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本报讯(舒翼 张澜 常法宣) “自从你们帮我们‘法治体检’后,我们再没有遇上涉诉纠纷了。”2月27日,我市一家知名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向市中院民二庭(商事审判庭)负责人王佳报告了一个“喜讯”。此前,该企业10年间涉72起官司,去年8月,法院专门为他们做了一番“法治体检”并开出了相应的“药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为企业做“法治体检”,是常州法院正在进行的“企业把脉问诊治未病”工程中的关键一环,去年以来,已对全市108家民营企业(大型及以上企业32家、中小微企业76家)进行了“望闻问切”。
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环境双重影响,我市民营企业面临很大压力,很多案件的标的达亿元以上,赢了要赔时间和精力,输了更是赔得精光。“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审好案件之余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能不能不要到打官司的时候法官才出现,而是主动帮助企业预防风险?”王佳说。
去年,市中院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法官服务团,成员大多为有着丰富审判经验的员额法官。服务团深入企业一线,通过“望(分析经营现状和抗风险能力等)、闻(分析既往案例把握问题核心)、问(企业高管法律知悉度)、切(就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法律建议)”为企业法治体检,将“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延伸。
在“体检”中,法官们发现,民营企业在买卖及承揽合同、高管损害公司利益、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等方面涉诉率高,主要原因一是主要负责人法律意识不足,公司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有待加强;二是契约精神欠缺,对合同的订立及其内容不够重视;三是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忽视法律人才引进、缺少风险防控预警机制。为此,法官服务团共形成报告108份,列明问题170余个,提出专业法律意见260余条,发送《司法建议书》15份。
去年底“复诊”时,法官们欣喜地发现,受检民营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大部分受检民营企业都聘用了法务人员或常年法律顾问,涉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法官服务团还根据近三年来全市法院审理的万余件民营企业商事案件,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类型、案由、涉案标的、诉讼请求和法院态度等诉讼要素,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联系,深入剖析案情,深挖涉诉根源,围绕我市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合同管理、融资担保、股权转让、物权保护、执行和破产等七个法律风险高发点,编成《企业公司治理法律风险防范100条》手册,促进民营企业自诊自疗。通过随案附送、送法进企、民营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的机会,已送出800多册,就连不少外地律师听说后都在想办法索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2: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