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圆圆,我们一起到社区去吧。”6月6日下午刚过2点,下陆区友谊社区残联专干徐婷婷来到冶炼路,接圆圆(化名)到社区学习藤条编织。
十余分钟后,圆圆到了社区“指尖藤飞”手工坊。
在手工坊,有10余位残疾人正在这里学习藤条编织,每人椅子的靠背上都挂着一圈藤条,她们将一根细长的藤条串入网格,娴熟地一串一拉之间,一个个手提包逐渐成型。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今年来,友谊社区依托社区残疾人之家,打造“指尖藤飞”手工坊,让“小藤条”编出残疾人“大幸福”。
接触藤条激发残疾人编织兴趣
友谊社区属于城乡结合社区,登记在册的持证残疾人有232人。去年7月,友谊社区争取市、区残联资金扶持,建成约1000平方米的社区残疾人之家。
如何帮助这一困难群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期编织技能培训,让该社区找到了路子。
去年9月19日下午,在友谊社区残疾人之家,社区残联、红色近邻协会联合开展了“指尖上的风采”残疾人手工编织技能第一期培训,辖区15名残疾人参加。
辖区詹本七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秋莲心灵手巧,会藤条编织,此次培训由她担任老师。当天,陈秋莲手把手教授残疾人藤筐编织的步骤和技巧。一下午,大家兴趣浓厚,相互探讨编织技巧,很快就掌握了基础编织技法。
技能是就业的基础,对残疾朋友来说,技能培训尤为重要。去年10月,友谊社区网格员上门走访辖区残疾人,了解技能培训意向时发现,不少残疾人对藤条编织感兴趣。
友谊社区于是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之家技术培训平台作用,决定成立“指尖藤飞”手工坊,让辖区残疾人掌握藤条编织技术,编织出幸福新生活。
学习藤条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
手工坊成立后,陈秋莲用5个月时间,教授出了第一批残疾人学员,谈国霞、胡玉龙、金新云、丁雅玲、陆建玲等12人可独立完成多个样式的藤条编织品。
6月4日下午,在“指尖藤飞”手工坊,谈国霞握住框边,不停地缠绕、压紧。三个小时不到,她编织出了一个时尚实用的双耳托篮。经过大半年的学习,藤条编织工序,对谈国霞来说,已经很熟悉了。
谈国霞在学习时认真努力,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编织技巧、色彩搭配方法等知识。凭着一双巧手、一颗巧心,在反反复复编了拆、拆了编后,谈国霞终于掌握了这项技能。
“残疾人也有自尊、有梦想,藤编让我掌握了一技之长,可以实现自力更生。”谈国霞摸了摸她拇指上厚厚的老茧。
徐婷婷不仅是友谊社区残联专干,也是第一批学成藤编手艺的学员。目前,手工坊的学员教学工作由徐婷婷负责,第二批学员有30余人。
学习藤编,改变最大的是圆圆。圆圆今年20岁,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初中后辍学在家,和奶奶一起居住,不愿出门。“刚开始,圆圆埋着头编藤条,不说一句话,现在主动和大家问好,有说有笑,性格也开朗了。”徐婷婷说。
“希望奶奶以后在卖菜的时候,能用上我亲手编织的藤筐。”目前,圆圆会编织一些样式简单的藤条作品。
用好藤条“舞”出残疾人精彩人生
小小的手工坊,产品却十分丰富。
在手工坊陈列区域,有手提包、单肩包、双耳托篮、果盘、端午礼盒等编织产品,在展现时尚品味的同时,又能满足实用需求。“目前,残疾人编织的作品有600多件,手提包、果盘等销售较多,价格从30元到200元不等。”说起藤编作品,徐婷婷如数家珍。
上个月29日,“指尖藤飞”手工坊向客户交付了50个编织托盘,谈国霞有400多元的收入。
友谊社区工作人员徐晶负责藤编作品的销售。“藤编作品‘线上+线下’共售出金额1万余元,所获利润的50%作为残疾人的劳动报酬;30%作为手工坊的运营资金;20%作为社区公益基金,用于帮扶辖区困难残疾人、困难家庭。”徐晶介绍,手工坊刚步入正轨,市场还没打开,销售渠道有限。
为拓宽销售渠道,友谊社区正借助抖音、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将藤编作品拍成短视频对外发布,吸引客户采购。
经纬藤条,上下交织,唰唰声中,一个个指尖上的舞蹈演罢,一件件精美的藤编制品诞生。“希望残疾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用藤条‘舞’出残疾人的精彩人生。”徐婷婷将把藤编与文创结合起来,编织出更多的藤编文创作品,让作品畅销周边,带动更多残疾人创收。
“办好它,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友谊社区党委书记江海燕表示,“指尖藤飞”手工坊是公益性组织,面向所有残疾人朋友免费教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