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宗室后代,雍正是如何对他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1 09:31: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代历史学家孟森曾说过:“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得国最正的帝王,其他朝代有的是以臣叛君,有的是窃取他人的政治果实。以清朝为例,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明朝建州左卫的官员,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萨尔浒之战击败明朝,其实是典型的以臣叛君行为,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有另一套理论。

康熙晚年曾说过:“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康熙的意思是说:我大清得国最正,比汉朝和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熙话不是信口雌黄,他解释说:

“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后流贼李自成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

这番话的意思是说,最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并没有夺取天下之心,只是后来明朝被闯王李自成所灭,崇祯帝自缢,明朝的百姓六神无主,主动跑到关外迎接清军帮助,清军才入关击败李自成,而后继承大统。所以,我们不是乱臣贼子,我们只是帮明朝赶走叛贼而已。

其实,这番话很难自圆其说,如果说清军入关是为了帮助明朝赶走李自成,那在赶走李自成之后清朝统治者为何不把江山还给明朝呢?为什么还要一个劲地把南明灭掉呢?还有,李自成入京后,明朝百姓有邀请清军入关吗?吴三桂能代表明朝臣民吗?

康熙也知道自己这个说法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如果有一个朱元璋的后裔能够承认清朝的江山不是从明朝手里抢来的,而是帮助明朝灭李自成的,那就能说得通了。关键是,清军入关后,朱元璋的后裔被杀得差不多了,侥幸活下来的也都偷偷改名换姓,康熙若想找真正的朱元璋后裔,十分不易。终康熙一朝,康熙都未能完成这个心愿。

康熙不但没能找到真正的朱元璋后裔,反而遇到了许多冒牌货。康熙时期,“反清复明”的声音此起彼伏,“朱三太子”竟然出现过60多次,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让康熙十分苦恼。

雍正帝是个实干主义者,他登基后,意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于是,雍正煞费苦心,派出多名心腹在全国范围内寻访,不仅要找到朱元璋的后裔,还必须要找一个听话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雍正二年,雍正终于找到一位朱元璋的后代,此人名叫朱之琏,乃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直系后代。

原来,明朝崇祯年间,朱之琏的祖父朱彝某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军中的监军,松锦之战后,洪承畴投降清朝,朱彝某和他的两个儿子皆成了清军的俘虏,为了活命,不得已投降清朝,加入了汉军旗镶白旗,成为了一位旗人。朱之琏出生于清朝康熙时期,康熙三十一年,朱之琏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授亳州知州,朱之琏勤勤恳恳,造福一方,升任正定知府。

因为朱之琏身份的特殊性,从他出生起,身边之人虽然知道他姓朱,但都不知道他是明朝皇室后裔,朱之琏自己也讳莫如深,不敢轻易提及。雍正经过明察暗访,摸清了朱之琏的底细,召朱之琏进京。朱之琏接到圣旨后,脊背发凉,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没想到,朱之琏刚到京城,就受到一系列优待。一日,雍正召朱之琏入宫,朱之琏磕头行礼完毕,雍正告诉朱之琏:“你的知府恐怕做不了了。”朱之琏心中暗叫不好,没想到雍正又说:“你既然是明朝皇室后裔,朕当然不会亏待于你,从今日起,朕封你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给你全族人抬旗,抬入正白旗(上三旗)。”

朱之琏在惊愕之余,赶紧伏地磕头谢恩。随后,朱元璋又给朱之琏一个任务,让他每到春秋两季都要以朱元璋后裔的身份前往明十三陵扫墓,并且承认清朝的合法性。朱之琏不敢不答应,如此一来,雍正的目的就达到了。

乾隆时期,朱之琏的一等侯正式被赐名为“延恩侯”。但乾隆规定,延恩侯每年去祭祀明孝陵,不得穿明朝服饰,不得按明朝礼仪,一切事宜都需要提前禀告才能施行。也就是说,所谓的“延恩侯”,看似不错,其实不过是个摆设,有名无实罢了。

延恩侯从雍正时期一直延续到清宣统时期,一共继承了十二代。延恩侯虽然衣食无忧,但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清朝灭亡后,最后一代延恩侯朱煜勋贫困潦倒,竟然私挖明陵盗取财宝。子孙挖祖先的墓,真乃奇葩。说到底,这种情况是雍正当年别有用心造成的。

根据清史学家李治国先生的考证,朱之琏的身份疑点很多,不一定是朱元璋后裔。其实,这就多虑了。不管朱之琏是不是朱元璋的后裔,雍正都会承认他是真的,因为延恩侯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宣告清朝的正统性,所谓的朱元璋后裔祭祀明孝陵,只不过是幌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末年养这些藩王每年需要多少钱呢
...分来自于皇室后代宗室成员,还拥有自己的头衔。明太祖朱元璋根据分封的基础上,颁布了明代特有的藩封制度,使得儿子们得到了封地成为了藩王,各自在自己的领地上发展壮大。据统计。朱元璋
2024-04-26 16:24:00
明朝末年有多少藩王?朝廷拿什么供养他们?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少年贫苦,父母兄弟均在饥荒中饿死,少年的悲惨经历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朱元璋称帝之后,为了子孙后代操碎了心,朱元璋为了能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于是便规定
2023-04-19 10:22:00
明朝时期的藩王是什么地位
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在明朝建立后没多久朱元璋就正式分封藩王。从1370年开始,朱元璋先后分封了25位藩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在明朝长达2
2023-05-28 14:14:00
明朝宗室从繁荣到衰落
...年朱棣就是以藩王身份抢了朱标一脉的皇位。其实大多数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们过得还真不怎么样,甚至可能还得靠做点小买卖来勉强维持温饱。明朝后期,各个宗室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即使那
2024-01-19 05:19:00
清朝皇帝把大臣训得服服贴贴的,为何明朝却不行呢
...驯服大臣的典型例子,最为典型的就是“一代目”明太祖朱元璋和“二代目”明成祖朱棣。这两位在位期间,没有哪一个大臣敢提出一声“不服气”。特别是朱元璋时期,朝堂上的大臣被他杀了个七
2023-03-02 11:40:00
为什么明宗室的名字有那么化学元素
未发迹时候的朱元璋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是生僻字,但你想不到许多字要是放在明朝,那可都是宗室的名字。朱元璋立国后,为了重塑正统,就用了一些手段,甚至对起名做了特殊规定,这也体现了朱元
2023-04-20 15:35:00
朱元璋的厚待子孙政策,成为明朝的沉重负担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从贫民到皇帝,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朱元璋心中所想的是如何让子子孙孙享尽荣华富贵,而不是有朝一日再跌落为贫民。于是,基于这样的心理,
2023-12-03 16:01:00
明朝的封爵制度:宗室、功臣与外戚的福利与权力分配
...官制规定的级别。明朝也是如此。在没有正式建国以前,朱元璋就开始给众人分封爵位。当时那种情况下,适当分封爵位,可以帮助朱元璋带领团队继续闯过难关。而明朝后来推行的这套封爵制度,
2023-12-12 21:55:0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着一生的艰苦奋斗,从贫苦的农家子弟一步步登上皇位。他以铁腕治国而闻名,在其统治期间,对待功臣极为严苛,多次大肆清洗那些在夺取天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和功臣
2024-08-01 21: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