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慈禧晚年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唯独怕鬼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15: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活也颠沛流离,愈加凄惨,她极不愿意谈起往事.........

慈禧晚年天不怕地不怕,为何唯独怕鬼

老太后是十分迷信的,并不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模糊态度,她是真信,不是假信。一过七月初十以后,丢失的东西就不许再找了。譬如老太后把扇子忘掉在什么地方了,但不许找,说不要找了,过几天再说吧!过几天真个找到了,老太后会说,我说不用找吧,过几天就会回来的。老太后这种体贴入微,宽宏大量的态度,对人是很少见的,只有对鬼才能这样大度宽容!”

有两个小太监去捉蛐蛐,很清楚地看见有两个人骑在石桥的栏杆上,面对面地坐着,好像两人在谈心,又像商量什么事,其中一个人总是比比划划的,但又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声音。两个小太监很纳闷,以为是护军查夜,跟什么人争起来了。小太监也不在意,时间很长了,等小太监走到近处细看,这两个人都没脑袋,当然不会说话了,只能彼此打手势,把两个小太监吓坏了,扔下蛐蛐罐,撒腿就跑。据说从此两个小太监茶饭不吃,迷迷糊糊两三天,大病一场。

各种传言都慢慢集中到老太后的耳朵里,老太后是听进耳里记在心里,默默地点点头,仿佛真有这些事似的。四格格、李莲英等人表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透着满不在乎的神气,照常哄老太后说笑,但总不如往常那样自如。

中元节临近了。大家都在做荷花灯。这是全园子人们一次感情的大流露。我们在宫里长年累月是不许祭奠自己的亲人的。无论过年过节或遇亲人祭日,也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愣一会儿神,默默地道几句,眨一眨眼皮就算完了,只有在做荷花灯的时候,能寄托我们的一切哀思。当然,我们谁也不会透露自己的心事,都说是给老太后积功德,但这秘而不宣的感情是彼此全然了解的。

由七月十三日傍晚起,开始做法事了。据老太监跟我们谈,和尚和喇,嘛是一回事,都是讲超度,他们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道士不这样,道士是凭法力,讲的是拘魂镇压,捉住鬼头,最后放焰口。七月十五日地狱门开了,群鬼走到了阴阳界,和尚喇,嘛念经超度他们,道士是把大鬼拘来,喂饱了他们让他们好好地出地狱。一切都安置好了——鬼吃饱了,路费有了。渡口上的荷花船早已准备妥当,引航的照明灯也都点燃了,大鬼小鬼乘这大好的时机要托生彼世了。用人间最隆重的祝礼,祝他们一路顺风。给鬼的安排有多么周到啊!

老太后高高地坐在听鹂馆的凉台上。这是夏天经常临幸的地方,一来凉爽有风,没有蚊子;二来皓月当空,放眼四望,能看到作法事的一切举动。节日的晚膳也摆在这里,吃的多是水晶的东西,水晶鸡脯,水晶肚,冰糖鸭子,一面吃一面听着和尚道士们诵经的声音。等到和尚道士们绕着法坛念经放鬼的时刻,老太后也双手合十,微闭二目,抬头又望见西南湖边上一片火红,湖面漂浮着荷花灯,繁星似的闪烁着,心里可能充满无限的安慰。从此,雨过天晴,一天云雾散,好像中元节驱散了心底里的一切阴影,老太后又心安理得地放心做她的一切了。

过去齐宣王对孟夫子说过:“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白了叫“别人的心事,让我给猜着了”。我们不妨猜猜老太后的心事。有句话叫“以古准今”。中国第一个太后专权的要算是吕后了。吕氏害死了赵王如意,又肢解了赵王的母亲戚夫人,历史上称为最残忍的“人彘”!《史记·吕太后本纪》里记载:三月中旬,吕氏外出,参加一个除灾去邪的仪式,回来走在名叫轵道的地方,忽然看见一个形如黑狗的东西,钻进了自己的胳肢窝底下不见了。请人占卜,说是赵王如意在作祟,从这以后吕后的腋下就疼痛起来……七月中旬病势严重,不久就死了。在刘邦死后十五年里,吕氏大权在握,耍尽了威风,结果还不免被鬼弄死。

这样的宫廷大事,老太后不会不知道的,尤其是第一个太后专权的结局。老太后害死的人并不下于吕后。前车之鉴,想想自己晚年的结果,也不能不感到心惊肉跳。这或许就是老太后实权在握,不怕人而怕鬼的原因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00: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大清命最硬的太监,临终向人透露慈禧丑事
...人窃取后,太监也要服务于掌权的女人,比如武则天和老慈禧。在晚清,权最大的太监是李莲英,位高权重的李鸿章见他都得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李公公”。跟李公公比,命最硬的太监叫小德张,先
2022-12-28 16:01:00
慈禧太后为何把贴身宫女荣儿嫁给太监
荣儿是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她伺候了老太后八个年头,因为乖巧本分而深得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欢,可谓是宫女中的头牌人物。可是,这些荣耀都是过眼云烟,荣儿的一生非常的不幸。荣儿是满清
2024-04-25 20:53:00
喝人乳做足疗,慈禧每日做这几件事,是保持年轻、健康长寿的秘诀
光绪二十四年,第三次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已经六十八岁了,这对于当时平均寿命五十岁左右的清朝人来说,已经是高龄。但是这位老太后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雷厉风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2023-02-04 16:53:00
慈禧出逃西安时有多惨?假扮老太太剪掉两寸长指甲
1900年7月19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决定西逃,但慈禧和光绪妃子珍妃一直不和,临走之前,以珍妃貌美,留下必被西方蛮夷祸害为由,让太监将珍妃塞入井里,活活淹死!就在珍妃死
2023-06-15 09:30:00
慈禧死后李莲英是怎么活下来
...太监,一生都在帝后之间周旋的李莲英,在他最大的靠山慈禧死后,他还能够平安地活三年,李莲英又是凭借什么能够在慈禧与皇帝、大臣之间活下去,最后还功成身退呢?李莲英小时候接收过一定
2023-05-11 20:43:00
1900年8月14日,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终于遇到了一个更狠的对手,八国联军张牙舞爪地杀到了京城外面的八里桥。八里桥距离京城只有八里路,可以说,转眼之间,就可以攻打到京城。慈禧太后
2023-08-21 21:43:00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重要人物,她也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在17岁的时候进了皇宫,因为人长得漂亮,又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咸丰皇帝的喜爱。在慈禧太后26岁那年,咸丰皇帝驾崩。在咸丰皇
2023-11-09 09:07:00
慈禧太后有一个娱乐节目,还挺特别的。就是在天气冷的时候,等到中南海一结冰时,最高兴的实属慈禧了。只不过,慈溪一高兴,底下的人就要开始发愁了。大家都知道,这老太后又要变着法儿的玩,
2023-09-04 16:27:00
慈禧这个老太太,可以说是晚清最招恨的人,祸乱朝政,卖国求荣,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直到临死前也不忘记祸害人。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含元殿
2023-09-04 17: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