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宋神宗赵顼很小的时候就对王安石倾慕不已。
小到赵顼可能也就七八岁,那时候的他还不是皇帝,只是个刚开始读书明礼的孩子。
当然,这种倾慕不是谈恋爱搞对象的倾慕,而是一种对知识分子的敬重。
他读过王安石的很多书,所见所闻过很多王安石的言行举止,可以说,他是王安石的忠实粉丝。
所以在宋英宗一朝病逝,赵顼成为大宋帝国的第六任领导者时(即宋神宗),他立刻找到了王安石。
他找到王安石当然不是想要一吐多年的心中喜欢,而是要王安石给他办事。
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文学、思想家,王安石在北宋臣民们心中的知名度是不言而喻的。
而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皇帝当然要拉过来给自己打工。
初登大宝的宋神宗面临的问题,实在不是他自己能解决的。
其中最为要命的,就是财政问题。
一个政权的稳固与否,财政是第一要素。
王朝的发展就像开公司,有钱什么都好说,没钱干啥都费劲。
你可能觉得,没钱和北宋应该关系不大,因为北宋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谁没钱,北宋也不可能没钱,
的确,北宋是挣钱大户,每年光纯利润就几万亿。
但北宋也是花钱大户,臃肿的官僚机构政费繁多,庞大军费开支又年年要钱。
常年给老邻居西夏和辽朝发红包,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北宋每年能挣一万亿,那么每年就要花掉两万亿。
这不叫繁荣,这只能叫入不敷出。
赵顼当然不希望国库入不敷出,因为国库入不敷出就代表着皇帝没钱花。
皇帝不想没钱花,所以找来王安石解决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
不久,赵顼和王安石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
俩人是你一言来我一语,赵顼表示,现在咱们北宋公司欠了一屁股外债,你有啥好的解决办法吗?
王安石胸有成竹的对皇帝说,那必须的,我不仅能让公司把外债还清,我还计划公司三年发展壮大,五年纳达克斯上市,八年直奔世界五百强。
至此,赵顼和王安石这对君臣,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他们要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行动,彻底改变北宋帝国的现状。
王安石的思路和当时的绝大部分人并不相同,很多大臣,乃至皇帝,都认为北宋国力积弱的原因是因为花钱花得太狠了。
给官员发工资是正常的,给军队发粮饷也是正常的,甚至按时按点地给西夏和辽朝发红包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都是固定的财政支出。
一想到调整公司财政,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开源节流。
节流就是少花钱,少花钱的话,难免就要克扣公司员工的福利待遇,钱是省了,但工作效率也变低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打消了。
那既然不能节流,开源就成了唯一的办法。
何谓开源?说白了就是想办法多挣钱。
那如何让北宋政府多挣钱呢?
(关于王安石)
王安石搞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改革的内容很多,条条框框,涉及北宋政府的各个方面,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王安石想当慈善家,他想把北宋政府国库里现有的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分给百姓,百姓们有了启动资金,就可以自己挣钱,创造利益,而王安石就可以从天下百姓创造出的庞大利益中抽取部分,重新回流到国库内。
所以不管怎么看,王安石的变法运动都是一场利国利民之举。
但我们可以料想到,想从国库里拿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从国库里拿钱就代表着要从北宋皇亲贵族的钱袋子里拿钱,但这些常年养尊处优的皇亲贵胄根本不在乎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死活,想让他们掏钱做慈善,做公益,简直比登天还难。
变法很快失败了。
干净利索的失败了。
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心怀天下,想要为万民谋福利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王安石决定开始变法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要和整个北宋朝廷的官员们做对。
但变法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遭到了贵族势力和保守派的打击,还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这场变法的最初发起者,宋神宗赵顼。
这位曾经一心怂恿王安石变法图强的皇帝在面对朝臣们的一致反对时,居然选择了退缩。
这相当于赵顼是射手,王安石是辅助,两人本来约定好要一起越塔杀掉对面的射手,王安石越塔之后发现对面辅助和打野都过来支援,呼唤赵顼携手拼死一战时,赵顼开着疾跑就溜了。
赵顼把王安石给卖了。
他原本应该是王安石变法最坚实的后盾,但在王安石变法受到阻力时,他不仅没有选择继续支持王安石,反而畏缩不前,临阵倒戈。
也许从最一开始王安石就高估了这位皇帝的心性和人品。
说一千道一万,皇帝想要发动变法的最终目的似乎并不是造福大宋江山的黎民百姓,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他本以为打工人王安石会替自己挣钱,通过经济变革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却没想到变法刚一开始,自己的地位就受到了动摇。
他明显地感知到因为自己支持王安石变法,朝野大臣,以及北宋皇室,都开始对他不满。
他的皇帝宝座没有等待北宋经济振兴的那天就已然开始动摇。
既然如此,王安石对他来说还有什么用?
王安石变法对他来说又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赵顼很快抛弃了王安石。
这是让王安石最想不到的一点。
保守派的反对早在他意料之中,因为历朝历代,变法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来自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的背叛,却让他措手不及。
王安石走了。
他虽然是主动引咎辞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带着一身的伤痕和疲惫被神宗皇帝逼走的。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万物复苏,春寒料峭,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远远没有到来。
这一年,王安石辞去了在北宋朝廷的所有职务,归隐乡里,再也没有见过宋神宗。
这对好朋友彻底决裂了。
皇帝也很难过。
来来回回这么一折腾,不仅没有实现当初振兴北宋经济的想法,还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宋神宗再次做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自己曾经的计划不能停止,哪怕没有了王安石,自己也要改革求变。
(元丰改制)
他要让北宋公司发展壮大,而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
也许是出于对王安石的愧疚,也许是出于对那些曾经意图阻挠他的守旧派的愤恨,他开始了更为强硬的变革之路。
反对变法的官员,他大量惩处。
阻拦新法执行的皇亲贵胄,他一样严惩不贷。
但这已然是徒劳了。
因为真正能改变世界的王安石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宋神宗从幕后到台前的变法运动,只不过是一场安慰自己的表演罢了。
历来的史学家对宋神宗的评价大都是赞扬的。
因为宋神宗之前的皇帝们,大都只是庸常无为的守成之主,他们或许贤明,或许仁德,但他们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想要对北宋帝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宋神宗正是那个敢对北宋“动刀子”的第一人。
但他却并不是一个坚定的人。
那些说他在位时的变法运动改变了北宋帝国,让帝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的言论,在我看来,纯是子虚乌有。
因为无论是王安石主导的“王安石变法”还是后来宋神宗主导的“元丰改制”,本质上都是失败的。
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两场变法除了让北宋政府的官员们因此掐得鸡飞狗跳之外,没有产生几乎任何实际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可谁去做那个躬行的人呢?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他可以发号施令,可以大谈理想,但他绝对不会跟着农民一起下地干活。
王安石是北宋名相,他可以制定方略,安排部署,引领大家,但他一定不肯亲自到民间体验疾苦。
而那些保守派和皇室亲贵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只想守好自己的那块蛋糕,除此之外,别无大用。
变法,折腾的还是老百姓。
而除了这一幕幕荒唐的变法,宋神宗在军事指挥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对抗敌人就像自己变法一样,只要自己肯干,肯坚持,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宋夏战争)
所以他声势浩大的发兵五路进攻西夏,希望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没想到,因为一系列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五路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爱打游击的西夏军队把笨重的北宋步兵耍得团团转。
变法受阻,战争失利。
这样的打击彻底摧毁了宋神宗的斗志。
他再也不是那个当年斗志昂扬的年轻人了。
元丰八年正月,东京城里张灯结彩,鞭炮一阵又一阵地响起来,人们正在庆祝新年的到来。
赵顼不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春节。
同年三月,年仅三十八岁的宋神宗因病去世,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新法,在他死后不久,就被他的母亲高太后废除了。
这是一场理想主义的幻灭,而对北宋帝国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开始会引领着北宋继续向前,走向一个谁都不能预料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2:46: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