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西瓜晚会现场
后楚村“两委”为群众登记、发放食用油。
后楚村党支部书记王彬代表村“两委”为群众送上生日蛋糕。
7月中旬,山东省
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区——长清区孝里街道孝兴家园。烈日当空,社区里的年轻人一大早就出去务工了。放眼社区,树木和楼房之下的阴凉地里,处处可见老人们三五成群在乘凉。
当搬离滩区、住进楼房的新生活和年轻人进城务工、乡村逐渐空心化的背
景相遇,安置区里的“后迁建时代”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让我们将镜头在孝兴家园后楚村定格。
这村的书记爱过“生日”
“奶奶,祝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寿比南山!”如往年一样,后楚村党支部书记王彬带着村干部在马克兰老人生日当天准时送上了生日祝福。
马克兰老人今年83岁,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平时只有她和老伴儿在家。生日当天,一大早,党支部书记王彬带着生日蛋糕和祝福来到了老人家中。马克兰非常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村委会想得真周到,感谢你们的关怀。”
在孝里街道,后楚村是一个“特别”的村庄。该村目前有62位侨胞旅居澳大利亚,有侨眷95名,是远近闻名的侨胞之乡。后楚村又和众多其他村庄一样,没有出国的年轻人也多数在城区务工就业,留守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
老人安,在外闯荡的年轻人才能后顾无忧。
进入黄河滩区“后迁建时代”以来,孝里街道着重营造“孝治理”“重家风”的整体氛围,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丰富文明实践活动。从2019年开始,后楚村坚持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截至目前,已经送出了上百个蛋糕。随着村里为老人送生日蛋糕的“村规民约”盛行起来,敬老爱老在村里蔚然成风。
别看村子不大,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着呢。每年,后楚村都会精心组织春节走访慰问、民俗表演、“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传家风立家训、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宣讲、“六一”关爱儿童等活动。考上本科、研究生的学生还能获得村里的现金资助。如今,后楚村为村内210位60岁以上老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更专门成立基金会,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在这些志愿服务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后楚村村风民风越来越好。
后楚村的“福利”让周边村村民眼红不已。村民金道兰对来串门的亲戚说,那可不呗,一年到头,家里不用买油,村里发的就吃不了。王孝合夫妻俩子女不在身边,遇到难事第一反应就是找“王书记”。父母们的“赞同”深刻地影响着子女。离家在外的儿女们对村里的工作也更加支持。回想疫情期间,接到的一个个主动要为村里捐款的电话,王彬感觉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了”。
虽然上了楼,党建更得“接地气”
7月8日晚上天刚擦黑,孝兴家园四区后楚村百姓广场上就热闹起来。党建主题教育消夏晚会暨后楚村西瓜品鉴会正在进行。这次晚会上,600多名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到现场,观看了精彩的演出。“离群众越近,工作起来才更踏实”,后楚村一名在现场忙碌的村“两委”成员对记者说。
王彬介绍,以往在黄河边上住,村里有啥党建活动,都是大喇叭喊,因为村民们居住得比较分散,很少举行这种大规模的集体活动。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有啥活动,微信群里一发通知,齐刷刷的“收到”。再加上大家就在周边楼栋住,距离更近了,所以“一呼百应”。
这种便利在党员教育常态化和党建制度规范化方面也有所体现。上楼之后,孝里街道通过开展“头雁论坛”,促进各村党组织建立联盟机制、分享工作思路、互相学习经验,为下一步更好地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奠定基础。后楚村的“云质询”就为其他村庄解决村务监督提供了借鉴。
前些日子,后楚村的微信群里热闹起来。原来,后楚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两委”干部正坐在“启航后楚“公众号直播间开展一场村级事务云质询。网络另一端,在外的侨胞、乡贤通过手机“围观”,提问并留言。
农村三资问题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更方便群众监督,2022年以来,后楚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就在区纪委、街道纪工委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村务监督新模式,推出“启航后楚”云质询平台,创新探索直播问廉的方式,监督微权力运行,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新格局,切实保障每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有效打通监督“最后一米”。
近40分钟的直播,村民们通过线上连线、留言加线下提问的方式针对土地复垦后的运营情况、复垦土地纳入合作社及群众收益情况、此次土地增补人口的界定方案、未纳入合作社的土地如何计划和村财务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提问。村“两委”干部予以详细解答。直播期间留言不断刷屏,好不热闹,200多人次观看了直播。一场直播让身处千里之外的村民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一时间参与家乡的发展。干群间的良好互动,提高了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公信力,也逐步探索形成了村务监督新模式。
村集体经济蓄势待发
滩区迁建中,群众搬上楼,种地的意向已经不大,但土地的使用权、“三资”管理中的合法权益依然和村集体关系密切。围绕“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的目标来促进群众安居乐业、村庄产业发展,对于村党支部来说依然是重要工作。
在孝兴家园采访过程中,济南日报记者发现,一方面搬上楼的这些村党组织统筹全村土地进行流转,给村民带来稳定的收益;另外一方面,这些村党组织通过重点输出劳务、发展农业种植,有效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引进培训,提升群众技能,为当地村民找到挣钱门路,解决了迁建后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增加迁建居民收入。
上楼前,后楚村几乎没有产业。上楼后,后楚村的西瓜却远近有名。西瓜晚会上的西瓜就是村里西瓜种植大户捐赠的。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村里成立永信种植专业合作社。敏锐地察觉村民上楼后村民就业的需求,村“两委”班子又牵头成立劳务公司。村里的党员们成为红色劳务网格员,负责搜集劳动力就业需求,同时和周边企业岗位对接,让户户有钱挣、村里无闲人。结合孝里街道的文化旅游资源,后楚村已经成立山东孝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文化旅游、社区治理培训等方面做文章。上了楼,即便离土地远了,后楚村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提高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探索。
善作善为的基层党组织是群众身边的大树,夏日炎炎,群众身边需要有块“树荫”。王彬说,他们愿意做那棵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31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