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62年,曾国藩曾孙曾约农先生对外公布了一份发黄的纸稿,并称这是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李秀成被俘后写出的供词真迹。后来,被权威鉴定确实为《李秀成亲供》的原版真迹。
这件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史料,一经问世,就立刻引发史学界的轰动。国内专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顶级史学家,都对此赞不绝口。
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奠基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先生,更是依据这一份《亲供》,不惜将自己耗费十年心血的太平天国的历史研究推翻。
那么区区不到四万字的一份供词,为何可以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呢?这还要从天京城破,李秀成被捕说起。
李秀成,广西滕县人。太平军最早的元老,金田起义时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太平天国后期,更是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忠王。但这位忠王却因后来的变节投降,被史学界扣上了“忠王不忠”的帽子。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塌天京的城墙攻入城内,李秀成则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重围,结果因为把好马让给了洪天贵福,李秀成没跑多远就被乡民认出,并绑送给了湘军。
湘军统帅曾国藩并不主张立即处死李秀成,而是温言劝慰。诱使李秀成写份供状。此时,李秀成见有一线生机,就在囚笼中写下了三万六千多字的供状。
供状内容大致回顾了他从军以来的情形,对太平天国主要成绩和失误及对太平军主要领导人进行点评。而且,李秀成不像其他诸王大将一样誓死不降,他对曾国藩兄弟大加吹捧,并向曾国藩承诺,如果可以活命,还可以写信召集尚在南方活动的太平军余部归降。
曾国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李秀成的供词,但是却当即翻脸。8月7日晚,就在李秀成被俘后的第十五天,曾国藩就地处死了李秀成。
李秀成与曾国藩打交道多年,当然知道曾国藩的目的。所以他的供词也如实的反映了诸多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李秀成每天都写出大约七千字,一共写了8-9天,大约共有六万字。后来曾国藩给他儿子曾继则说过,李秀成大约写了五万多字。
按理说这些供词非常重要,应当原封不动的上交朝廷才对。但是曾国藩却马上对其进行了删改,最后形成了一份只有三万字左右的版本。他一边将其上奏朝廷,一面在安庆刊刻,供各地的官员们阅读。
这样一份供状,删改了将近一半,为什么呢,李秀成写的内容有什么不能让朝廷知道的呢?
其实李秀成的供词主要是回顾太平军历年战争的得失,也就是天国十误。比如1856年的天京变乱,1861年的二次西征以及1864年驻守天京等,还有对敌我双方的战争点评和见解等。
那么曾国藩删掉的都是什么呢?
其一曾国藩对李秀成的纵容。政府对造反之人都是零容忍,逮住判为凌迟处死。但是曾国藩却和李秀成温言相谈,并提出事情可缓等等。虽然是为了诱骗李秀成才这样做的,但不保证外人以此为借口编排自己,所以一律删掉。
其二太平天国初期的情形。一些太平军初期,军纪良好,洪秀全在广西一带深得民心,供词变成了宣传词稿,这些是对朝廷不利的,自然也不能留。
其三他对淮军的战斗力非常鄙视,并在供词中指责了淮军,认为淮军战斗力太弱,不堪一击。而淮军和湘军从根上是出自一派(曾国藩和李鸿章师徒关系),可以说是与湘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曾国藩必须删除。
其四天京城后期空虚。李秀成认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天京的实际情况,此时的太平天国一盘散沙,基本上是一些老弱妇孺,能上战场的士兵很少,这是天京城被破的主要原因。在曾国藩看来,当初湘军围攻天京就极力向外界渲染太平军实力强大,湘军作战条件艰苦,要是按李秀成这么一说,湘军连一座皆是老弱病残的天京城都攻不破,那岂不是湘军太无能了。所以这种内容也必须全删。
其五洪秀全的死因。洪秀全据当代史家考证是病死的,在李秀成最初写的供词中也是病死的,但被曾国藩改成了服毒自杀。
洪秀全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他的死与朝廷无关,那么朝廷脸面就挂不住。而改成洪秀全迫于清军的压力而服毒,就有了那么一点诛杀叛逆的政治意味。
其实,曾国藩要供词的目的无非就是借李秀成之口宣扬自己的功劳,所以要让那些反映了自己和对朝廷不利的信息内容消失。
曾国藩拿到李秀成的供词后,为何要迅速将刘秀成处决了呢?作为太平天国的头号军事统帅,李秀成的能力也得到曾国藩的认可。比如李秀成在供词中说,太平军在苏南屡战屡败,与洋人的从中作梗是分不开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清廷在东南部的头号大患必然是洋人,他建议要大批量购买洋枪洋炮成规模的装备部队以备后患。他还说从长久计,让中国匠人仿造外国的洋枪洋炮,从而彻底解决中国军事实力不济的问题。曾国藩对之大为赞同,在这一条下面用红笔写道“此条可采”。
当时曾国藩拿到供词后速杀李秀成的原因有这么几种传言。
其一,李秀成想效法三国姜维伪降曾氏后利用太平军旧部东山再起,曾国藩洞悉了李秀成的奸谋,所以才杀了李秀成。这一说法可信度不高,古代领兵打仗的人,基本上都熟读三国,杀与不杀与这种图谋基本上没有关系。
其二李秀成被俘以后曾怂恿曾国藩称帝,这也是流传土最广、且最可信的一种说法,罗尔纲先生也在《太平天国史》中提到这件事,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甚至亲口认证过。曾国藩本无心称帝,他怕李秀成被接送北京后会说出这种话对自己不利,于是索性杀了免除后患。
曾国藩常以儒家传统道德约束自己,既没有称帝的念头,也没有以湘军拥兵自重的心思。李秀成这个话一旦传开,曾国藩都会被人抓住把柄。
其三为了遮掩湘军的暴行。相传,天京城众王府中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湘军进城以后曾大肆烧杀劫掠。以至于后来上缴的只有很小一笔,为防止李秀成进京后将这件事情透露只能杀了他灭口。
李秀成虽死,但因他曾向曾国藩流露过乞降之意,一百多年来学界、民间对李秀成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李秀成当时究竟怎么说的,《供状》是唯一的依据。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先生,将这本原藏在曾国藩老家的供状底本公开。这本《亲供》经过多家史学专家考证,不论是李秀成的笔迹,还是曾国藩批注的字迹,都属本人之手笔。因而,也就成了现今最为权威的李秀成供词。至此,李秀成“忠王不忠”的帽子才算可以拿掉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李秀成写下的近六万字的全文,因为刚写出来时就被曾国藩销毁一部分。曾家自己保存的,后来经过现代整理也只剩三万六千余字,那些被销毁的文字到底说了些什么成为永不可破解的历史之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