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盲童朗读 让爱发声
——走进市特教学校“启明朗读艺术团”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日前,在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一间教室内,今年27岁的语文老师赵同悦正带领10余个孩子朗读现代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这些孩子都有视力残疾,均是学校‘启明朗读艺术团’的成员。5月中旬,他们将代表学校,参加2024年沧州市经典诵读大赛,现在正加紧练习,争取能获得一个好成绩。”赵同悦说,选定这首诗歌参赛,主要看中了其内容磅礴大气,能增加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沧州市特教学校校长刘红艳说,在盲生教育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她发现“声音”是这些孩子感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桥梁。“由于看不到别人的表情,他们只能通过不同的声调、音量等来表达情绪,这也让他们的声音更有特色和感染力。”刘红艳说。
2023年5月26日,沧州市特教学校联合沧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的公益教师,在校园内创办了一支读书团队,并取名为“启明朗读艺术团”,吸收了14名视力残疾且热爱朗读的孩子参加。当天,“启明朗诵艺术团”还在沧州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声音的力量”诗文朗诵会,得到了沧州社会各界的支持。
正在学校读八年级的女生蒋宁(化名),从小就喜欢散文诗歌。2021年6月,小姑娘凭借着一段诗歌朗诵《青春中国》,获得了河北省首届残疾人朗读朗诵大赛三等奖。学校成立“启明朗读艺术团”,她第一个报名。她说,自己的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播音员。
每周,孩子们都会集中上两节朗读课,由校外公益教师和本校老师指导他们读书、朗诵。《月光下的中国》《英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受孩子们喜爱。每接触到一篇新作品,孩子们都会认真扎写盲文记录下来,然后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地脱稿朗诵。
沧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很多会员都是“启明朗读艺术团”的公益教师,经常来校跟孩子们一起朗读。公益教师张浩然每次上课都会尝试全程闭着眼睛与学生交流,“我把自己沉浸在黑暗的世界里,尝试去了解体会学生们的感受,方便与学生更深入地交流。”他说。
赵同悦说,孩子们刚进入艺术团,仅仅是对朗读感兴趣,当成一门日常课程去学习,但是随着不断学习,他们的朗读热情与日俱增。课余时间,大家经常利用听书机朗读范本或是练习口部操。
八年级同学程东(化名)说,他最喜欢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尤爱文中那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每读此处,就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单纯爱好”到“力量支撑”,朗读改变了孩子们的心态。正在读八年级的肇杰(化名)之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男孩,加之盲文基础差,知识储备量少,平时上课需要老师引导鼓励才能回答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加入朗读社团后,他就一直在跟随学习。如今的他,通过读书变得开朗自信,还多次在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代表全校学生发言。
刘红艳说,“启明朗读艺术团”虽然成立不到一年,但给孩子们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促进了他们的身心成长。学校将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他们读书、朗诵的音频,增强大家的自信心,让朗读成为他们的一项特长。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杨 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