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西周时期,曹国实为一方大国西周初,有这么一个诸侯国,占据着“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最稠密的人口,以及周王朝东部的交通枢纽,但直至国灭祀绝也没绽放出任何光彩,历代国君毫无作为,不仅没能壮大实力,就连基业也未能守住,最终沦为“待宰的羔羊”,受尽欺凌后灭国........
倘若不是在春秋时期,国君因偷窥晋国公子重耳洗澡闹出了丑闻,怕是鲜有人会注意这个声名不显、若隐若现的小国,这就是曹国。
”襟带河济,扼控鲁宋“,曹国是周王朝东部地区的战略枢纽,在当时来说,曹国之域“襟带河济,扼控鲁宋”,不仅与黄河和济水——这两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黄金水道相接,还控扼着鲁宋交通网,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河流纵横的曹国,是东方齐鲁、吴越之地的诸侯国前往镐京进贡朝拜周天子往来的必经之地,这就使得曹国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况且在曹国建立之前,这片区域因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开发得比较早,数不尽的商品与货币就汇聚于此,人口也分外稠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时期范蠡和子贡先后在此聚集起巨大财富,风生水起,可见曹国也是当时的经济商业中心。
当然,西周统治者为保障疆土安全,除了封藩建卫构成遍布全国的防御据点之外,还以“司关”、“司险”、“掌固”、“掌疆”等职官,在地形险阻处设置关塞,阻断交通、控制交通,道路的修筑、水路的运输自然也是“西周国防工程”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谓“兵贵神速”,有了便利的交通,军事行动也就有了更大的保证。
曹国交通便捷、道路通畅,周武王封弟弟叔振铎来此据守,应当也是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控制东部地区的战略枢纽和经济命脉。
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曹国,为何没能走上既定的道路发展成一个强国,反倒遭遇国灭祀绝的不幸命运?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回溯曹国历史。
曹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87年),周代诸侯国之一,国君姬姓、伯爵。周文王嫡六子曹叔振铎封于曹,建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疆域大致辖今山东省西南部。
曹国之域“襟带河济,扼控鲁宋”,居于要冲,诸侯四通,是诸侯各国往来必经之地。陶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中”,全国性经济大都会。
西周时期,曹国实为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与晋、鲁、卫、蔡同列“十二诸侯”。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曹国逐步沦为中原二流诸侯国。晋楚争霸,曹国成为受害者之一。晋公子重耳落难之时经过曹国,曹共公无礼对待。晋文公即位,讨伐曹国,曹共公被俘。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国失败,曹国亲附于晋国。
春秋末期,曹、宋交恶。曹悼公被囚至死,曹国内乱,曹伯阳继位,好田戈之事,离晋侵宋。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景公灭曹。
曹国灭亡,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曹叔振铎即为曹姓始祖,汉相曹参即其后裔。
曹叔振铎
姬姓,名振铎,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6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代诸侯国曹国始封之君,曹姓始祖。
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其地西接成周,东连齐鲁,北临河济,南控江淮,处在司马迁《史记》中称为“天下之中”的膏腴之地。叔振铎在位期间深受百姓爱戴,死后太子脾即位,是为曹太伯。
曹太伯
姬脾,姬姓曹氏,谥号“太伯”,西周时期曹国第2任国君。周文王姬昌之孙,曹叔振铎嫡长子,在位五十一年。
曹仲君
姬姓,曹氏,名平。西周时期曹国第3任君主,曹太伯之子,在位六十七年。
曹宫伯
姬姓曹氏,谥号“宫伯”,西周时期曹国第4任君主,曹叔振铎三世孙,曹仲君之子。
曹孝伯
姬姓,曹氏,名云。西周时期曹国曹国第5任君主。曹叔振铎四世孙,曹宫伯之子。
曹夷伯
姬姓,曹氏,名喜。西周时期曹国第6任君主,曹叔振铎五世孙,曹孝伯之子,在位三十年。曹夷伯三十年(公元前835年),夷伯逝世。
曹幽伯
姬姓,曹氏,名彊。西周时期曹国第7任君主,曹叔振铎五世孙,曹孝伯之子、曹夷伯之弟,在位九年。
曹戴伯
姬姓,曹氏,名苏。西周时期曹国君主第8任君主,曹叔振铎五世孙,曹孝伯之子、曹幽伯之弟,杀兄自立,在位三十年。
曹惠伯
姬姓,曹氏,名雉,《史记》名兕。西周至春秋时期曹国第9任君主,曹戴伯之子,在位三十六年。
曹废伯
姬姓,曹氏,名石甫。春秋时期曹国第10任君主,曹惠伯之子,继惠伯而立。同年,其弟杀而代之,在位一年,史称“曹废伯”。
曹穆公
《史记》作“缪公”,姬姓,曹氏,名武。春秋时期曹国第11任君主,曹惠伯之子,曹废伯之弟,杀兄自立,在位三年。曹惠伯三十六年(公元前760年),穆公杀兄自立,其后世君主皆称公。
曹桓公
姬姓,曹氏,名终生,《史记集解》名终湦。春秋时期曹国第12任君主,曹穆公之子,在位五十五年。曹桓公五十五年(公元前702年),太子姬射姑(夕姑)继位,是为庄公。
曹庄公
姬姓,名射姑、夕姑。春秋时期曹国第13任君主,曹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一年。曹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71年),曹庄公姬射姑逝世。
曹釐公
姬姓,曹氏,名夷。《左传》作“僖公赤”。春秋时期曹国第14任君主,曹庄公之子,在位九年。
曹昭公
姬姓,曹氏,名班。春秋时期曹国第15任君主。曹釐公之子,在位九年。在位时期,亲近齐国,跟随齐桓公,侵蔡、攻楚、伐郑,存邢救卫,安定王室。
曹共公(?-前618年)
姬姓曹氏,名襄,曹国陶丘人,曹昭公之子,春秋时期曹国第16位国君。
公元前653年(曹昭公九年),其父曹昭公去世,曹共公继位。
公元前637年(曹共公十六年),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经过曹国,曹共公对其无礼,遭致重耳怨恨。重耳后来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曹共公二十一年),晋文公为报曹共公对自己无礼之仇,派兵攻打曹国,并俘虏曹共公。后经人劝说,晋文公才释放曹共公回国。
公元前618年(曹共公三十五年),曹共公去世,其子曹文公继位。
曹文公
姬姓,曹氏,名寿。春秋时期曹国第17任君主,曹共公之子,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亲近鲁国、晋国,并且跟随晋国出兵攻打陈国、郑国。
曹宣公
姬姓,曹氏,名庐。春秋时期曹国第18任君主,曹文公之子,在位十七年。在位期间,晋楚争霸,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
曹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78年),曹宣公率军跟随晋国讨伐秦国,逝世于军中。公子负刍在国内杀太子自立,是为曹成公。
曹成公
姬姓,曹氏,名负刍。春秋时期曹国第19任君主,曹宣公之子,杀太子而立,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晋楚争霸,成公亲近晋国,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
曹武公
姬姓,曹氏,名滕、名胜。春秋时期曹国第20任君主,曹成公之子在位二十七年。在位期间,亲附晋国,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
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滕逝世,其子姬须继位,是为平公。
曹平公
姬姓,曹氏,名须(滇、顷、湏)。春秋时期曹国第21任君主,曹武公之子,在位四年。曹平公四年(公元前524年),平公须逝世,其子姬午继位,是为悼公。
曹悼公
姬姓,曹氏,名午。春秋时期曹国第22任君主,曹平公之子,在位九年。
曹悼公九年(公元前515年),悼公到宋国朝见而被囚禁,死在宋国,归国安葬。
曹襄(声)公(?―前510年)
亦称曹声公,姬姓,名野,春秋时期曹国第23任国君,曹平公之子,曹悼公之弟,在位五年。
曹悼公九年(前515年),曹悼公被宋国囚禁,曹国立曹悼公之弟野为君,是为曹声公。曹声公五年(前510),曹平公之弟姬通杀声公而自立,是为曹隐公。
曹隐公
姬姓,曹氏,名通。春秋时期曹国第24任君主,曹武公之子,曹平公之弟,杀其侄曹声公而立,在位四年,其侄靖公露杀而代之。
曹靖公
姬姓,曹氏,名露。春秋时期曹国第25君主,曹平公之子,曹悼公、曹声公之弟,杀曹隐公而自立,在位四年。
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年),靖公逝世,葬定陶仿山。
曹伯阳(?―前487年)
姬姓,曹氏,名阳。春秋末期曹国第26任君主,曹靖公之子,在位十五年,史称“曹废公”。
曹靖公四年(公元前502年),靖公逝世,曹伯阳继位。
伯阳继位后,喜爱打猎,任用平民公孙彊担任司城。曹国屡次遭受邻国侵略,于是公孙彊陈说“称霸”的策略,曹伯阳采纳了,主动与晋国断交,并进攻宋国。
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国出兵攻打曹国,攻破陶丘,曹伯阳被杀,曹国灭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2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