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立足为学为事为人 当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01 02:36:00 来源:贵州日报

罗欢

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在团队负责人周忠发教授带领下,赓续黄大年精神,孜孜不倦潜心教学,言传身教精心育人,紧抓“双一流”“双万计划”,矢志勇攀科研高峰,着力开展面向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前沿,聚焦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创新性研究;以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筑牢地理学“学科-专业-课程-平台-团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西部、矢志报国的新时代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成果“赓续黄大年精神,立足为学为事为人,创新地理学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二等奖。

■ 勇担立德树人重任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创建于1941年,80多年来,秉承“成为大先生,成就大先生”的光荣传统,以优秀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引培并举,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聚焦科学前沿,科研反哺教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单位等荣誉。价值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团队优秀教师涌现。近年在团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如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领衔人/地理科学国家一流专业/自然地理学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周忠发教授,他荣获贵州省核心专家、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普通高校首批“金师”等称号和全国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二等奖等奖励,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熊康宁教授,全国/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肖时珍教授,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全省高校党建带头人杨建红副教授,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罗娅教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最美地理科技工作者赵翠薇教授,《遥感原理与应用》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负责人周旭教授等,贵州师范大学脱贫攻坚地理与环境服务队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团队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团队抢抓“突进计划”机遇,狠抓学科内涵建设,以地理学引领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群”为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群,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等多学科协同发展。“地理学”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晋级B等成绩。2023年3月环境科学与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团队发挥“双万计划”作用,大力打造“四金”培养体系。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环境科学、园林、土地资源管理)。坚持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积极培育一批“金课”,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自然地理学、遥感原理与应用、人文地理学)、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遥感原理与应用);省级一流课程13门。坚持引培并重、传帮带相统一,培塑育人“金师”,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坚持价值引领与教书育人相统一,创新培养“金生”,目前已形成本—硕—博三位一体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团队近年荣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本科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高教创新大赛国奖二等奖1项、省奖2项。团队建设成果“赓续黄大年精神,立足为学为事为人,创新地理学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2023年获得首届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零的突破。

■ 深耕国家平台建设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地理学牵头建设有“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贵州省遥感中心)”“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基地,正在建设贵州师范大学·关岭自治县“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团队以国家级创新实践平台、省部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和国家基金等优势平台科研资源为支撑构建“科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以重大社会需求科研服务项目为抓手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研究生科研训练实践、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提高提供了优越便利的平台条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研究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参与项目的筹备、申请和开展工作,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不断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学科—教学—科研—团队—产出—服务全链条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提供高质量服务。

团队锚定喀斯特前沿领域,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喀斯特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业绩一直保持全校前列。自2018年以来,团队取得国际合作、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项目400余项,累计科研总经费约1.4亿元;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1部,研究咨询报告12项,公开发表SCI340篇,获批知识产权400余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52件),荣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余项。积极承担三区人才,服务贵州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研发生态产品(花椒、刺梨等),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打造脱贫攻坚服务队,2019年起连续四年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评估等,单位及成员获国家或省级先进表彰。科技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完成的贵州省主体功能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列等创新成果,被国家和省人民政府采纳。践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科学推进石漠化治理。科技引领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创新发展,系统构建喀斯特山区9种石漠化治理工程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被国家发改委采纳、全国451个县采用。深耕中国南方喀斯特,助推世界遗产保护,荔波、施秉、中国丹霞与梵净山申遗成功,贵州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级单元,支撑和引领生态保护与旅游脱贫攻坚。

(本文图片由贵州师范大学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1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新时代的贵州人|周忠发:扎根山区厚植沃土
“1993年工作以来,我深耕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跟随前辈的脚步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探索喀斯特地域特色,认识到贵州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与存在的结构性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秉承
2023-09-26 13:13:00
...尽管时隔多年,赤水申遗路的波折坎坷仍让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肖时珍记忆犹新。今年10月,记者走进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见到了赤水申遗全程亲历者肖时珍,她向记者描绘了
2023-12-07 06:07:00
贵州贵阳市观山湖区青年夜校喀斯特广场校区
...受青年朋友欢迎。学员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青年夜校喀斯特广场校区学习吉他(6月20日摄)。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青年夜校喀斯特广场校区,老师在给学员上健身操课(6月20日摄)
2024-06-23 00:12:00
...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贵州喀斯特山地国土生态与土地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列其中。贵州喀斯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围绕“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喀斯特
2023-12-27 12:39:00
贵州电影《喀斯特迷雾》亮相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悬疑灾难片展现地质人文情怀
喀斯特迷雾展区2025年4月19日-21日,由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出品,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挥中心、贵州金色岛屿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导演何金武执导的悬疑灾难电影《喀斯特
2025-04-21 14:29:00
【天眼人物】平遥最佳影片是贵州人拍的!杨穗益:《喀斯特》展现贵山贵水贵人
贵州籍青年导演杨穗益首作《喀斯特》,斩获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最高荣誉“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奖近日,在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颁奖礼上,一部描绘贵州黔东南州乡村生活的电影《喀斯特》,从众
2024-11-25 20:51:00
...清晰。2010年7月,当白晓永踏上贵州这片土地时,带着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怀揣着追逐科研的“少年梦”,那时的他才刚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毕业。“通过课本上的一些
2023-09-21 05:31:00
...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陈家寨村。这个曾经深受地球“癌症”喀斯特石漠化制约的小小村庄,在周教授所在交叉团队十多年的科研助力下,在“路-沟-池”一体化高效集水技术的支撑下,共种植梭筛桃
2024-03-17 14:25:00
【全国生态日】贵州举办“走进南方喀斯特 探秘地球绿宝石”自然研学活动
...热爱自然,贵州举办“童心向党 筑绿中国——走进南方喀斯特 探秘地球绿宝石”自然研学活动。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荐的“中国最美的森林”,茂兰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境内,环视
2025-08-15 21:0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有楼盘假期首日到访超300组,紫金山下、南部新城新盘日均到访超百组“吸睛”假期,“好房子”点燃南京楼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浩何钢国庆假期
2025-10-08 08:05:00
人机对弈五子棋 孩童“发掘”古生物双节期间,南京科普场馆人潮涌动,科创科普双向赋能,体验形式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9月是新修订的科普法施行后首个全国科普月
2025-10-08 08:05:00
青春华章 | 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
怀旧展复刻人文记忆,“画中人”重现市井繁华长江路“文博之夜”点亮“夜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邓露洁“一条长江路
2025-10-08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电梯故障排查效率提升3倍,AI工具两天内玩转多场景应用——日前,南京工匠学院电梯基础与实务
2025-10-08 08:06:00
“城管蓝”值守巡查管好“街面的事”,“环卫橙”清运垃圾确保街巷整治中秋月满科巷时,“蓝”“橙”守护烟火气□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10月6日清晨6时多
2025-10-08 08:06:00
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对2025年散煤“清零”工作作出部署。其中明确,今年要实现散煤“清零”,并持续开展清洁供暖“回头看”
2025-10-08 08:09:00
近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行业验收,标志着三期改扩建工程关键环节已全面达到行业标准,为年内投运奠定重要基础
2025-10-08 08:09:00
2025黄河流域九省联动中秋赏月活动,10月7日晚在晋祠园林中心晋文公艺术博物馆举办,中秋团圆之际,沿黄九省区再度携手共赴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盛宴
2025-10-08 08:09:00
央媒看太原10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以《博物馆“潮玩”创新 让文物融入现代生活》为题,报道了晋祠博物馆在展示文物
2025-10-08 08:10:00
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
10月5日,无人机航拍京礼高速赤城服务区西南侧山头上的烽火台。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服务区管理部门以“一区一特色、一区一主题”为核心打造“美好冀驿”新名片累计建成30对集公共服务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10月5日
2025-10-08 07:44:00
多姿多彩 畅享假日
10月3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玩。9月25日至10月6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举办“山庄升明月·金秋共此时”主题活动
2025-10-08 07:44:00
记者走基层丨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 趣味体验多
10月6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参观“方寸春秋——中国古代玺印展”。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这里太奇妙了!灯光一亮,古代玺印上的文字就投射在墙上
2025-10-08 07:46:00
记者走基层丨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考古研学课 模拟挖“宝贝”
10月3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讲师向孩子们介绍文物考古工具。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摄研学课堂能有多大
2025-10-08 07:47:00
夜游秦皇小巷
10月6日晚,游客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游玩。国庆节假期秦皇岛市海港区秦皇小巷人流如织游客逛集市、观演出、品美食畅享假日欢乐时光秦皇岛市海港区持续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在满足群众假日休闲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10月6日晚
2025-10-08 07:48:00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走进定州孟家庄村史馆开栏的话乡村深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散落其间,不仅讲述着一个个村庄的时光变迁
2025-10-08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