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以兰喻人 意境高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9:53: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王之涣传》(北岳文艺出版社)是作家糜果才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24万字的历史人物传记,荣列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作者全面记录与透视王之涣的生存环境、家世、生平、人品、诗品,运用比兴等表现手法使传主的形象鲜活、饱满,沟通古代诗人与当代读者的情感共鸣,打动人心。

人们都知道王之涣是唐代伟大诗人,熟读王之涣的《登鹤雀楼》《凉州词》,也知道他是山西人,想当然认为,为这样一位伟大诗人写传还不容易吗?岂不知“史无前例”权威版的《全唐诗》共收诗49000余首、作者2800余人,仅收王之涣6首诗(人们一直认为其传世诗作只有6首)。关于人物生平唯一可以依据的是一件考古实物——国学大师章太炎发现的一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全文也仅545字,简略地概括了王之涣的一生,只能算是写在石头上的人物简介,而不是活在人们面前鲜活的诗人形象。王之涣去世至今已历1200多年,其间没有一部完整详细介绍王之涣生平的作品问世,糜果才的《王之涣传》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本书以“意象辽阔,意境高远”八个字概括王之涣的政治、艺术人生。王之涣生于盛唐武则天称帝时代(688),祖籍太原王氏,祖父辈迁居绛州,出身书香门第。那首千古五言名篇《登鹳雀楼》写于他前往长安的途中,他希望得到当时朝廷重臣、诗坛领袖张九龄的赏识,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抱负。王之涣怀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兴奋心情,登上蒲州古渡旁的鹳雀楼,置身楼上,触景生情,“心底里潜伏的那种浩荡、磅礴、连绵、无尽的诗人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离开蒲州之后,他的《登鹳雀楼》便在当地文人雅士中迅速传诵开来,由乐工谱成歌曲,很快传至长安,名动一时。自然王之涣被张九龄看中,以张九龄门子调补冀州衡水县主簿,这一年,王之涣33岁。

一本好的历史人物传记,一定传递了很多符合世道人心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传递绝不是干巴巴、硬生生的,也绝不是大段论述时代背景的老套做法,而是不仅展现“行迹”,还展现“心迹”,心理活动、多彩生活的画面,糜果才有权利推测甚至想象,写出心中不一样的王之涣,只要合情合理。当王之涣踏进位于长安城张九龄大人宅第的大门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甬道两边花圃里长得郁郁葱葱的兰草。这些兰草的枝叶虽然纤细,却挺拔向上;枝叶之间的串串兰花虽然不很艳丽,却馨香袭人。走在甬道上,他觉得自己被一种清气包围着、裹挟着、浸润着,好像自己脱胎换骨了一样”。王之涣在赴任之前,张九龄问他有什么要求,王之涣只想要庭前的一株兰草,以表心志,他想把兰草带到衡水任上,“定了住所,王之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打开行囊,取出恩师张九龄赠送给他的一墩兰草,培植在住房的台阶下面”,以兰草的品格激励自己、节律自己、检验自己。当王之涣为张寡妇申冤不成反被小人侮辱与诽谤时,他认清现实,“此时,衙门里的兰草长势正旺,看起来柔弱的兰叶,挺拔向上,孤傲不羁,王之涣站在兰草面前,他曾反复思索,反复自问”。最终决定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那样辞官回乡归隐。

当王之涣再一次复出任文安县尉时,已是52岁,听到恩师张九龄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绝,设供案,奠美酒,焚香纸,反复吟诵恩师的诗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以寄托哀思。恩师像兰草一样自励名节、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影响了他一生。这样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在整部传记中不时出现,成为一个类似于红丝线的东西,糜果才熟练运用中国传统诗歌比兴的表现手法,把自然界的兰花与所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合二为一,为读者树立了一个人品、诗品、官德俱全的鲜活、生动的伟大诗人形象。

正如糜果才在后记中所言:“写古人,写古事,就必须要还原当时的情景。”这本传记既写传主的家世与传主的一生,也写他的后世评价及影响,使传主的形象更饱满、更丰富、更生动。为此,他认真阅读唐代历史、地方志、民间故事等,做到对王之涣所处大时代的准确把握。以司马迁为榜样,到王之涣当年生活、为官、游走、会友的地方亲身体验一番,让王之涣的形象在大脑里逐渐完整起来。作者认为要写好这样一本诗人传记,同理心更为重要,懂诗的人更容易理解诗人,因而这本《王之涣传》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诗歌解读,都运用诗的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形象、生动,这也是该书的一大特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张九龄最著名的一首诗,首句就让人惊叹不已
张九龄,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张九龄深为时人所敬仰,曾征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作为诗人,张九龄善于五言古诗,诗风清淡,多以清雅简朴
2022-12-16 16:21
唐朝诗人的官职排行,仕途如何?
...张说,诗的名气没有前面各位那么大,不过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伯乐,后来被追赠太师、燕国公。最后怎能少得了诗仙李白,李白为官时间很短,在贺知章的推荐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任为翰
2023-07-26 15:20:00
盛唐之下的张九龄的应制诗
...清”(《晚登王六东阁)))等等,也均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张九龄还善于在山水纪行诗中塑造自我形象,宜兼比兴。如武则天长安二年,张九龄赴广州乡试时写下《演阳峡》一诗,对“重林间五色
2023-11-05 16:13:00
他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被贬时写下此诗流传千古
...他任用过的宰相很多,前期有姚崇、宋璟,中期有张说、张九龄,可到了后来就只有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了。当张九龄离开时,当时的人一定不会意识到,他就是盛世大唐最后的名相,带走了朝廷之
2023-05-09 09:57:00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诗”意话中秋 感受一撇一捺里的别样“团圆”
...审美感受,是诗歌打动人心的秘密。《望月怀远》的作者张九龄是唐代一代名相,遭奸臣排斥,被贬至荆州,中秋之夜望月而怀念远人和远方,描写了真挚的思念之情,感叹在放下了尘世的面具和人
2023-09-28 20:53:00
聊聊王维的诗《山居秋暝》
王维早年思想较为积极,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自张九龄罢相后,则日趋消沉。身在朝廷而心怀江湖,过的是一种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先是居住在长安南的终南山别业,后迁至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
2024-04-23 16:04:00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刘枣强碑》)此外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
2023-09-19 15:28:00
孟浩然:一个叛逆的孩子,一生都在用极端的方式证明自己
...一批又一批的友人志士,最后他来到东都洛阳,拜见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著名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
2024-02-29 13:10:00
初唐诗狂贺知章,才情横溢与无奈的抉择
...之争,派系斗争不断,尤其是开元后期任宰相的李林甫和张九龄的“吏治”和“文治”之争越发激烈。李林甫为人嚣张跋扈,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三位宰相上朝,张九龄、裴耀卿二人偻背趋走,
2023-10-02 09: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