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张泛黄的“准迁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2 00: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平凉日报

□王宏基

我整理书架上的书籍和资料时,无意间翻出一张泛黄的“准迁证”,勾起了我对那段往事深深地回忆。

记得那是1983年的秋天,县政府出台了向河西走廊移民搬迁的优惠政策,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旋即掀起了移民搬迁的浪潮,已有五分之一的农户自愿申请搬迁到高台县移民点,有些三心二意的人仍在等待观望着。

我萌发了要实地考察一下的冲动,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遭到了父亲严厉斥责,并罗列出一大堆不可搬迁的理由。我坚持要去实地看一看,想归想,父亲不给我钱怎么办?没有车旅费成了阻碍我出行的最大障碍。那时候,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就是粜粮食,我每粜一次扁豆、豌豆,都要悄悄地“截留”下几块钱,过了好一段时间,我终于攒够了50元钱。有一天,我鼓足勇气离家出走了,一个人踏上了西行的班车。

那年我17岁,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我新奇地瞭望着车窗外面的风景,心里既好奇,又忐忑不安。从早上7点半坐上班车,颠簸到晚上11点左右抵达兰州车站。刚一下车,我就急匆匆地购买了当晚12点发往高台县的列车。第一次坐火车,心情格外激动,听着火车有节奏的哐嘡、哐嘡声,看着车窗外波浪翻滚的山川丘陵,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我乘坐的是一辆慢车,每逢小站都要停靠。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上来了姐弟俩,姐姐18岁左右,弟弟12岁左右,他们说是去武威父亲的工作单位——威武绒线厂。我们一路聊得十分开心,夜深了,倦意袭来,小姐姐顺势靠着我的肩膀睡着了,我一动不动地让她依靠着,舒坦地进入梦乡。到站了,小姐姐睡眼惺忪的伸了伸懒腰,露出甜美的笑容说:我们下车了,再见吧!我经历了一段短暂而又难忘的愉快旅途。我们萍水相逢,没有留下任何联系信息。

火车走走停停,上上下下。天快亮了,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坐在我的对面,他头上戴着礼帽,身上穿着黑色呢子大衣,皮肤黝黑,目光矍铄,我们时不时聊上一两句话。老爷爷说:我在你对面坐了大半天,怎么没见你吃东西,不吃东西怎么行?他随手拿出自己带的烙饼、西红柿、水果让我吃,我推辞了一会儿,但饥肠辘辘的我,还是忍不住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老爷爷很健谈,看着像个知识分子。临泽站到了,老爷爷下车了。吃饱喝足的我,在座位上美美地睡了一觉。疾驰的列车与河西走廊不毛之地的狂风迎面相遇,发出了呜呜呜、呜呜呜凄凉的声响。下午五点多到达高台站,下车后,人生地不熟,我一脸茫然,先找了一个小旅馆住下。第二天早上,我去打听高台县移民点,在“董振堂烈士陵园”门口,看见几位修鞋、修自行车的师傅,我便打听,静宁县设在高台县的移民点在哪里?老师傅想了想说:好像在骆驼城乡。我随后乘车去了骆驼城乡,恰巧遇见静宁三合乡的老乡。他们家是1970年左右就搬迁到高台县骆驼城的。老乡大概五六十岁左右,待人很热情,还用最好的饭菜招待我,期间他向我打听这些年老家里的变化情况。老乡说,你想移民高台,很好,这里比老家好多了,不缺水,土地宽阔平坦,常年有祁连山雪山灌溉农田,不像我们那里靠天吃饭。他当生产队长的儿子插话说:我给你打听清楚了,最近这两年静宁在高台县的移民点,都在南华乡明水河村,你到了高台县城,坐上火车有两三站就到了。

次日一大早,我辞别老乡家。到了高台县城,听说没有直达明水河的班车,火车要等到下午三点。我想三站路不会太远,顺着铁路步行算了,我一路沿着铁轨行走了整整一天时间。铁路旁边有个值班室,里面一男一女值班,女的坐在男的腿上开心地说笑着。我问明水河移民点在哪里?那个男的用手指着窗外说:你看,那边有沙枣树林的地方就是。我走进村庄,找到了我们村去年就移民到这里的一户人家,在他们家蹭吃蹭住,继续打探情况。他们家新盖了一排砖瓦房,院子里水泥硬化地上铺满了晾晒的粮食,说实话,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那么多小麦。老乡说,新移民来这里的人家,在集中划分的田地里盖房子,耕种管理非常方便。第二天,老乡领我去移民点,顺利地办好了准迁手续,我在那里停留了三天时间,就近看了看我们这里移民去的几户人家,前后一个礼拜左右就返回了老家。

回家后我把看到的、听到的一一向奶奶、父母汇报,父亲听完皱了皱眉头,习惯性地扶了一下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叹了口气说道:唉!故土难离啊。是啊,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对故乡从骨子里有着深深的眷恋。

转眼间,40年就过去了。

如今,家乡通了电,安装了宽带,接上了自来水,公路硬化到了村里;标准化梯田层层叠叠,似巨龙盘绕,果园满山,格外壮观;新建的小康屋鳞次栉比,美观整齐,家家户户都有了小车……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古老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报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燕茹)自2018年高台县列入国家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后,经省市县协同建设,高台县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
2023-02-01 03:25:00
...安报□本报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王福彬今年以来,甘肃省高台县公安局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深化“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做实做细
2023-08-30 07:51:00
高台:锚定目标大抓生产
...肃日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高台:锚定目标大抓生产高台县景辉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在大棚内除草。工人在高台县南华工业园区中船风电(高台)风电塔筒生产基地作业。连日来,高台县各
2023-03-17 05:25:00
高台:小花卉“种出”大产业
...报【新甘肃云·融媒集萃】高台:小花卉“种出”大产业高台县融媒体中心盛夏时节,高台县合黎镇1300亩制种花卉陆续开放,迎来盛花期。在合黎镇五四村花田里,村民陈克明正忙着对花卉进
2023-07-14 03:14:00
甘肃高台:戈壁滩变身“花果园”
...转自:中国绿色时报刘江林初夏时节,走进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新坝镇,昔日风沙漫天的许三湾滩上,3000亩梨树成为戈壁滩上一道别致的风景。这片林果基地属于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
2024-06-11 09:22:00
高台县:铁杆大葱进入采收期
近日,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元号村祁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200多亩铁杆大葱进入采收期,几十名农工忙着挑拣、采收、捆扎、装车,运往山东、河南、河北、宁夏、青海等地,交付客户手中
2024-11-05 10:27:00
甘肃高台:农特旅电商品牌化 助力产品“走出去”
本文转自:张掖日报4月26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丰登高台”区域公共品牌的电商达人们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高台项目中心内忙碌着进行高台农特产品线上推介。 当日,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
2023-04-28 17:12:00
新时代河西走廊万千气象  |  甘肃高台县:小苜蓿种出大产业
...:人民日报客户端侯洪建 段海 张虎忠初夏时节,行走在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成片的制种苜蓿铺展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生机盎然。近年来,小海子村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
2024-05-12 16:53:00
高台县宣化镇:“红色杠杆”撬动“金色产业”
...镇、骆驼城镇等人参果种植相对集中的5个镇18个村,成立高台县人参果产业联合党委。以联合党委为依托,积极与县农业农村局、甘肃驰域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接,成立高台县人参果产业促
2023-09-15 12:2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