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东湖评论:“万里茶道”发展之路的启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6 15:43: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万里茶道”存在了300多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这条商道的繁荣期并不长久。

深入研究“万里茶道”盛衰过程,对我们理解这段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现实也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茶叶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和饮料,它在过去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基本默默无闻,始终就是主要影响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

它的转折点是从17世纪开始,这种神奇的树叶逐渐影响全世界,尤其是影响了欧洲。

到18世纪,欧洲国家以英格兰为代表,茶叶成为国民第一饮料,欧洲大陆的很多国家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等同样拥有大量的饮茶爱好者,把茶叶视为上帝送给他们的特殊礼物。非常巧合的是,地跨欧亚两洲的俄国同样也在这个时期掀起了饮茶之风。

上述各国在19世纪都形成了茶叶消费高潮,茶叶与咖啡、可可开始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

我说茶叶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饮料,绝对没有夸张。首先是因为茶叶对英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著名人类学家麦克法兰说,茶叶对英国的作用绝对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英国的近代化是不可能的。对此,他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其次,波士顿倾茶事件导致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人倾茶不是不喜欢饮茶,而是表示对英国政府的不满,美国人当时把东印度公司运来的“茶叶”看作是英国的标志物,把饮茶视为英国人的身份象征,此后美国人拒绝饮茶,实际就是表示反对英国统治、争取独立的一种姿态。

再次,俄罗斯继英国之后,成为最痴迷饮茶的国家,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为了得到中国的茶叶,俄国商人始终不能拥有茶叶产品的自主权,仅仅只能仰仗晋商与万里茶道提供给他们茶叶。俄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始终是俄中关系的重要方面,但这点经常被忽略,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宣传“万里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上有两个国家强烈依赖中国的茶叶,在不同历史时期,他们曾经相继是购买中国茶叶最多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就是英国和俄罗斯。

英国后来不再依靠从中国购买茶叶,是因为他们在印度、锡兰开辟了茶叶种植园,有了新的茶叶供应渠道,这一点已为大家熟知。

在19世纪后期,中国少了原来的大买家英国,却还能维持较高的茶叶出口数额,很大程度上是俄国成为了第一买家。但是,特别让我们伤感的是,在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茶叶主顾的时候,恰恰也是“万里茶道”走向低谷的开始。在中俄茶叶贸易的高峰期,万里茶道走向了谷底!

细思“万里茶道”衰落的原因,能够给我们莫大的启发。

“万里茶道”的产生是因为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许外商进入中国,这为晋商的长途贩运提供了机会,尽管成本很高,但那时从事茶叶贸易的晋商没有外来的竞争压力,因此只要尽量降低成本,并努力买出高价,则晋商稳赚不赔。

1862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陆路通商章程》之后,俄国不仅取得了在天津购买茶叶的特权,而且更是率先在汉口设立领事馆,并在汉口建设茶叶加工厂。俄国人既然已经来到中国的内地尤其是茶叶主产区直接购买并加工茶叶,自然就没有必要依靠中国商人驱赶牛车驼队运送茶叶了,“万里茶道”独特的使命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万里茶道”衰落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支持“万里茶道”的生产和经营模式是前现代的,经营者是前现代的,当时的政府国力也是处在下降通道;而俄国则在19世纪迅速实现了近代化,国力快速强大并挤入世界列强阵营。面对衰败中的清末时期,俄国与其他列强一道,不仅抢占中国的土地,而且还要控制当时政府主要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因此,没有国家的强大和独立自主,维持“万里茶道”的持续繁荣是不可能的。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仲伟民(清华大学)

责编:刘菲 叶辉【责任编辑:何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6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条商路由中国南方向北伸展,穿越茫茫戈壁,然后由东向西,横跨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带”,最终抵达沙俄帝国西部。这条商路全长14000多公里,长度超过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这就是“
2024-09-30 09:15:00
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约而至。在荆楚大地,千年编钟、古剑寒光、非遗瑰宝,无不诉说着文明从未断流、传承永不止息。而在这张守护文明根脉的大网中,检察机关正以其独特的法律监督职
2025-06-14 17:55:00
寻根祁门红茶|探百年茶业摇篮,访万里茶道安徽起点
大皖新闻讯 7月6日,以\"何以中国·茶和天下\"为主题的万里茶道九省(区)网络直播主题活动第一期顺利举行,安徽、福建、河北、河南、山西五省媒体记者直播探寻\"万里茶路\"文化脉
2025-07-06 14:00:00
搭建民意桥梁凝聚文化共识
...时节,黄龙湖畔,万物并秀。4月18日下午,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民心相通平行论坛在汉川市黄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蒙俄三国相关机构代表和专家学者、万里茶道沿线城市代
2024-04-19 07:54:00
盛夏并州,万物并秀。“万里茶道国保单位文化联盟”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7月26日在晋商博物院举办。该联盟将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聚焦万里茶道和晋商文化的研究阐释、展示利用,更好弘
2023-07-27 07:12:00
热解读|在喀山 习主席为何再提这条“万里茶道”
...举行年内第三次会晤。在会谈中,习主席提到一条名为“万里茶道”的古老商道。茶叶香浓,古道沧桑。大约400年前,伴随俄罗斯市场茶叶需求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逐渐兴盛,中国晋商抓住
2024-10-24 20:17:00
...次会议上,150名参会代表表决通过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据了解,万里茶道是17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
2023-01-12 06:43:00
今年,“中药茶饮”“围炉煮茶”等频出圈,新茶饮不仅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更是深受青睐的社交方式。2023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将达2,613亿元,同比增长22.8%。随着新茶饮消费场
2023-12-31 19:14:00
大道之行丨四百年茶路脉动 中俄友谊历久弥香
人民网讯 “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
2025-05-06 16: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