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6: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扶不起的阿斗”是形容三国末期蜀汉最后一位皇帝刘禅,在众多史书中,刘禅被形容为对外不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对内宠信小人的昏庸之君。

最终,蜀汉成为三国之中最先被灭的国家,刘禅被遣送洛阳被封为“安乐公”。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刘禅心生一计,他在府门上写了三个字,让司马昭对他彻底放心,避免了杀身之祸。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颠沛流离老来得子

刘禅的父亲,蜀汉的开国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昭烈帝刘备。说起刘备,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刘备虽然自诩为中山靖王之后,汉孝景帝玄孙,但由于从小家境败落,只能贩卖草鞋为生。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刘备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征程,后黄巾军基本剿灭,大汉陷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刘备以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为人生目标四处征伐,可由于实力弱小,大部分时间都是寄人篱下。

也许长期的征战消耗了刘备的精力,直到刘备46岁,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刘禅”,可谓是老来得子,所以刘备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刘备在猇亭之战失败后,逃到白帝城从此一病不起,后逝世于此地,年轻的刘禅匆忙继承了蜀汉的帝位,那年,他才17岁。我们17岁的时候很可能还在读书,还在父母的庇护下,而这位17岁的少年肩上,扛起了蜀汉的重任。

新君继位朝堂暗涌

刘禅继位后,朝中大事均取决于诸葛亮,刘禅并称诸葛亮为“相父”,看起来君臣齐心,其乐融融,可我们要考虑当时蜀汉的政治环境,才能理解这融洽的表面下隐藏的暗涌。

刘备去世后,朝中以诸葛亮和李严为辅政大臣,而诸葛亮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论威望和资历,李严是比不上的。其次,蜀汉当时朝中的大臣,大部分都由诸葛亮培养和提拔,因为诸葛亮有“开府治事”的权力。

何为“开府治事”?就是诸葛亮可通过自己的丞相府,发布国家政令,相当于国家大权集中在丞相手中,刘禅虽是帝王,但手中没有人事权和行政权,君弱臣强,刘禅如何自处?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在诸葛亮执政蜀汉朝堂时期,刘禅心里清楚这样的局面并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想要政由己出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目前需要做的,就是隐忍,厚积薄发。

诸葛亮早年就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受到刘备托孤重任,因此对国家大事都兢兢业业,刘禅也顺水推舟让诸葛亮为主导,避免了君臣为了夺权而造成国家动乱,这也体现出了刘禅的睿智。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发动了数次北伐,最终,由于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含恨而亡。而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内忧外患,此时,刘禅的智慧便完全地体现出来了。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刘禅封蒋琬为大将军,费祎为尚书令,让大将军蒋琬兼顾行政方面,而尚书令费祎兼顾军事方面,两个权臣互相制约,避免一家独大,这会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能想出来的策略吗?

随着蒋琬、费祎、董允、王平等一大批老臣去世后,蜀汉由于自身的劣势而造成了人才短缺,继任大将军的姜维不顾蜀汉衰弱的国力而一味进行北伐,可刘禅并未对姜维进行打压,而是默默替他安抚朝内,在刘禅的内心中,何尝不想匡扶中原,还归旧都?

至于说刘禅后期宠信宦官黄皓等人,其实何尝不是一种制约姜维等武将的安排?

宦官的权力完全来自皇帝的宠信,离了皇帝,宦官啥也不是,而朝中武将拥兵自重,穷兵黩武,隐约威胁到了皇权,这作为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无法容忍的。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纵观上述,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但没有陷入混乱,还继续稳定坚持了三十年之久,这离不开刘禅的精心治理和安排,所以,刘禅是精通帝王之术的人,并不是某些史书记载的懦弱不堪。

兵临城下蜀汉消亡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成功,魏军在广阔的益州平原上畅通无阻,很快就杀到了成都附近,为避免百姓出现更多的伤亡,刘禅向邓艾投降,自此,立国42年,历经二帝的蜀汉正式灭亡。

当时蜀汉还有军队十余万,姜维等大将都还在世,为什么刘禅不拼死一战等待姜维等人的回援而是直接选择投降呢?这其中也有刘禅很多的无奈。

刘备进入四川后,带来了许多早年跟随自己的人才,但为了能让益州之人归附,也任用了不少益州人士,外来派和本土派由于一直争权夺利,矛盾积怨深深。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诸葛亮、蒋琬等人在世时,对本土派打压比较大,这也让蜀汉当时暂时比较稳定,而诸葛亮等人去世后,没有一个强力之臣压着本土派,让本土派又重新占了上风。

大将军姜维由于是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的降将,并不属于蜀汉任何一个派系,而当邓艾兵临城下之际,朝堂中是以谯周为首的本土派为主,本土派都坚持投降,刘禅又有什么办法呢?只留一声长叹......

刘禅被押解到洛阳后,虽被封为“安乐公”,但作为亡国之君,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司马昭的猜忌,遭到杀身之祸,此时刘禅的大智慧又体现出来了。

他在府门上写下“中山寨”三字,魏国群臣不解,司马昭看后大笑道,把这三个字倒过来读是“寨山中”,也就是“在山中”,说明刘禅愿意以后归隐山林,不思复国,如此想的刘禅能有什么威胁?就这样,刘禅安稳度过了余生。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不杀他

回望刘禅的一生,年纪轻轻就承担起了一个帝国的重任。他在位期间,蜀汉内部基本上都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并且实施不少有利的国策,虽然蜀汉也是在他手上灭亡的,但并不全是他的错,最后他能寿终正寝,也是依靠着自己的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禅投降后写下三字大有文章,司马昭明白后免其一死
...玩乐的憨憨。但他真的是一个这么愚蠢的人吗?要知道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以一己之力执掌了蜀汉帝国30余年,不论是外部的外国与吴国,还是内部的派系斗争,都没能影响到刘禅帝位的分毫。刘
2023-01-21 22:22:00
...三国时代,他坐拥皇帝之位却缺乏出彩之处,白白辜负了诸葛亮的辛勤心血。令人无奈的是,刘禅的“乐不思蜀”行为让人们感到愤怒和无奈,他似乎缺乏上进心,这种态度让当时的臣民和后世的人
2024-03-01 10:33:00
诸葛亮如果篡位夺权,能不能成功?
...也没有发生过,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这与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有很大的关系,蜀汉政权的维持靠的是:以法治国,既不是权谋,也不是阴谋,这是从诸葛亮时代,就确定的国策,同时在
2023-08-24 16:25:00
他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被司马昭施以剐刑
...导致的。关羽之死成为了蜀汉实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诸葛亮总领蜀汉大权之时,蜀国再也没有了昔日人才济济的一幕。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便是蜀汉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便
2023-06-01 08:38:00
刘禅投降后写下哪三字,司马昭放弃杀他
...们的青史。重情重义,讲究以德治国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唯才是举的曹操以及善用能人、英武果断的孙权等,他们各有特点,性格分明,被后人所称颂。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后人称颂,
2024-06-18 21:05:00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攻蜀
...,更有两位当世数一数二的军事谋略大师———蜀汉军师诸葛亮和魏国大将军司马懿,他们之间的较量,造就了这段历史传奇而又波澜壮阔的故事。一、卧龙出山,为报主公之恩诸葛亮,字孔明,人
2024-01-13 20:45:00
他是诸葛亮唯一对手,与其3次较量均以失败告终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算得上是蜀汉的总指挥,凭借自己的智慧才能为刘备夺得了江山,让其顺利称帝。他的一生都尽心尽力的为蜀汉服务,刘备为了能够收纳这么一个人才,曾经三顾茅庐来
2023-06-01 08:50:00
刘禅离世后,司马炎故意放了3件陪葬品,专家:每件都在挖苦嘲讽
...刘备也是让刘禅多学习《申子》、《韩非子》等书,还让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刘禅学习,并且还让刘禅学习武艺,不过刘禅到底学得怎么样尚不可知,诸葛亮手抄一遍这些书籍,肯定是受益匪浅
2024-03-01 18:31:00
蜀汉大将高翔曾击败司马懿,最后却下落不明
...。在三国时期,高翔不仅跟随刘备参与了汉中之战,还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多次登场,并取得了击败司马懿的战绩。不过,高翔最终的结局却是下落不明。一具体来说,高翔出自荆州南郡,早在刘备在
2023-03-02 20: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