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昨晚(9日)
阜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连续接诊两名女性
且有个共同特征:
洗澡时
突然发现身上有来路不明的
小黑点
↓
“医生,我被虫子咬了一口,拔也不敢拔!”
昨晚,市民赵女士心急火燎地冲进市医院皮肤科,接诊医生一看,赵女士的背部有一个小黑点,还在动。赵女士称,自己洗澡时发现了这个小黑点。经过观察,医生确定“小黑点”是蜱虫。消毒、清洗后,医生将蜱虫从赵女士的身体中取出。
无独有偶,昨晚,11岁女孩小花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市医院皮肤科。据孩子妈妈介绍,她给孩子洗澡时发现孩子腋下有个小黑点,感觉是蜱虫就没有多想,随手将虫子拔出后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孩子妈妈拔虫的举动,让医生捏了一把冷汗:
“千万不要自己拔蜱虫,很容易出问题!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在没有专业工具的情况下很难拔出,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幸运的是,这两位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医生提示,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重要提醒:
如果判断为被蜱虫咬伤
不可自行随意去除蜱虫
应立即前往医院
评估病情,尽快取出
每年4-10月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季节,目前认为,蜱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安徽省拥有适宜蜱虫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在户外游玩、劳作时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传疾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最近在户外露营、园艺、耕种等都可能被蜱虫叮咬。
被蜱虫叮咬会造成局部充血、水肿等,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个别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建议广大市民
在野外游玩、耕种时
做好防护措施
避免裸露皮肤
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
建议及时就医
提醒更多人!
来源:阜阳公众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