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秀成供词原稿被删改,背后有何隐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09:4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962年,曾国藩曾孙曾约农先生对外公布了一份发黄的纸稿,并称这是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李秀成被俘后写出的供词真迹。后来,被权威鉴定确实为《李秀成亲供》的原版真迹。

这件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史料,一经问世,就立刻引发史学界的轰动。国内专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顶级史学家,都对此赞不绝口。

我国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奠基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先生,更是依据这一份《亲供》,不惜将自己耗费十年心血的太平天国的历史研究推翻。

那么区区不到四万字的一份供词,为何可以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呢?这还要从天京城破,李秀成被捕说起。

李秀成,广西滕县人。太平军最早的元老,金田起义时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太平天国后期,更是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忠王。但这位忠王却因后来的变节投降,被史学界扣上了“忠王不忠”的帽子。

1864年7月19日,湘军炸塌天京的城墙攻入城内,李秀成则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重围,结果因为把好马让给了洪天贵福,李秀成没跑多远就被乡民认出,并绑送给了湘军。

湘军统帅曾国藩并不主张立即处死李秀成,而是温言劝慰。诱使李秀成写份供状。此时,李秀成见有一线生机,就在囚笼中写下了三万六千多字的供状。

供状内容大致回顾了他从军以来的情形,对太平天国主要成绩和失误及对太平军主要领导人进行点评。而且,李秀成不像其他诸王大将一样誓死不降,他对曾国藩兄弟大加吹捧,并向曾国藩承诺,如果可以活命,还可以写信召集尚在南方活动的太平军余部归降。

曾国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李秀成的供词,但是却当即翻脸。8月7日晚,就在李秀成被俘后的第十五天,曾国藩就地处死了李秀成。

李秀成与曾国藩打交道多年,当然知道曾国藩的目的。所以他的供词也如实的反映了诸多太平天国的真实情况。李秀成每天都写出大约七千字,一共写了8-9天,大约共有六万字。后来曾国藩给他儿子曾继则说过,李秀成大约写了五万多字。

按理说这些供词非常重要,应当原封不动的上交朝廷才对。但是曾国藩却马上对其进行了删改,最后形成了一份只有三万字左右的版本。他一边将其上奏朝廷,一面在安庆刊刻,供各地的官员们阅读。

这样一份供状,删改了将近一半,为什么呢,李秀成写的内容有什么不能让朝廷知道的呢?

其实李秀成的供词主要是回顾太平军历年战争的得失,也就是天国十误。比如1856年的天京变乱,1861年的二次西征以及1864年驻守天京等,还有对敌我双方的战争点评和见解等。

那么曾国藩删掉的都是什么呢?

其一曾国藩对李秀成的纵容。政府对造反之人都是零容忍,逮住判为凌迟处死。但是曾国藩却和李秀成温言相谈,并提出事情可缓等等。虽然是为了诱骗李秀成才这样做的,但不保证外人以此为借口编排自己,所以一律删掉。

其二太平天国初期的情形。一些太平军初期,军纪良好,洪秀全在广西一带深得民心,供词变成了宣传词稿,这些是对朝廷不利的,自然也不能留。

其三他对淮军的战斗力非常鄙视,并在供词中指责了淮军,认为淮军战斗力太弱,不堪一击。而淮军和湘军从根上是出自一派(曾国藩和李鸿章师徒关系),可以说是与湘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曾国藩必须删除。

其四天京城后期空虚。李秀成认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天京的实际情况,此时的太平天国一盘散沙,基本上是一些老弱妇孺,能上战场的士兵很少,这是天京城被破的主要原因。在曾国藩看来,当初湘军围攻天京就极力向外界渲染太平军实力强大,湘军作战条件艰苦,要是按李秀成这么一说,湘军连一座皆是老弱病残的天京城都攻不破,那岂不是湘军太无能了。所以这种内容也必须全删。

其五洪秀全的死因。洪秀全据当代史家考证是病死的,在李秀成最初写的供词中也是病死的,但被曾国藩改成了服毒自杀。

洪秀全是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他的死与朝廷无关,那么朝廷脸面就挂不住。而改成洪秀全迫于清军的压力而服毒,就有了那么一点诛杀叛逆的政治意味。

其实,曾国藩要供词的目的无非就是借李秀成之口宣扬自己的功劳,所以要让那些反映了自己和对朝廷不利的信息内容消失。

曾国藩拿到李秀成的供词后,为何要迅速将刘秀成处决了呢?作为太平天国的头号军事统帅,李秀成的能力也得到曾国藩的认可。比如李秀成在供词中说,太平军在苏南屡战屡败,与洋人的从中作梗是分不开的。

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清廷在东南部的头号大患必然是洋人,他建议要大批量购买洋枪洋炮成规模的装备部队以备后患。他还说从长久计,让中国匠人仿造外国的洋枪洋炮,从而彻底解决中国军事实力不济的问题。曾国藩对之大为赞同,在这一条下面用红笔写道“此条可采”。

当时曾国藩拿到供词后速杀李秀成的原因有这么几种传言。

其一,李秀成想效法三国姜维伪降曾氏后利用太平军旧部东山再起,曾国藩洞悉了李秀成的奸谋,所以才杀了李秀成。这一说法可信度不高,古代领兵打仗的人,基本上都熟读三国,杀与不杀与这种图谋基本上没有关系。

其二李秀成被俘以后曾怂恿曾国藩称帝,这也是流传土最广、且最可信的一种说法,罗尔纲先生也在《太平天国史》中提到这件事,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甚至亲口认证过。曾国藩本无心称帝,他怕李秀成被接送北京后会说出这种话对自己不利,于是索性杀了免除后患。

曾国藩常以儒家传统道德约束自己,既没有称帝的念头,也没有以湘军拥兵自重的心思。李秀成这个话一旦传开,曾国藩都会被人抓住把柄。

其三为了遮掩湘军的暴行。相传,天京城众王府中有大量的金银财宝,湘军进城以后曾大肆烧杀劫掠。以至于后来上缴的只有很小一笔,为防止李秀成进京后将这件事情透露只能杀了他灭口。

李秀成虽死,但因他曾向曾国藩流露过乞降之意,一百多年来学界、民间对李秀成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李秀成当时究竟怎么说的,《供状》是唯一的依据。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先生,将这本原藏在曾国藩老家的供状底本公开。这本《亲供》经过多家史学专家考证,不论是李秀成的笔迹,还是曾国藩批注的字迹,都属本人之手笔。因而,也就成了现今最为权威的李秀成供词。至此,李秀成“忠王不忠”的帽子才算可以拿掉了。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年李秀成写下的近六万字的全文,因为刚写出来时就被曾国藩销毁一部分。曾家自己保存的,后来经过现代整理也只剩三万六千余字,那些被销毁的文字到底说了些什么成为永不可破解的历史之谜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秀成的供状原稿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他的死背后又有何内幕呢
...柱之一,被俘后却并没有宁死不屈,而是“阿谀谄媚”为曾国藩写下供状书。原本他企图以此换来一线生机,最终还是被曾国藩下令处死。后人评价其为“忠王不忠”,对他的死因以及他写下的供状
2024-05-25 14:56:00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1963年才敢公布?
...难逢天下才。”这是清朝晚期政治家李鸿章对同朝为臣的曾国藩做出的评价。当时,他颇具赞扬之情地称曾国藩为世上难有的大才之人,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
2022-12-16 13:40:00
李秀成的供词与曾国藩上报的报捷折内容不符,存在欺君之罪
说起来,曾国藩对李秀成是很欣赏的,他与李秀成旗鼓相当,与他整整周旋了六年之久,几乎天天在文件中看到他的名字,听部属们谈论他。天京(南京)陷落后,李秀成被俘。他貌不惊人,个头中等偏
2023-11-14 22:18:00
刺杀马新贻的背后主使到底是谁
...两年前慈禧太后任命马新贻为新的两江总督被替换的正是曾国藩,而曾国藩则去当了直隶总督这个不但引起了老百姓的猜测就连当朝的官员们也是议论纷纷曾国藩被调离经营多年的两江地区到了离慈
2023-02-17 15:24:00
两江总督被刺杀,慈禧下令彻查曾国潘却草草结案,成晚清奇案之一
...身亡。慈禧慈禧在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彻查。并要求曾国藩再次出任两江总督,然而曾国藩在上任后却一直对案件毫不上心。这个案件足足拖了有半年的时间,慈禧对这件事也是高举轻放,这不
2023-02-26 21:58:00
曾国藩的稿本、抄本,曾氏后人始终秘不示人
曾国藩生前有稿本、抄本的奏折、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书信,约2000万字,都集中收藏于富厚堂。富厚堂又曰八本堂,位于湘乡荷叶镇富托村曾国藩故里,系曾国藩修建专门用来收藏手稿和
2023-08-31 17:41:00
曾国藩为何擅自处死李秀成,让他免了凌迟之苦
...之中少有的能够让人敬佩的人之一,他在兵败被擒之后,曾国藩之所以在先斩后奏地处死李秀成,应当说是曾、李二人之间达成的默契。倘若不是受累于“愚忠”二字,李秀成也未必会成为湘军之俘
2024-06-08 16:34:00
李秀成为何谈笑自若,从容赴死
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
2023-04-20 11:16:00
晚清奇案刺马案,为何让慈禧深感恐惧
...十日,一道上谕从紫禁城发出,以最快的速度驰送南京,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由马新贻调补,这件意在改变大清危局的圣旨,最终改变的只有马新贻一个人的命运。清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
2024-01-17 20: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