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3 19:50:00 来源:戏说三国

衣食住行反映着人类进步的发展和变化,"民以食为天"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概念,饮食生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步,饮食文明也从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到火烧熟食,逐步过渡到采集渔猎,进而掌握农作物种植和驯养家畜,直到先秦时期,进入到真正可以算做饮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阶段,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特点基本呈现。

秦朝到两汉,中国进入封建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期,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更是呈现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情形,中国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真正形成。本文将从中国早期"吃货"之路,聊聊从先秦到两汉的饮食。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一、先秦时期进入烹调时代

先秦是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主要可分为:炎黄时期、尧舜禹时期、夏商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1炎黄时期,这时人口开始大量增长,食物缺乏。为维持部落人民生计,史称神农氏的炎帝尝遍百草,并发明耒、犁、镰等农业用具,教会人们种植作物。

与此同时,另一个部落的首领黄帝也正在从事同样内容的工作。这时的主要肉类食品已经出现猪、羊、鱼,粟、稻也被成种植成功,白菜、芥菜和油菜成为人们佐餐的副食,桃、李、梨等水果也普遍食用。

在具体吃法上,烤、煮、蒸三种做法已经普及。饮食摆脱蒙昧时期,开始使用油和盐,能"烹"会"调",社会进入烹调时代。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2尧舜禹时期,逐渐走上以农为本的道路。因陶制品的大量使用,在烹饪时普遍采用煮蒸方式。用杵臼、石盘等石器将粮食脱皮,尔后再捣碎或砸碎,方便食用。

由黄帝首创的"羹"汤得到发展,彭祖发明了风靡当时的"五味调羹"。饮料家族最重要的成员也出现了,酒作为饮料,在大禹时期已经问世。

3夏商周时期,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在此期间,统治者开始追求食品的口感,增加了食品的花色品种,促进了食品的结构变化,引发了食品制作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产生并不断丰富着饮食文化。

新增加了梁、

菰米

等食物,当时人们大胆尝试,能食用的肉类仅哺乳类就有二十多种,蔬菜达到二十几种,水果更是达三十种以上。调味品家族还增加了酱、醋、糖。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商代出现了专门的菜园,周代果园也产生。此时上层社会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情调,在酷夏时已经开始吃冰消暑。餐具也开始讲究起来,有鼎、豆等,形状和质地受到关注,还尽可能的在上面绘上各种图案,使之美观大方。

宴席开始兴起,饮食与政治开始联系在一起,如鼎在这时由餐具变成礼器等。

4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争夺天下霸权,农业迅速发展致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牧场逐渐减少,致使肉食品相对紧缺。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水域,水产品开始备受青睐,鱼、鼋、鳖等成为当时的主要食材。因地域和生活习惯不同,逐渐形成中原食系和荆楚食系这两个各据一方的南北两大食系,饮食礼仪开始重视起来,讲究饮食卫生也被列入日程。

二、秦汉时期饮食的多姿多彩

秦汉时期饮食文化已较为成熟,食材选取、种类搭配、烹饪方式,以及不同的饮食礼节等都渐趋成型。这时的饮食类型可以分为国家阶层、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等三个层次。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1郊祀与田猎中的饮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用庄严而固定的程式,严格维系着王朝的权威。祭祀严格按照礼制程序,皇帝要亲自进行祭祀。各类祭祀品、祭祀用器、祭祀食物都非常丰富。

其中酒、肉有不同的种类和要求,比如用于祭祀的猪肉必须是猪身上特定部位的,烹饪的方式也有固定的要求,加上羹汤,所有东西陈设

完备

,再有歌舞以及钟鼓演奏,才算完成。

祭祀对于时人来说也是一个大型的公众活动"吉日嘉会"。完成祭祀仪式后,大家在野外秀美的风景中设座开宴,用香草来烤肉,飘香四溢,将祭祀的食物分而食之,类似于一场大型的集体野餐活动。

当时按照时节,祭祀规模和仪式也不一样。最有吸引力的是孟春元日的郊祀,氛围轻松愉悦,君臣相聚,喝春酒吃烤肉,美味加

香酩

,直到扶醉而归。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打猎是另一项国家重视的大事,相当于一次军事演习,皇帝会根据所打获的"战利品"情况,给予嘉奖。

而打猎完成后的狂欢则又是另一种景象。烹饪猎物,随行厨师对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食材进行深加工,还有专门用车运来的酒与醴,大家就地餐食,有专人负责加菜添酒。

紧张训练之后君臣一起享受放松与美味,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伴有钟鼓表演,其乐融融。

2飨宾宴客的饮食

顶级国宴:召开时,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在帷帐中与诸侯一起享用隆重的国宴。用最精致的酒器盛放美酒,用精美的餐具盛装美食,大家彬彬有礼、举止有度。

就餐的同时欣赏音乐演奏和舞蹈表演。整个宴席过程都在一种和乐融洽的氛围中,参与者都是一种雍容华贵,不失仪度的姿态。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贵族宴会:要求食物必须美味精致,美酒与美女舞乐更是必不可少,大家欢乐相聚,由昼至夜方才散去。

友人小聚:大家在排成行的几席上坐好,身旁放着各类肉食与水果,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进行诗文创作,抒怀显志,品评好坏,优赏劣罚。这样的雅集与后世最有名的兰亭集会十分类似。

这三种都是当时统治阶层中较为常见的饮食场景,虽性质不同,但对饮食和烹饪的要求却是一致的。

都是特别注重食用那些因节令不同而制作的不同食物,食用标准是要选择春天的蛋类,夏天的笋类,去除肉类的腥膻要用

苏蔱

紫姜,酒类酿造更是要"九酝甘醴,十旬兼清",好酒标准要"其甘不爽,醉而不

"。

具体来讲,首先要有难得的食材,对于不是那么难得的食材也会有其他苛刻要求,如熊掌、豹胎肉,或者是外国的珍品,当时鱼肉和熊掌都是难得的美食,但孟子却要舍鱼而取熊掌,因为它更难得。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其次,要有高超的食材处理技术,讲究刀工,也更注重食物品相,即味觉和视觉的美感体验都要具备。

其三,要善于使用调味品,要"审其齐和,适其辛酸",食物要呈现出"珍羞杂沓,灼烁芳香"的要求。当时的人们口味较重,须放盐才能保存的肉酱"醢"食用较多,酱的出现也多一些,时人对咸菜也很向往。

另外对于酸味也较为看重,用"梅"来调味,"醯"就是醋,所以酸味也是必要的,对于甜味,同样也不能少,常常在烹饪的最后一个阶段加入"蜜饴"。

其四,食物结构崇尚荤素搭配,当时牛肉、狗肉、鱼肉、豹胎肉以及鸟肉等都已是常用食材,通过煎、煮、蒸、炒等烹饪工艺的制作,再配上香粳、菰、笋蒲、软面、楚苗、粱等素食,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两汉饮食食谱。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其五,饭后要娱乐,宴后摆好觞,开始饮经过一宿酿造的"醴"酒,酒味甜而不浓,美女相伴,感受人间的声色之娱。汉人的美食追求与今天基本还是一致的,追求难得之物,追求色香味俱全。

然而东汉末年,则不再讲求有节有度,人世不永、及时行乐思想笼罩全国,末世的放浪情怀体现得比较明显,欢饮直接在整个长夜进行,吃东西要"竭四海之妙珍",游玩就要"携窈窕",一切就是要尽兴玩乐。

3平民的日常饮食

秦汉时普通人家的食材来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家中饲养和野外捕获。家中饲养的家禽家畜包括:鸡、鸟、猪、马、牛、驴、狗等,且对于猪的饲养不同于今日的圈养,而如同牛羊一样放养。

种植的蔬菜粮食包括:茄子、葱、姜、蒜、芋、豆等,水果有桃、李、柿等。野外则是捕鱼抓兔等。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当时饮酒、饮茶都逐渐成为饮食习惯。

人们对于葱姜蒜的调味是比较偏爱的,还开始食用椒,这种口味偏好与今日川菜尚辛辣有共通之处。

在当时普通人生活中,各式肉类、果蔬已经较为常见。因为巫山一带盛产柑桔类的橙子、橘子、柚子,以及杨梅、枣、葡萄、樱桃、梨、栗子等,量大而品种丰富。

稻粱的食用是比较多的,中原一带"蔬果成实",肥沃的土地上"粳稻陶

"。这时已经形成南方多以粒食为主食,中原及北方多以面食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北方出现了各种面食品种,有水煮或油炸的馄饨、元宵、油糕称汤饼,用笼蒸的糕点、包子类称蒸饼,用炉烘烤的烧饼、胡饼、糕点等称为炉饼。各式各样,风味无穷。

这里还要重点提一下酒,它已经成为上至神鬼祖先,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皆可饮用的饮料,酒的使用非常普遍,既是款待友朋的礼节之一,也是宴会氛围的重要催化剂。不论人世间的阶级地位如何,酒的工艺好坏不说,大家都是喝酒的。

先秦到两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三、小结

从先秦至两汉的饮食发展变化可以看到,随着人类的发展变化,作为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需求的饮食也不断发展变化,人类文明不断进步,饮食文明也就不断向高级迈进。

饮食文明是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同步发展的,从饮食文明中能够折射出人类进步的轨迹,透射出生存发展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因而饮食文明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开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佰康董事长鲁林萍与您探讨 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的交融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食物的烹饪、食用和社交等方面。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地域差异,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北京中佰康公司董事长鲁林萍将为您探讨饮食文化的
2023-12-12 15:02:00
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饮食文化融合了各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风味。那么,清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一、食材的丰富性清朝时期,由于国土辽阔,各地物产丰
2024-10-24 21:05:00
清代攒盒的发展历史
...体,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古人的设计智慧,更是社会制度及饮食文化的缩影。一、攒盒的早期形态清代攒盒的最初形态可追溯到两汉时期的“樏”器。从形制及功用的角度看,古人使用的樏器、槅器、
2023-08-01 10:56:00
古代饮食文化,他们吃着骆驼喝着葡萄酒,连驴肠子也不放过
...道出了饮食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彰显了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卓越价值。在古代中国,饮食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古人们既注重食物的品
2023-05-11 10:16:00
聊聊乾隆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引言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清朝最后一个宏大的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乾隆皇帝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在这个时期,下层民众的生活和心态发生了怎样的
2023-05-04 15:55:00
元朝饮食文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碰撞融合,"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直接的文化。元朝的历史并不长,文化底蕴不算深厚,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让我国饮食焕发了新的生命
2023-09-08 22:15:00
中国的桃文化是如何诞生的?从饮食、信仰、文学三个角度讨论
...系在一起,但在古代,桃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桃的衍生品产生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象征美丽与爱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象征长寿,把桃称
2025-04-16 20:18:00
探寻这段跨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传承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筷子作为餐具的代表,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你知道吗?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而它的雏形竟然是玉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段跨越千年的美食文化传承。一、玉
2024-11-13 19:46:00
舌尖上的千年古都:“福禄年年”!
...量。这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典故,早已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和许多地方一样,千年古都的年夜饭餐桌上也少不了一只鸡。而西安人过年吃的这只鸡,往往就是葫芦鸡。“葫芦鸡
2024-01-29 04: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