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9 15: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87年,祖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开放了通信往来的政策。

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台湾老兵,终于能够回到家乡,见一见久未谋面的亲人。

1988年,一位名叫黄石益的台湾老兵也踏上了回安徽探亲的道路。

临走之前,妻子拉着他的手,向他要了一个承诺,要求他在一个星期以后返回台湾。

妻子之所以如此担忧,是因为黄石益在老家还有一位结发妻子,她害怕丈夫一去不回。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台湾老兵面临着两个家庭的尴尬局面?

此次探亲,他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孤苦寂寥,想要再婚

1949年,蒋介石所带领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中败局已定,无力回天。

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念头,他将台湾作为了自己最后的退路,在祖国大陆抓了一大批壮丁,然后逃到了台湾。

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行抓住的黄石益和他的姐夫,就是可怜的壮丁队伍中的两个人。

台湾对他来说人生地不熟,刚刚踏上这片土地时,他感受到了极其强烈的无所适从的情绪。

若不是身边还有姐夫陪伴,他甚至没有勇气在台湾一个人生活下去。

由于姐夫受到了国民党高层的赏识,黄石益的生活也在姐夫的庇护之下越来越好。

日复一日的军事训练虽然有些枯燥,但他还是能依靠这些方式来消磨时间,倒也不算无聊。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每天最难熬的时间,就是训练结束之后,一个人回到宿舍的那段时间。

他总是会躺在床上,一遍遍的回想自己远在安徽老家的妻子。

他被国民党强行抓走时,妻子肚子里还怀着孩子。

他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无缘得见,就被迫与最爱的人天各一方。

都说女人生孩子如同跨过鬼门关,他不敢想象,没有自己在身边照顾着,他的妻子会经历怎样的困难和危险。

他更不敢想象,自己长时间无法回家,妻子会不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另嫁他人。

越胡思乱想,就越面临着整夜整夜的失眠。

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整个人经常心不在焉,做事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或许是过去的生活太过于美好,他才会沉溺在回忆之中无法自拔。而前后的对比越是强烈,他就越是感受到了一种无法排遣的孤寂。

部队当中也有战友劝过他:“别每天过得跟个苦行僧一样,及时行乐才是咱们现在最该干的事儿。”

及时行乐,这个道理他也明白。

但只要一想起骨肉分离、爱人分别的悲惨现状,他就提不起任何及时行乐的心思。

而打破这个局面的,是一位师长太太。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石益在路上帮了一位师长太太的大忙。

从那之后,他就成为了这位太太名义上的弟弟。

每次看到对方,他也会想到自己远在老家的姐姐,因此也把弟弟对姐姐的感情转移到了师长太太的身上。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台湾的达官贵人,整日里无所事事,便想着为自己身边的青年才俊做媒。

于是,这位师长太太对黄石益说:“有没有考虑过,在这边尽快成家?”

他回答:“我没有这个想法,我在老家已经有了妻子,我离开的时候,她还怀着孩子。我不想再成家,因为我随时都在想她们。”

可师长太太却捂住嘴巴,悄悄对他解释道:

“你就是再想他们,又有什么用?不怕告诉你,咱们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回去了。”

“你一个人在这儿孤苦伶仃的,你的太太说不定以为你不在了,还会重新成家呢,你又何苦守着这股劲儿呢?”

黄石益没再多说什么,仍旧摇了摇头。

可师长太太的一番话,终究还是在他的心里引起了一番涟漪。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或许是因为想法不同,他看问题的角度也变了。

既然没有办法再回家,既然思念之情让自己寝不安席,那如果重新再找个伴侣,现在面临的困境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敞开心扉,接受第二段感情。

黄石益也知道自己很自私,是想通过一个新的伴侣来抹去旧日的影子。

可是人非圣贤,他实在没有办法守着回忆艰难的生活,这样的痛苦日子他也过够了。

没过多久,他就认识了一位台湾本地的女孩儿。两个人情投意合,渐渐开始谈婚论嫁。

不过在结婚之前,他还是得先征求一个人的意见,此人正是他的姐夫。

姐夫和姐姐结婚之后,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弟弟一样来照顾。

尤其是两人来到台湾以后,他们更是将彼此视为唯一的亲人。

所以于情于理,在做人生的重大决定之前,黄石益都必须要告知姐夫。

原以为自己会遭到一顿责骂,可没想到,同样孤身一人被困在台湾的姐夫却非常能够理解他。

不过姐夫还是叮嘱他:“既然已经决定开始一段新的婚姻,那就好好对待人家姑娘,不可以辜负别人。”

就这样,黄石益和第二任妻子正式组建了家庭。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婚后,他们二人也生下了四个孩子。

他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新的家庭之上,但有时候恍惚之间,还是会想起远在老家的发妻。

她有没有平平安安生下孩子?她有没有重新嫁人?她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中轮番出现,有时候甚至会扰得他无法安眠。

或许我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再回去了吧,我也不想回去了,黄石益这样想着。

可姐夫的离开,终究还是成为了改变他想法的一个转折。

姐夫一直深深挂念着家乡的妻儿,临死之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办法再回到老家,再抱一抱黄石益的姐姐。

因此姐夫叮嘱他:“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一定要代替我回家去看看,代替我再闻一闻家乡的一草一木的味道。”

所以1987年两岸开放通信之后,他就一直在筹划着回家探亲。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原配妻子,灵魂发问

在坐上回家的飞机之前,黄石益的台湾妻子拉着他的手,问他:

“我知道你在老家的事情,你会不会回去了之后就不再回来?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承诺?”

他向妻子保证,自己会在一个星期以后按时回家。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的他,确实也没有办法再重新适应老家的生活。

在回家的路途中,他一直非常忐忑。

前些日子,他给姐姐寄去了一封信,把自己在台湾多年的生活情况都告知了对方。

他能够想象到,姐姐一定会对自己破口大骂。

事实也确实如此,黄家姐姐收到这封信之后,给弟弟打上了负心汉的标签。

并且,她还在第一时间把此事告知了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的弟妹。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黄石益的妻子得知此事,在家中以泪洗面,情绪久久无法平静。

他们唯一的女儿,之前一直盼着父亲能够平安回家。可现在,她也对那个素未谋面的父亲彻底失望。

黄石益回到安徽老家,等到的就是姐姐招呼在他身上的巴掌。

其实姐姐也很思念弟弟,思念已经离开的丈夫,也能明白他们的难处。

可她眼睁睁看着弟妹过着怎样的苦日子,所以她对这个女人的心疼更甚。

而黄石益回到自己家中,看到坐在院中的原配妻子,看见对方的脸上满是哀怨。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这个苦命的女人,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苦苦等待了丈夫几十年,等回来的却是另一个家庭的男主人,是别的孩子的父亲。

她没有丝毫喜悦,也提不起任何精力去愤怒。

她只是看着尴尬地站在院子当中的丈夫,问他:

“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呢?我又怎么办呢?”

她的语气很轻,轻到仿佛没有任何生命力。只要一想起自己几十年的辛苦,她就像耗尽了全部的力气。

面对妻子的质问,黄石益说不出任何话来。

他知道是自己辜负了对方的真心,也知道自己的自私自利伤害了两个家庭。可现在的他,却不知道该怎样做出弥补。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这时,一个年轻女人走了出来。黄石益意识到,这就是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女儿。

他动了动嘴巴,可又不敢主动喊住女儿。他动了动手臂,却也不敢向女儿请求一个拥抱。

他知道,孩子肯定恨他,因为孩子的脸上没有浮现出一丝一毫的见到父亲的惊喜。

没错,女儿有多心疼自己的母亲,就有多怨怪他,怨到甚至不想对他叫出一声父亲。

若不是女婿主动调节气氛,一家人恐怕连正常的交流都不会发生。

他被女婿拉到了饭桌前坐下,沉默地夹着菜,沉默地喝着酒。吃完饭以后,他又沉默地跟着姐姐去给父母上香。

发妻没有挽留他,女儿没有挽留他,他自己也没打算留下来。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完成所有的事情以后,黄石益就动身离开了老家,回到了台湾。

后来,台湾的妻子去世,台湾的孩子们又请他把发妻接过来,大家一起照顾着。

这件让他尴尬又为难的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相对圆满的解决方法。

可每次面对结发妻子和第一个女儿,他内心的愧疚都不减反增。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历史发展的轨迹造就的悲剧,也是个人的力量无法抵挡的悲剧。

不可否认的是,黄石益对自己的原配妻子确实有辜负。

可毕竟,人总是要向前看的,生活也总是要继续的。那些随之而来的悲剧,也就成为了时代的注脚。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天各一方,实属无奈

在上世纪40年代末,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自私与错误,许多中国家庭都承受了与黄石益类似的命运。

比如吴淳宝,他也是因为被抓壮丁而离开家庭的台湾老兵。

在与妻子分离时,他二人刚结婚三个多月,正是感情最为甜蜜的时候。

所以在到达台湾之后,他也无心思考个人感情问题,更不愿意背叛妻子,重新组建一个家庭。

他的内心世界,或许与刚刚到达台湾之时的黄石益是高度重合的。

他们面临着相似的遭遇,承受着相似的命运,也体会着相似的痛苦,感受着相似的折磨。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不过与黄石益不同的是,他并不知道在自己离开时,妻子已经怀有了身孕。

所以他以为,在没有孩子作为负担的情况下,妻子更容易改嫁。

因此,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拉扯之后,吴淳宝终于被战友们说服,在台湾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

后来回家探亲他才发现,妻子原来一直在代替着他,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从未产生过改嫁的念头。

而在他回家之时那个为他开门的小女孩儿,是他以为并不存在的儿子生下的孩子。

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原配妻子在老家为他撑起了一片天。

吴淳宝感念妻子的付出,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总是两地奔波,只要一有空,就会回到老家,为原配妻子分担生活上的重担。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后来,他甚至还带上了台湾的妻子,一起回到老家定居。

两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也能够体谅彼此的难处。

因此最后,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家人,像所有血脉相连的亲人那样关心对方、照顾对方,直至生命的终点。

比起黄石益来说,吴淳宝的情况似乎更情有可原一些。

不过,虽然两人遇到的具体情况不同,可他们承受的悲剧却有着相似的特质。

作为旁观者和后来人,我们没有立场去评说他们的是是非非。但可以明确的是,人生的悲剧,从来不是他们主动造成的。

19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你在台湾再婚了,那我咋办?

结语

“两岸从来是一家”,这是方文山在新歌中写下的歌词,也是无数渴望祖国和平统一的两岸同胞的心声。

两岸分隔、断绝来往的那段时日,成为了不少台湾老兵永生无法圆满的遗憾。

相比起来,黄石益和吴淳宝是幸运的。他们至少还有机会亲自回到老家,还能拥有补偿亲人的机会。

想想他们的悲剧,我们就更能感受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多么重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访电影《日暮·归乡》导演杨正浓:历经八年,讲述台湾老兵漂泊与寻根
...年没磕的头都磕出来。”这句沉痛的呼喊,出自首部记录台湾老兵生存现状的纪录电影《日暮·归乡》中一位年迈老兵之口,他漂泊数十年,身在异乡,心却始终朝向故乡和母亲。“今生今世不能活
2025-05-23 10:44:00
离家75年老兵魂归故里,骨灰被护送回到歙县
大皖新闻讯 7年前,92岁的台湾老兵汪春发寻亲成功,时隔75年再度回到故土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绵潭村。今年8月10日,汪春发在台湾省台南市一医院内离世,8月26日,汪先生的骨灰在台湾
2024-08-27 18:38:00
王锡爵为什么被称为“国军老兵”?
...亲还活着的消息,他又是如何劫机回家的呢?这件事又在台湾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王锡爵劫机事件又被称为“华航事件”。事情发生在1986年5月3日。那天,一架机身印着“中华航空公司”字
2023-08-07 18:32:00
中国台湾老兵纪录电影《日暮·归乡》首映
...馆举行首映礼。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供图作为首部纪录中国台湾老兵生存现状的电影,纪录电影《日暮·归乡》由王童监制,杨正浓执导,顾佳凤担任制片人,主创们经过两年的寻找、探访和实地拍摄
2025-05-13 21:43:00
高秉涵先生再送旅台老兵骨灰“回家”
...者 洪常良 通讯员 王桂林)近日,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台湾中华孔子圣道会会长高秉涵先生和长子高士玮来到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将旅台老兵常义廷的骨灰送“回家”,常义廷的家
2023-06-19 10:27:00
90岁台湾老兵高秉涵:最大愿望是看到统一
央视新闻讯 台湾老兵高秉涵十几岁时到台湾,如今已90岁了。他说,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两岸统一。
2024-06-23 08:00:00
台湾“灵魂摆渡人”,背着骨灰走了20年
...是他第一次来到山东了,20年来,他数百次穿梭于大陆与台湾之间,每来大陆一次,就好像回家探亲,走时总会多几个亲人。这次他要去往的目的地是山东寿光——“阿伯,回家咯,要跟紧里长。
2023-11-02 21:22:00
95岁台湾老兵在山东与分离75年的妻子合葬:当年他回家探亲,妻子却在几天前去世
...礼的主人名叫赵玉环,是一位从赵家村走出的老兵,客居台湾大半个世纪,其间,他在老家的儿子、父亲、妻子先后离世。赵玉环第一次探亲回家,却是在妻子离世之后数日,这成为他终生的遗憾。
2023-10-30 16:25:00
时隔74年的“团圆” 东营广饶籍去台老兵燕铭功魂归故里
...老兵骨灰的背包喃喃道。上世纪40年代末,跟随部队远赴台湾后,燕铭功便与广饶老家的亲人断了联系。在接机大厅与家属汇合后,刘德文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将骨灰坛从背包中取出,擦拭干净
2023-08-21 18: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