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6 15:35:00 来源:戏说三国

吐蕃不仅打过印度,而且还把一度打到恒河附近。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而在同年,吐蕃王国也同时建立。

从立国的时间上来看,大唐和吐蕃就像两个同时出生的兄弟,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双方数百年的“相爱相杀”就此展开,几百年里,双方是打打停停,从未停止。

而从地势上来看,相对于攻打大唐来说,紧挨着吐蕃的印度似乎打起来更为方便一些,但为何吐蕃非要与大唐死磕,而不去南下攻打印度呢?

事实上,吐蕃不仅也打过印度,还不止打了一次,并且,还曾经成功地打到了恒河附近,在恒河树立铁柱为界,留兵驻守。

从有已知的历史记载来看,吐蕃王朝至少前后四次南下对印度用兵,并且全部都以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结束,也就是说,在吐蕃和大唐“相爱相杀”的同时,还在持续不断地锤打印度,这是古代一个统一后的政权向外扩张的必要动作,只不过后来的吐蕃出现了内乱等多重因素,才没有持续的把印度纳入版图而已。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说到吐蕃,就离不开唐太宗的女婿、吐蕃王国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

大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出生于降巴木决岭王宫,他的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

在松赞干布出生前,经过其父亲朗日松赞多年的征战,已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部落统一,而在松赞干布三岁时,其父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自此,西藏高原从多年的部落对立的局面里,逐渐走向了统一。

也就是说,先辈们为松赞干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为松赞干布日后建立吐蕃王国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极为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优良的教育资源下,松赞干布成长为一个聪慧、沉毅,多才多艺的王子,但在其十二岁那年,却发生了极大的变故。

由于其父朗日干布消灭了苏毗部落,并将土地等资源赐给了跟随他的功臣,因此这些新晋的贵族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大大超过了原吐蕃的旧贵族,这就让这些旧贵族分外眼红,也招致其不满。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旧贵族阴谋筹划叛乱,并联合了原苏毗部落的王子,发动了“复国”行动,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干布,也在这场叛乱中,被阴谋动乱者杀害。

情势危急之下,十二岁的松赞干布在叔父论科耳和宰相尚囊等大臣的拥戴下,成为了新的赞普,并很快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局势。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之后,利用数年的时间,松赞干布将叛乱者所占有的土地、民众和军队完全收归到麾下,因此,吐蕃再次实现了统一的局面。

统一之后,吐蕃的整体实力日渐强盛,而此时的大唐,也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因此,松赞干布对强盛的大唐,也有深远的仰慕之情。

带着这种仰慕之情,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前往长安求亲,但这次求情却被唐太宗给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是当时的吐谷浑恰好也入长安求亲,但其担心吐蕃和大唐成为姻亲后,会对吐谷浑不利,因此便在中间挑拨离间,最终使吐蕃的这次求亲未能如愿。

松赞干布在得知求亲被拒后,十分不满,尤其对吐谷浑更是恼火,于是,便派兵攻打吐谷浑,与此同时,为了泄愤,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松赞干布还遣兵攻打唐朝的松州。

不过,这次攻打大唐,吐蕃以惨败收场,当时的大唐,正值横行天下之际,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征讨吐蕃,但还没等侯君集的主力部队出手,先锋牛进达便将以少量兵力,大败吐蕃军。

这次惨败,让松赞干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可不是一丁半点,因此在之后,松赞干布诚心诚意地再次来到长安,不仅向大唐表示谢罪,还请求唐太宗赐婚。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25岁的松赞干布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自此,松赞干布和大唐便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不仅派遣吐蕃子弟前往长安学习大唐文化,还在国内实行大唐的诸多先进经验。

在当时,吐蕃与大唐,双方的关系十分亲密,派出去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着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并相互学习吸收对方的文化,可以说,当时的两国,是历史上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之一。

但这种密切的关系,在唐玄宗时期被打破,随着安史之乱的发展,唐朝抽取了大量镇边的部队前去平叛,因此就造成了西部防务空虚,而吐蕃此时的赞普,便趁机发兵占领了陇右,河西等大唐的大片地区。

在此之后,吐蕃和大唐一直便处于摩擦不断的局面,虽说也有和亲、贸易,但争斗却依然存在,也就是说,吐蕃持续不断的与大唐进行了死磕。

为何要和大唐闹不愉快,实际上原因很简单,经过松赞干布的治理,吐蕃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并且,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上千万,换而言之,吐蕃达到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一旦强盛,便会考虑扩张,这是一个历史必然。

因此,占领大唐的区域,也是当时吐蕃的必然之举,但大唐的实力不容小觑,吐蕃打了大唐两百多年,双方互有损失,即便如此,吐蕃还是锲而不舍的向大唐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而在攻打大唐的同时,强盛的吐蕃也在向其他方向发动战争,比如印度,当时的印度,与吐蕃相比,十分的弱小,因此,吐蕃不可能放着这个弱鸡无动于衷。

有记载的第一次攻打印度

对于距离不远的印度,吐蕃早就开始了对其攻击,松赞干布在贞观二十二年,就发兵占领了印度东北方向的部分土地。

“纳木巴民王、泥婆罗柱铜王、孙波铁王、门域果王等四方之王,收其赋税以进贡称臣。”---藏文史料《贤者喜宴》

有记载的第二次攻打印度

而在文成公主进藏的次年,也就是公元642年,印度的泥婆罗国发生政权动荡,吐蕃便出兵数万,来到泥婆罗,并扶持亲近吐蕃的尺尊公主一派上位。

有记载的第三次攻打印度

王玄策借兵吐蕃,攻打印度。

公元647年,王玄策出使印度,但被天竺的国王劫掠,王玄策一怒之下,向吐蕃借兵,之后不仅大杀四方,还俘虏了天竺的国王,报了劫掠之仇。

这次吐蕃借兵,也算是对印度的军事行动之一。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有记载的第四次攻打印度

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发生在公元8世纪,吐蕃派遣大量兵力,打的印度诸王惨败,被迫向吐蕃称臣纳贡。

这次战争的原因很有意思,是因为吐蕃国内修建了一座大寺庙,名为桑耶寺,修建完毕后,寺庙想用佛祖舍利来装藏,而舍利却在印度的摩揭陀国中,因此,赤松赞普便派兵南下,亲自去“取”舍利。

无论什么原因,总之就是吐蕃大军所达之处,印度诸国心惊胆战,在走到天竺时,一个小国的国王,吓得将靴子挂在宫门上,主动表示臣服,并愿意向吐蕃臣服,称臣纳贡没问题,只求不要动刀兵。

最终,吐蕃大军在击败印度诸国后,来到恒河岸边,并在摩揭陀国中取走舍利后,凯旋北归。在离开之前,吐蕃在恒河边上,树立了铁柱,以此为国界。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通过这些记载,可以得知,吐蕃并不仅仅是与大唐死磕,与此同时,还与边境旁的其他国家发生摩擦,而对于印度,更是接连打击,从史料中记载来看,从松赞干布开始,都吐蕃分崩离析,至少对印度动兵四次,且每一次都大获全胜。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如果对印度加强管理,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其纳入版图,成为吐蕃领土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吐蕃在多次攻打印度,并大获全胜后,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也就是十分简单地让印度诸国向其纳贡,为何吐蕃不继续对印度用兵,直接将其全盘接收,反而不断的死磕大唐呢?实际上,不是吐蕃不想,而是其有心无力。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首先,就是气候原因。

印度和吐蕃,直线距离并不是很远,但在两者中间,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正是这座山,让两边的气候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低的时候,也有个十几度,不仅如此,印度还有每年一度的雨季,在每年的6—9月,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就会持续不断的降雨。

要知道这种气候,对常年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吐蕃人,就是噩梦,湿热的天气,就会让战马和士兵行动迟缓,也让吐蕃人对此实在是不习惯。

所以,吐蕃是不会在不习惯的地区长期生活的,在他们看来,印度就不是人待的地儿,打完仗就得了,在这里生活,那绝对不可能。

其次,就是地理位置因素。

上文提到,印度和吐蕃,中间隔着喜马拉雅山,因此,连接双方的道路,就注定是山区中的崎岖道路,这种道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便于直接管理的好事。

不管是派兵,还是通商贸易,崎岖的山路,必然会增加沟通成本,而印度在吐蕃眼中,远不如大唐富饶,因此,干嘛舍近求远,增加成本来攻打印度,身边的大唐不就是现成的宝藏吗?

再者说,已经数次对印度用兵,并迫使其称臣纳贡,坐着不动收钱就行了,再劳心劳力地去不断用兵和治理,那真的是一件赔本的买卖,换谁都不会做。

最后,就是印度当时的局面。

印度在历史上,是有诸多小国组成,并且这些国家大小不一,语言文字不统一,同时还十分落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文字都没有。

打这种地方,除了费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没啥好处,就算出兵打赢了,对于吐蕃而言,反而成为一种累赘。

费力不讨好,也没啥好处,吐蕃又不是看不明白,自然不会去打,而大唐则富饶的多,打着也方便,因此就死磕大唐了。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小结:

吐蕃持续两百多年,不断攻打大唐的同时,并非没有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当时的印度小国林立,实力十分的弱小,吐蕃也因此前后多次对印度用兵,并次次大获全胜,因此,吐蕃在当时的印度,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话语权,但由于印度的气候不适合吐蕃人生活,以及地势险恶,用兵和治理的成本会因此大增,和当时的印度着实很穷,打下来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吐蕃才没有进一步的攻占印度,而是转过头来,对富饶的大唐,持续不断的“相爱相杀”两百多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2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在我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出现是称得上是中原王朝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顾名思义丝绸之路是因为它以贩卖丝绸而得名,但这条道路的经济贸易不仅仅局限于丝绸,更深层次地说它是政治、文
2024-01-05 13:39:00
波斯、大食与唐朝:亚洲大陆的三足鼎立
关于波斯、大食和唐朝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作为独立的个体,甚至是通过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联系,都能够看出亚洲大陆三足鼎立的局面维持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而波斯和古代中国之间的交流来源已
2023-10-24 14:33:00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
...宁3月4日电题: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新华社记者白玛央措、耿辉凰从都兰县城出发,驱车沿着察汗乌苏河北岸奔驰,起伏的群山环绕着热水河谷,牛羊散落在坡麓
2024-03-04 16:45:00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见证古丝路东西方文化交流
...器制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更是多元文明之间相互包容、借鉴的生动体现。作者:梁晓萱
2023-08-21 11:10:00
故宫博物院2024开年三大展览午门展出,看看吧
“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埃尔奥拉——阿拉伯半岛的奇迹绿洲展”3个内容各异又相互关联的展览,于岁末年初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先后开幕。
2024-01-11 23:50:00
《似是故人来》对话山大教授姜波,揭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密码
...又自世界各地满载而归。美丽的刺桐城曾接纳了东南亚、波斯、阿拉伯、印度、锡兰、地中海国家等世界各地的使者、商贩。泉州,就如一扇穿越时空的窗,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向海而生的精神、劈风
2023-09-05 16:57:00
中国艺交所展馆内瓷器亮相三亚文博会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瓷器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中十分重要的输出商品,曾风靡于波斯湾和欧洲。两宋时期,阿拉伯商人到崖州(三亚古称)
2022-12-31 16:05:00
探索贵霜帝国在汉朝时期的位置和意义
...势,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易站点,对古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贵霜帝国与汉朝的关系尽管贵霜帝国与汉朝之间隔着辽阔的西域,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交流。
2024-10-05 20:58:00
外来文化对锦绣盛唐的丝绸服饰有何影响
...放的朝代,也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再次繁荣起来。唐人们以开阔的胸襟接纳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风格迥异的文化元素体现在了丝绸
2023-07-04 2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