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法眼|DeepSeek爆火!AI生成作品著作权到底该归谁?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2-14 10:22: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

法眼|DeepSeek爆火!AI生成作品著作权到底该归谁?

开栏语:在这个信息如潮的时代,热点事件、各类热词不断涌现。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与之紧密相连。“法眼”栏目就此开启,我们将聚焦热点,以专业视角进行权威法律解读,剖析背后的法律逻辑,在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法律的指引之光。

最近,AI软件DeepSeek爆火,其强大能力令人惊叹。随着豆包、DeepSeek等AI软件不断涌现,只需输入关键词,它们就能在绘画、文学、音乐、影视等艺术创作领域生成相应作品,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与此同时,一个备受瞩目的关键问题也浮出水面:AI生成作品的著作权究竟该归谁?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用户投入多应获著作权,也有人因AI参与创作需重新界定归属权。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专业律师及专家。

精心雕琢且满足原创性

作品著作权理应归属于用户

山东鲁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永强指出,在AI创作的独特情境中,当用户输入的token(在AI相关语境中,“token”常指提示词片段或元素),经过精心雕琢且满足原创性这一关键要求时,作品的著作权理应归属于用户。李永强进一步解释道,指令节((一个问题中多个关键字或者词形成的思维指令)输入与AI输出结果之间,存在着直接且紧密的联系,若想得到令人满意的作品,往往需要在输入环节反复引导AI。就好比长期进行指令节输入训练的人和从未经过训练的人相比,最终从AI那里得到的输出内容,差异会十分显著。可以说,那些精心设计指令节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基于此著作权归指令节输入者是合理的。

李永强还提到几种特殊情况:若用户未输入指令节,因AI完全自主生成的作品缺乏人类智力成果,通常无著作权保护;若用户未登录账号便输入指令节,通常无著作权保护,这种情况下著作权归AI开发者。原因在于,未登录就意味着未与开发者达成软件使用协议,而且匿名状态下用户很难证明自己是作者;若用户登录账号后使用他人原创指令节,情况较为复杂,若该指令节属于受保护作品,未经许可使用即构成侵权。因此,为避免作品归属争议,建议用户注册登录,使用精心设计的指令节生成作品。

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的国内首例“AI文生图” 著作权侵权案为例,北京炜衡(烟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骏说,原告大量输入提示词、反复调整参数,融入个人审美和个性判断,充分展现主观能动性,构成独创性表达,所以涉案图片被认定为原告独立完成,原告享有著作权。周骏认为,判断AI生成内容能否算作品,关键看用户有没有注入“个性化表达”。简单指令独创性不足,复杂操作生成的内容融入更多独特思考设计,更容易被认定为作品。

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南

细化AI生成内容独创性门槛

为了让判断更具可操作性,周骏提出具体建议:一方面,要明确“最低创造性”标准,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南细化 AI生成内容独创性门槛,要求用户对画面元素、叙事结构等进行具体设计。另一方面,要强化技术标识义务,要求AI生成内容标注技术来源,这样既能保障公众知情权,又便于著作权追溯,能快速确定版权问题责任主体,营造透明、有序的AI创作环境。

“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赋予著作权,法律界尚无定论,各国看法也不尽相同。” 北京天驰君泰(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运东表示,美国版权局和欧盟强调人类 “智力创造” 原则,要是用户使用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对AI输出在风格、结构、内容细节等方面实现了实质性控制,会被认定为“合作作者”。目前,国内的司法实践依据自然人对作品的智力投入或创造性表达来认定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

王运东举例说,去年5月,王某使用“奇域 AI”App生成图片,还获得了作品登记证书。后来,王某发现某科技公司在AI绘画训练营广告中擅自使用该图片,就提起诉讼。近日,法院审理认定,王某的图片凝聚了其智力成果,该公司侵害了王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得作出赔偿。这表明,在我国用户通过AI生成的内容,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就能构成 “作品”,著作权归用户所有。

王运东提出,可以按使用者参与程度分两类认定。要是只是输入提示语就直接得到输出结果,因为缺乏人类创造性参与,不符合独创性要件,就没有著作权。当使用者深度参与,输出结果包含人类创造性表达,就应认可其著作权。

判定作品著作权归属

考虑创作意图来源与技术贡献比重

同样身为法律从业者,作为“95后”新一代,山东法时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陈羽飞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DeepSeek、豆包等AI软件本质和C、JAVA语言一样都是工具。随意用AI生成无价值作品,即便有著作权也没太大意义,就如同随意编程出乱码一般。若作者精心构思,借助DeepSeek等AI工具生成有艺术、商业、科学等价值的作品,那么作者对作品及生成作品的独特指令组合(类似C语言源代码)应享有著作权。

“传统著作权法的核心原则围绕‘原创性’与‘作者’概念构建,然而AI生成作品的出现,却对这一稳固的框架发起了挑战,进而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作品创作主体的定义。”山东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琳表示,目前从法律层面审视,当前的著作权法框架尚未能完全适配这一新兴问题,这使得著作权归属的法律界定陷入模糊状态。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呢?刘琳认为,未来法律的发展,必须充分考量技术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著作权的共享与分配机制。毕竟,AI并非是要完全取代人类创作,更多时候它是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在发挥作用。因此,在判定作品著作权归属时,应当综合考虑创作意图来源与技术贡献的相对比重。在多方参与的创作过程中,著作权或许不再会完全归属于单一主体,而是依据各方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配。例如,用户与平台方可能就会按不同贡献比例共享著作权。

“总之,处理AI生成作品的著作权问题,需要全面权衡创作主体的法律定义、创作意图来源以及技术贡献性质。未来的法律框架或有必要对现有著作权法作出调整与扩展,从而适应这一全新创作模式。在此过程中,平衡创作者、技术提供者和平台方等各方权益,将成为相关法律法规更新的核心目标。”刘琳总结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4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探路新类型著作权保护 增强新业态发展活力
...和思考的独特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AI有关的著作权案也随之产生。网络游戏侵权案、体育直播侵权案……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新类型著作权案件层出不穷。著作权法的
2024-01-27 03:48:00
法眼|邓紫棋重录维权:音乐行业版权乱象下,法律该如何破障?
...的全英文合约,因缺乏专业审核,该合约将103首原创歌曲著作权、录音制作者权及“邓紫棋”艺名商业使用权均划归公司。2019年解约后,蜂鸟音乐注册艺名商标限制其演唱旧作,并于20
2025-06-13 10:10:00
“输入同一套提示词到十个程序 难道就创作了十幅作品?”
...作品《太空歌剧院》。图片来自网络AI生成图片相关领域著作权第一案于近日公布了一审判决结果。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认定,该案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具备“独创性”要素,
2023-12-06 10:34:00
AI生成作品究竟有没有著作权?法院判了
...权吗?前不久,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判决一起涉及AI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江苏常熟:判决一起涉及AI著作权侵权纠纷案2023年2月,在上海从事艺术设计的林晨使用人工智能软件,通过
2025-03-22 07:44:00
...能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其发展无疑对于传统的著作权保护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关于AIGC生成作品的原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AIGC产品根据用户发出的指令,通过大
2024-03-31 06:41:00
...作品有版权吗?前不久,江苏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判决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认定体现创作者智力劳动的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具有独创性,应予保护。该案系江苏首例、全国第二例认定人工智能生成内
2025-03-19 07:43:00
用AI生成的图片有著作权吗?我国首例案件一审宣判:被告侵权,判赔500元
...,北京互联网法院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该案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的案件,案件庭审曾在央视和多个平台直播,累计吸引了
2023-12-15 10:41:00
...类智力劳动参与下生成的,如果具有独创性,就可以构成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因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版权应当归属于对该作品生成具有贡献的主体,可能
2023-08-29 06:00:00
AI生成内容是否享有著作权?要看这两点→
...侵权吗?北京互联网法院就针对一起“人工智能生成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做出一审判决,这也是我国首例涉及“AI文生图”著作权案件。画面中的是原告李先生,他说,他从几年前开始对AI
2023-12-21 09:3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都市丽人——加拿大鹅绒保暖衣背后的战略咨询公司
当都市丽人的加拿大鹅绒保暖衣在冬日市场中掀起热潮,新品订货会上取得经销商5亿订单销量的数据。这个经典内衣品牌的华丽转身背后
2025-10-17 13:41:00
秋补正当红|邂逅秋补热潮,抖音生活服务一站式解锁多元滋补新体验
转眼秋意渐浓,中秋、国庆双节余温未散,团圆出游的热潮与“应季而食、适时而补”的传统饮食文化相互交织,共同点燃了金秋时节的滋补消费热情
2025-10-17 13:56:00
江西热敏灸机器人获批上市 赋能百亿产业链提速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芳)10月9日,省药监局正式批准热敏灸机器人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这标志着江西热敏灸产业进入数智化时代
2025-10-17 07:10: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无人机、运动相机迎来降价潮!近日有市民发现相关热门产品价格跳水,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多家大疆授权体验店中
2025-10-16 08:38:00
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喊”您上车
视弱人士庄先生在公交视弱辅助系统的帮助下乘车。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我们先找到并打开公交App
2025-10-16 08:38:00
10月15日晚,福州金融街商务区“亮灯”,迎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2025-10-16 08:59:00
近日,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缺陷智能辅助评判系统”,顺利完成准确率测试。本次测试中,该系统总计检查了210张油气长输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底片
2025-10-16 09:03:00
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
2025-10-16 09:16:00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模型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泛化能力,正深刻改变医学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与此同时,以聚类分析
2025-10-16 09:57:00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账号已不再回收
10月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一期播客,聊到了“真的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吗?”“人去世后,朋友圈会被回收吗?”等话题
2025-10-16 10:13:00
日日佳携手企知道,共同推动智能显示技术科技创新
近日,深圳日日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日佳”或“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作为专注于TFT-LCD模组制造的细分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0-16 10:18:00
汽车测评 全球协同 | 解码C-NCAP——护航公众出行安全
当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承载多元需求的“出行载体”,是什么力量在守护这场变革的安全底线?2025世界NCAP大会即将在中国上海启幕
2025-10-16 10:50:00
花田玑密入选“2025山东省优秀兴农电商企业案例”
2025年10月16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数商兴农庆丰收暨九九网购节”电商促消费活动在青岛莱西市人民广场隆重启动。花田玑密品牌创始人
2025-10-16 10:53:00
香港金管局公布生成式AI沙盒名单,蚂蚁数科入选技术合作伙伴
10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第二期生成式AI沙盒参与者名单。蚂蚁银行、中银香港
2025-10-16 11:24:00
卢伟冰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10月1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微博正式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他发文透露,本次发布会是小米手机业务在旗舰新品发布季的第二篇章
2025-10-16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