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把西安作为都城的朝代有哪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3 06:5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着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五大古都分别是: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也有说是6座孤独,还得加上一个杭州,当然也有说7个的,还加个安阳。但是不管怎么说,前5个古都是石锤了的,他们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撼动的。今天,我们要着重说一下西安。

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哪些朝代以西安作为首都呢?后来,西安又是怎么被放弃的呢?

历史上的周朝、秦朝、汉朝、隋朝、唐朝都选择将西安作为国家的首都,有时候还会增加洛阳,形成“东都洛阳,西都西安”的局面。但是,在隋朝的时候,洛阳就已经不是首都的最佳选择了。

中国本土近四千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从中原期向近海期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宋朝正好处在这个转折点上。根据气候学家的研究,这四千年里,我们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越来越寒冷,特别是处于中高纬度的地区。

西北地区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干燥,且水资源非常匮乏,使这些地方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所以,总体来说,汉朝和唐朝是属于温暖湿润的王朝。而当时的西北地区,环境相对较好,以至于,长安才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可以说,长安这座古都是大环境造就的结果,人们都愿意生活在这里,自然就成为了人群的聚集地,而相对应的政治、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好。

隋朝和唐朝都把首都选定在了长安,但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干燥,这就导致田地里的粮食产量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所以,这里已经不能够自给自足了,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外边运粮食进来。为了能够顺利的将外边的粮食运到长安,隋朝修建了大运河,方便将江南一带的粮食运到长安。

但是,这项工程并没有起到如期的效果,来自江南的粮食只能够运到洛阳,还到不了长安。所以,有一段时间,唐朝的皇帝只能到洛阳去,而为了方便,他们就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皇宫。之后,唐朝便形成了两座都城,即“左都洛阳,西都长安”。

那么,为什么粮食到不了长安呢?

这都是地形的不同造成的,从河南或者湖北进入陕西,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河运的行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船只不能逆流而上,而且,那些运粮食的船只说翻就翻,危险系数很高。一旦船翻了,那些粮食不仅没了,船家还有可能倾家荡产,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去冒这个险。

那么,是不是可以走陆路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走陆路需要用牛马来拉,一车拉不了多少粮食,而且,陆路并不好走。因为,运输速度慢且常常会遇到盗贼,所以,走陆路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秦汉时期,关中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长安百姓能够种出足够的粮食,只有其它的物资需要关外或江南地区供应。而这些物资的运输也花费不了多少银两,是国家财政完全可以承担的。但是,到了唐朝就不一样了,长安需要大量的粮食,而运输这些粮食的开销巨大,国家财政都快支撑不起了。

以至于,到了宋朝的时候,长安就已经彻底失去成为首都的优势,统治者被迫把国都迁往东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粮食供给。到了五代时期,开封逐渐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中心,在五代的国家中,除了后唐在洛阳定都之外,其它的四个国家全部都定都在了开封。

那么,定都开封就好吗?

开封的优势就是交通方便,开封位于汴河附近,是大运河漕运的中心点,运输的船只可以直接开到这个地方,为这里带来所需物资。但是,开封也有自己的劣势,那就是它离黄河太近。一旦黄河泛滥,开封必然受到影响,且黄河泛滥是常有的事。还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开封不适合进行防御,一旦有敌军攻打开封,城内则不好设置防御战术。

因此,开封也不适合作为国家的首都。

到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当时,朱元璋在选都城的问题上,还是挺犹豫的。他考虑过几个地方,分别是: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并和大臣们商量这个问题。原本,朱元璋想把都城放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但是,对于这一决定很多大臣都不认可。最后,在刘基的劝说下,朱元璋决定将都城放在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朝的国都,还是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因为,南京地处沿海且位置偏南,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无法顾及到全国防御的,而且,还有偏安一方的嫌疑。

并且,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的物资丰富垂涎已久,所以,明朝一方面要在长城一带布置防线,防止游牧民族来袭;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将一部分兵力布置在南京城周边,保卫皇室的安危。这样的结果,使得军事力量分散两头,一旦手握重兵的边关将军举兵造反,那么,南京城将是非常危险的。

朱棣能够发动围攻南京城的战役,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边关的兵权手握重兵。所以,这样的设置并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后来,朱元璋计划跟汉朝和唐朝一样,把首都迁到西安。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去现场考察,为迁都西安做准备。太子朱标来到长安城,发现这里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长安城了。

对于现在整个大明来说,这里的位置偏西,离那些富饶的地区很远,且漕运困难。虽然,长安有战略优势,但是,却没有经济优势,以此,定都这里是无法长久发展的。之后,朱标将这里的情况禀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只好打消这个念头,继续在南京待着。

后来,朱棣起兵造反,夺取了侄子的大位,便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城。北京虽然也需要漕运,但是,相对于长安来说要好很多,而北京与江南的地势相差不大,漕运也不是十分费力。最主要的是,北京城偏北,驻守北京城的将士可以随时出动,抵御边境游牧骑兵的攻击。

到了1391年的时候,是西安能够成为首都的最后一次机会,没想到这座城市还是落选了。如果,西安后来能有很好的建设,那么,它还是有机会成为首都的,毕竟,绵延千里的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并且,它的位置有利于统治全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再说一点,宋朝以后,如果全国统一,首都只能是北京,因为,长安养不活都城了。洛阳、开封还不如北京,南京、杭州都短命。但是,北京的地利肯定不如长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京最大的致命地方是北京到东北有一个平原的绿色通道,守北京必须守锦州,守锦州必须守辽东。而吉林打辽宁从上往下打,很轻松,守辽东难守,没了辽东,锦州很难守,没了锦州北京危在旦夕!所以,后来的军队都选择围点打围,而且,都成功了,南方政权没任何选择,战略很被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唐朝灭亡后,统治者都不选长安为都城?
...说到长安这座城市,真的是大名鼎鼎。十一朝古都,单做都城的时间都延续了千年之久。至今西安这座城市还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古迹。但自从唐朝灭亡以后,从宋开始,之后的朝代都城就远离了这座
2023-06-11 18:40:00
...基称帝,定都雒阳,不久刘邦听从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将都城迁往关中,刘邦命令萧何在咸阳营建都城,并将咸阳改为长安,长安正式成为西汉帝国的都城。萧何营建了未央宫作为皇宫,位于长安城
2024-07-20 15:45:00
中国八座古都背后的历史传奇
...。古人笃信风水,因此资本的选择尤为重要。真正能作为都城的大山大河少之又少。2004年在中国举行的古都学会上,共总结了八座古都。上图,8郑州郑州曾是夏、商王朝的都城之一,关、郑
2023-10-13 15:58:00
唐朝之后为何没有朝代再定都西安,原因有两点
...长安,从西周开始一直到唐朝,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立都城,并且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长安城,在唐朝时期,社会比较开放,国家也发展的很好,长安变成了国家化大都市。唐朝的繁荣、
2023-02-04 14:26:00
古代的首都都在哪里?新中国的首都没首选北京,而选这个城市
...斟鄩、商丘、纶城,都位于河南境内。商朝到西周时期,都城已经有明确记载,东周末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定都咸阳,从此秦川之地,成为自古朝代选都时都会考虑的地方。从秦汉到清朝,中国都
2025-04-08 21:21:00
“长安”为什么要改名成“西安”
...量。“长安”这个名字最早是刘邦改的。刘邦建国后,把都城建在那里,其实也是很费脑筋的。项羽为了衣锦还乡,把他的王都建在彭城,因而成为一个短命的政权。刘邦当然不会跟着项羽学,不会
2023-05-14 15:33:00
朱元璋曾打算定都凤阳,为何改到建都南京
在中国古代,都城的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商朝建都在毫之后,先后经历多次大规模迁都,一直到迁到殷的时候才固定下来,后来人们称商朝就为殷商。后来很多朝代划分为东西,南北实际上都是根
2024-04-26 11:56:00
朱标的死对后世影响多大?说不定西安就是首都了
...绕的福地,最适合建都,从这个方面来说,朱标对于建立都城在长安是持肯定态度的,而朱元璋在这个方面也是赞成的。原因一、有句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才是龙兴之地。在中国的历史上历
2023-05-21 11:56:00
元朝为什么不定都西安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都城的选择以及对待西夏历史的态度,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
2024-10-19 19: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智运金条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二大娘的家乡圪垯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让我们穿过时光的迷雾,回到1944年的夏天,走进太原市晋源区的圪垯村
2025-08-15 07:58:00
放怀楼:百年老字号宋韵中秋文化礼,低糖健康中秋新选择
桂花飘香,老字号的宋韵雅礼桂花香渐浓,中秋的脚步近了。对于许多老杭州、老浙江人来说,中秋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份带着江南韵味的甜蜜
2025-08-14 13:38:00
212青峰九兄:青峰(注:柴德庚,字青峰。),你能知道吗?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由梦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还没有死
2025-08-14 17:20:00
209母亲:十八年了,我计算您的年龄快七十了。如您还健康,相信在一二年以内一定能看到您最喜欢的一个最幼的儿子,而且使您很满意
2025-08-14 17:2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红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
2025-08-14 17:42:00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一起回顾老照片里的“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战胜利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以不同方式庆祝
2025-08-15 00:14:00
王丰庆: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
1906年,王丰庆出生于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在家乡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参加方志敏、邵式平
2025-08-15 04:29:00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