、表演的配合,针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没有捷径,只有在日常的训练和排演中一点点打磨,逐步突破。“每排一部剧,我们都会接触不同的角色,主体还是技巧,形式有变化,肢体表演就会有很大不同。”他说。

5月底,临近杂技剧《野象谷》正式演出,在练功房内最后一次合成排练后,唐艾鑫、练劲松和其他40余位演员,匆匆吃过晚饭,便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工程——拆装道具。直到将近晚上11时收工,10多米长的大卡车才装满开走,运往云南大剧院准备装台。

上一出剧目演出的道具,装了三车。演员们半开玩笑地说,最轻松的时刻,可能是正式上台表演的时候。相比于舞台上的专注与从容,杂技演员们幕后的付出太多太多——可能是高强度训练下的身体疲劳与疼痛,可能是在突破身体和心理极限时在意志边缘的博弈,可能是通宵达旦的排演,可能是面对市场竞争、观众口味变化的心理压力……

唐艾鑫坦言,一出杂技剧的排演过程,很累很枯燥,甚至有点像扒了层皮的感觉。“真的只有到演出告一段落,曾经觉得很难的地方实现突破,或者面对不同的挑战自己做到了,就会很有成就感。能够得到观众的掌声和认可,会发自内心地骄傲。在那一刻,我觉得平日的付出算不了什么。”她说。

不忘初心

原来的杂技团解散了 他没有放弃希望

上午练功,下午和晚上排练节目,这几乎是杂技演员们6月份的常态。自我支配的练功时间里,唐艾鑫和练劲松会各自训练常规技巧,保持身体状态,也时常凑在一起,讨论剧中两人配合的戏份。

练劲松来自四川自贡,原本在当地一家私人杂技团。2017年左右,由于经营不善杂技团就地解散。有些才练了两三年、达不到演出要求的学员就直接回家了,当时练劲松和其他几位演员组成了一个小团体,自行接洽商演。

2019年初,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到自贡选演员,练劲松有机会重新进入杂技团体。“当时,我们展示了几个节目,就相当于面试了。”练劲松清楚地记得,当年3月4日,他只身来到昆明,一个月后正式入职。

在练劲松的认知中,杂技是自由的表演艺术,可以没有束缚地展示自己。对他而言,杂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对精湛技巧追求的载体。而像他一样对杂技热爱和执着的年轻人,现在愈发稀少。

练劲松进入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的几年,杂技团几乎没有招到新的学员。

“年龄大的演员逐渐退出舞台,而新一代的演员可能还在成长和学习阶段,受待遇和保障问题以及社会偏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已经从事杂技表演的年轻演员,选择了转行或跳槽,杂技人才匮乏与流失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演员管理中心总监杨君平表示,杂技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断层,这可能进一步影响了杂技表演的传承和发展。

“杂技表演几乎都是高难度动作,对演员的体力和技巧等身体素质的要求极高,杂技艺术需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这种训练的艰辛和严苛使得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很多家庭也不愿意孩子来吃这份苦。”杨君平说。

此外,杂技“不玩命就没钱赚”“杂技就等于街头杂耍”等认知误区,也让很多家庭和孩子对杂技敬而远之。

“有的朋友听说我从事杂技这一行,就会问‘那你会不会胸口碎大石’‘你会不会口吞钢珠’。”这类问题让练劲松很是诧异,他会用“技巧类的舞蹈”向朋友一点点阐释。

“杂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谓包罗万象,其本质是通过精湛的技巧和表演来展现人体的美感和力量。”杨君平说。她认为,其中确实存在认知误区,对于充斥网络的“杂技,不玩命就没钱赚”的观念,她并不认同。“杂技演员的训练和表演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和安全的基础上,而不是以生命为代价来博眼球,将杂技与‘玩命’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对杂技艺术的误解,也是对杂技演员的不尊重。”她强调。

成果显现

探索文旅融合新产品

由于资金和资源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杂技团体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而外界对杂技产生出错误的认知,或许正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杂技团发展遭遇瓶颈进而忽视艺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表征。

“杂技本身是一个非常难去创新的行业,每一种技巧都需要演员反复练习几百次,到实现节目的演出标准,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戚文倩表示,随着观众审美水准的变化,现在更需要的是结合当今市场的流行趋势,设计打造适合时代潮流的杂技剧。

2019年至今,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打造的《飞象麦昆》三部曲系列杂技剧驻场昆明动物园演出,融合了大众审美轻松幽默、杂技惊险的该剧,目前已经演出上千场。

2021年10月20日,大型杂技舞台剧《聂耳》在昆明成功上演,该剧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作为故事蓝本,以杂技艺术为主,融合魔术、滑稽、歌舞、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在杂技技术、舞台道具、音乐制作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2022年,《聂耳》获得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2023年该剧获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剧目奖。

2024年2月,结合传统文化复兴和国风题材,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在昆明世博园景区首创了云南首部行浸式古风演艺《唐韵·百戏图卷》,参与到东方之光古风不夜城中,成为春节期间刷屏网络的“夜游”打卡地标。

过去几年,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不仅先后在杂技结合剧本、杂技结合话剧上有所成就,更是在文旅融合上不断尝试。

“沉浸式魔术互动小剧场《魔力时光机》走进东风韵,以《中国杂技 有我登场》为主题的杂技快闪走进茶马花街,都是杂技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探索。”周红萍表示,为进一步拓宽内容资源,扩大用户范围,提升创作能力,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研发和创新了很多“杂技+旅游”“杂技+景区”演艺产品。大型杂技轻喜剧《野象谷》同样是文旅市场的演艺产品,下一步,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将考虑和景区进行合作和联动。

本报记者 高伟 资渔 翟剑 摄影报道

链接

1956年,云南省杂技团成立,受云南丰富多彩民族文化艺术的滋养,所创作的节目将高难度杂技技巧和独特的民族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团体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专业性文艺团体。

2010年,云南省杂技团注销事业编制,实行整体转企,并成立了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云南艺术剧院(云南演出公司)、云南省歌舞剧院一起组建成立云南演艺集团,划归云南文投集团,2017年一并重组进入华侨城集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沉浸式亲子演艺秀《飞象星球》昆明首演
...世界杂技赛事最高奖项“金小丑”奖得主团队——云南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大型沉浸式亲子演艺秀《飞象星球》,在昆明动物园飞象剧场首演,给观众带来一场与象共遨星际的梦幻之旅。《飞象
2024-08-11 14:41:00
贵州省杂技团《律迹——弹球》获“技炫西南”展演优秀节目
...连续4天为观众献上惊险奇绝的艺术盛宴。其间,贵州省杂技团演出的《律迹——弹球》荣获“炫技西南”西南5省区市杂技魔术展演优秀节目。演员们运用灵活的双手和精准的控制力,让弹球像被
2025-06-22 04:12:00
好山东丨宁津杂技千年传承舞出“惊险奇美新”
...虎跃—蹬人》蚩尤戏衍生宁津杂技近日,记者来到宁津县杂技团的训练馆时,18岁的张建国正在进行日常训练,他主攻的项目是《晃管球技》,这一项目惊险刺激,极具挑战性。只见在接近两米的
2025-10-10 09:25:00
...技表演,已经习惯不采取安全措施。长三角地区一位省级杂技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杂技团多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组建,承接商业演出。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些杂技团或演员往往刻意增加表演
2023-04-20 06:28:00
中外杂技英豪齐聚东方赛场
...传中,彰显着历久弥新的魅力。20世纪80年代,由河北省杂技团编排演出的《狮子舞》曾在第一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斩获金狮奖。本届杂技节上,由河北省杂技团和沧州杂技团共同创排
2025-09-27 07:51:00
...处——杂技剧《脊梁》淬火后的思索作为一名来自贵州省杂技团的青年演员,有幸在当代大型杂技剧《脊梁》中饰演男主角关东方,以杂技语汇诠释贵州交通建设者筚路蓝缕的奋斗史诗,我深感使命
2025-07-25 14:40:00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上海杂技团送出数百张公益票《欢乐马戏》欢乐到万家机智的动物明星、搞怪的小丑、惊险的空中飞人……大年初一,《欢乐马戏》剧场内尖叫声与欢笑声不断,大朋友小朋友们沉浸
2023-01-23 13:06:00
影像记录|相聚吴桥 展现世界杂技多彩魅力
...台竞技,展现世界杂技艺术的多彩魅力。10月1日,河北省杂技团、沧州杂技团的演员表演《祥狮跃九州》。 极限技巧,是诸多节目的核心亮点,演员们凭借精准的控制力不断突破身体极限。
2025-10-03 07:55:00
外包杂技演员,从高空坠落
...,以前没见过这对夫妻有过这个高度的表演。就职于武汉杂技团、从业多年的张驰提到,事故当天现场用的是吊车,但吊车并不稳定。吊车臂顶部有一个类似于坠子一样的东西,坠子连接着绸带,并
2023-04-19 18:33: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人形机器人跟着节奏跳起热舞,吸引了观众围观。
2025-10-18 08:32:00
话剧《我这半辈子》“大剧场版”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17日-19日,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
2025-10-18 19:16:00
青春华章丨“苏超”短剧即将上线!历史名将“穿越”,用兵法叱咤球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夏思宇汉代名将韩信跨越两千年时空,闪现万众瞩目的“苏超”赛场?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齐聚绿茵场
2025-10-18 09:21:00
南昌保利大剧院一年举办167场艺术演出活动
大皖新闻讯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前夕,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媒体探访商业及文化地标
2025-10-18 16:57:00
《依依向北风》,回首金陵岸年代大剧周日登陆央视,取景地包括260多个南京场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故事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2025-10-18 09:21:00
冲击文华奖河北两作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史晓多)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开幕。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
2025-10-17 08:26:00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一个陪你疯、陪你玩、随叫随到的“社交搭子”,无疑是一个温暖又治愈的存在。由北京农商银行冠名的《京城十二时辰》第五季暖心回归
2025-10-17 09:25:00
燃爆!欢聚传媒艺人闪耀出圈,王阡惠、王钰威频创佳绩引全网关注
燃爆!欢聚传媒艺人闪耀出圈,王阡惠、王钰威频创佳绩引全网关注近期,欢聚传媒旗下新生代演员凭借多元戏路与扎实演技表现亮眼
2025-10-17 09:25:00
将支点高台变为难以控制的头顶,演员凌空而起进行抛接、翻腾等动作,构思新奇,造型优美而富有张力。
2025-10-17 09:53:00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12日下午,北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演播大厅,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孙砾
2025-10-17 10:58:00
周燕君《风风雨雨跟着你》MV在浙拍摄
10月16日,中国内地女歌唱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周燕君演唱的《风风雨雨跟着你》MV在浙江杭州拍摄中。采访时,周燕君表示
2025-10-17 13:56:00
AI焕发“新港潮”!埋堆堆牵手酷狗音乐打造TVB港剧OST专区
一首《大展鸿图》掀起了全球热潮。这首歌爆火的原因,在于其融入了经典粤剧《帝女花》以及“孟菲斯说唱风格”,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独特碰撞
2025-10-17 13:56:00
吉刻海报|长春都市圈,如何“圈”动未来?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制图 赵一妍
2025-10-17 16:37:00
10月17日,省文旅厅与上影元文化推出的“浪浪山小妖怪山西游记”活动正式上线。游客可以前往晋祠天龙山等十大景区,匹配角色
2025-10-17 18:14:00
舞剧《天工开物》周末亮相安徽百戏城
大皖新闻讯 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外办、省商务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好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四季火热进行中
2025-10-17 1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