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16: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在国学大师章太炎看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谓是“唐人五绝第一”。这首诗以其词藻浅显、充满人生哲理而被誉为千古名篇,早已成为基础语文教育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背诵这首诗,它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灵。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一、《登鹳雀楼》的赏析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登鹳雀楼》这首唐代绝句由王之涣创作,开篇以描绘自然景色入手,通过对壮美山河、黄河入海的描绘,勾勒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作者借助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引起读者内心的豪情壮志,并将人生哲学巧妙融入其中。黄昏时分,红日西沉到青山的背后,黄河水如奔流的画卷般奔向远方的大海。在这个画面中,如果想要一览千里风光,唯有“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存在争议。一些学者对“白日”一词提出质疑,认为夕阳应该用“红日”更为贴切。同时,对于现代鹳雀楼的新建以及古代鹳雀楼无法俯瞰黄河的情况,也有不同的观点。然而,这些争议并不能掩盖诗歌的深刻内涵。或许,当王之涣用“白日”形容夕阳时,他是在描绘夕阳的光线照射在黄河水面上,反射出晶莹白光的景象。这种细腻的描绘让诗歌更加富有层次和意境。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此外,通过对古代诗人对“白日”的运用进行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意象常常指代光阴的短暂。在战国时期,宋玉就曾用“白日”来表达时间短促,易逝的主题。因此,《登鹳雀楼》的“白日”与《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一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王之涣的诗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更注重情感与理性的交融。他以“白日依山尽”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发读者的感慨,再以“黄河入海流”寄托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思考。这使得诗歌的前两句“言情”,后两句“言志”,情感与理性相辅相成,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样的解读符合《文心雕龙》中提及的诗歌审美标准,也使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章太炎心目中成为“唐人五绝第一”的佳作。

王之涣凭一首诗就名垂青史,道出人生至高哲理,成必背的千古名篇

二、《登鹳雀楼》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首千古名篇《登鹳雀楼》所蕴含的启示,正如许多古代诗歌一样,围绕着光阴易逝、人生短促的主题展开。在面对这个不可抗拒的现实时,古代文人纷纷提出了各种应对之策。

有人主张“昼短苦夜长”,认为白天短暂,应该在夜晚努力享受生活。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强调在年轻时应该努力奋斗,否则会在老年时懊悔不已。这种劝诫人们努力的思想在古代文人中广泛流传。

然而,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更具体的方向。他通过“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比喻,鼓励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通过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学业上,也包括对人生更深刻层面的思考。

“千里目”并非要求我们真的能够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而是一种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在当今社会,通过学习、旅行、阅读等方式,我们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拓展我们的视野,增广见闻。这也与现代人追求知识、追求自我提升的价值观相契合。

结语

《登鹳雀楼》是一首流传甚广的诗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王之涣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再以人生哲学的思考将其升华。诗歌的结尾,以攀登高楼的比喻,呼吁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勇攀高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在当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光阴匆匆的现实。通过理解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智慧,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面对人生,更有目标地努力前行。正如王之涣所言,“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我们在生命的征途中,始终怀揣向前的信念,不断攀登,不断超越,实现更美好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诗人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写的六首诗全是千古名篇
...是“七绝第一”——《凉州词》、“五绝第一”——《登鹳雀楼》、“送别诗第一”《宴词》。这位诗人,就是王之涣。他的诗歌成名以后,后世像杜甫、王安石、苏轼、李清照等各路诗词名家,都
2023-02-08 21:13:00
...称千古绝唱,震撼人心,传颂千古。其中,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盖世无双,被誉为五言第一绝;七言绝句《凉州词》也号称七绝之冠,可见他的造诣已臻化境。此外,《宴词》描绘怡然自得的宴乐
2023-10-15 16:41:00
《登鹳雀楼》:一首诗的千年传承与智慧
...至今的成语。这首诗就是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仅仅八个字就描绘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人生无常的主题。\"白日
2023-12-19 21:55:00
...出诗中的含义与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教学时,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再引
2023-12-28 10:06:00
...祖父辈迁居绛州,出身书香门第。那首千古五言名篇《登鹳雀楼》写于他前往长安的途中,他希望得到当时朝廷重臣、诗坛领袖张九龄的赏识,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抱负。王之涣怀着“春风得意马蹄
2024-03-12 19:53:00
李商隐最有诗意的一首诗,成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生动无比,成为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2023-05-18 19:13:00
他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被后人誉为“孤篇盖全唐”
...章得以流传千古,经久不衰。而《春江花月夜》作为传世名篇,意境之美,空灵俊秀,当然是让人难忘,更表现了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审美。除此之外,《春江花月夜》还具有重大的文学意义与重大的
2023-05-14 12:06:00
...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被后世传颂不衰的千古名篇;另一首则是名为《代答闺梦还》的诗作。千百年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直是诗歌领域里的璀璨明珠,然而却未被人们所瞩目。
2023-04-25 10:59:00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人面桃花”的故事,专美于前。崔护这首诗能够成为千古名篇,除了诗中情感的尺度拿捏得十分到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启动了源于《诗经》中的一个“文学秘码”。因为这个文学密
2024-02-24 19: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