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嘉兴将建10万亩绿色农田
■记者 张应隆 通讯员 沈轶舒
本报讯 秋收尽归仓,冬种已筹谋。记者昨天从嘉兴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自去年12月初以来,嘉兴全市上下抢抓冬修农田水利的黄金期,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冬修农田水利为抓手,夯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
这两天,在位于海宁市周王庙镇的绿色农田建设项目区,大型挖掘机挥舞长臂,清淤泥、筑田埂、整沟渠,工人们挥锹铲土、转运沟泥、铺设管道,处处是冬修农田水利的火热场面。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里的生态拦截沟建设采用了生态砌块护岸。“我们在确保排水、排渍的前提下,维持一定的水位用于农田退水生态降解,在沟渠底每隔50米设置了1座拦水坎,在拦水坎前1到2米设了集泥井和氮磷去除模块,保证渠底起端水深控制在20厘米。”施工现场,周王庙镇副镇长张鑫彝向记者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王庙镇的绿色农田建设项目中,还配套建设了占地面积4666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中心。据介绍,烘干中心建成后可实现日处理135吨稻谷、165吨小麦或油菜籽,年处理能力达到8100吨稻谷、4950吨小麦或油菜籽。“我们在项目区建设农业数字化驾驶舱,配备农田数字化管理、智能农机、病虫害绿色防控、自动化节水灌溉管理等系统。”张鑫彝表示,未来将形成一个围绕绿色农业生产,涵盖育秧、耕种、防治、烘干、加工等粮食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提质、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
冬修农田水利是补齐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短板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把冬修农田水利作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抓手,作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去年10月,我市出台了《嘉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2022年全市建设冬修农田水利项目68个,建设规模15.22万亩,总投资6.8亿元。这些项目的全面开工将加快补齐嘉兴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扛稳“浙北粮仓”使命担当。
冬修农田水利还只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的一个方面。“在《方案》中,我们提出了要建设绿色农田示范工程的理念。”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钱加林告诉记者,绿色农田是指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建成的设施齐全、土壤肥沃、科技先进、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的高质量高标准农田样板,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开展田块整治、提升耕地地力、完善灌排设施、改造田间道路、配套农田用电、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管护利用、健全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
“以田块整治为例,我们要求绿色农田示范项目中农田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60厘米,耕作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田面高差不超过3厘米,土体中无明显障碍层。”钱加林表示,对于绿色农田示范项目的田块要求和各方面内容都较为细致,这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此外,为了保证未来绿色农田示范工程全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单个绿色农田示范项目面积将不少于500亩,到2025年,嘉兴全市将建成总面积达10万亩的绿色农田。
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田、土、水、路、电、技、管、服”等方面,嘉兴将继续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努力把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样板工程和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