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实习记者张雨辰
有关残疾人的就业、生活和安置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残疾人联合会紧扣残疾人生活保障这一重要课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和社会支持,使其得以积极融入社会新环境,书写人生新篇章。
基层合作社助力残疾人增收
对于居住在农村的残疾人而言,除了就业问题之外,土地的合理安置也是一个重要的民生议题。在阿拉善盟,针对残疾人就业落实和土地安置的双重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地政府通过积极与当地群众沟通,并深入了解基层的基本情况和个人需求,推动设立了多个专门的残障人士就业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位于温都尔勒图镇的得民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阿拉善盟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基地之一,主要致力于农牧产品粗加工和特产销售。该合作社创新地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条,通过入股分红、季节性用工和帮工代工等形式,带动了当地26户残疾人家庭年平均稳定创收1-10万余元,残疾人在合作社内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得以融入普通职工队伍,真正实现了以合力来突破智力和肢体方面的致富壁垒,为残障生活开创了新局面。
王权贤(左)和残障员工接受采访
得民合作社的第一任法人王权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残障人士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多方代理运营,在社内的土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运营链条中入手,实现稳步增收,下一步还将继续聚焦残疾人的帮扶工作,让农村残疾人能够轻松又安心地妥善处理土地和就业难题,过上舒适宽裕的生活。
助残障、扬非遗并联发展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和自我实现。通过学习和掌握特殊经验和技艺,残疾人也可以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合作,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这有助于消除社会对残障人士的歧视和偏见,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合和自我实现。从全国来看,江苏的香包、剪纸、彩灯,宁夏的麻编、手工毯等非遗项目都有帮扶残疾人就业的优秀先例,而阿拉善盟的残疾人也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下,发扬着阿拉善独特的蒙族文化资源——马鬃绕线堆绣唐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种独特的蒙古唐卡不仅让众多贫困残障人士掌握了谋生的技艺,同时也在传承文化的新人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如今,阿拉善盟、旗各级残联正在运用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提升残困者的就业技能和自我认知,以非遗角度鼓励残疾人创造自立的美好生活。
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非遗传承人陶格日勒是阿拉善盟阿左旗人,患有肢体残疾的她凭借精湛绣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北疆工匠”荣誉称号,相继成立了阿拉善左旗金钢马鬃绕线丝绣有限公司、蒙古唐卡工作室和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她在阿盟、阿左旗各级统战、残联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马鬃绕线堆绣制作技艺培训班,累计700多名农牧民、残疾人等进行免费培训,在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振兴,实现了有效的并联发展。
陶格日勒老人(中)正在教授唐卡制作
学员制作的马鬃绕线蒙古唐卡
采访中蒙古唐卡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在培训班中有着7-80岁年龄跨度的不同民族的学员,在学习后会按照不同的操作水平分配花样,基地向残疾人学员收购花样成品再进行拼接组合,最后统一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会互相传递积极态度和生活关怀,这正是扶贫助残的成果。
稳就业、重创业
在阿拉善左旗多功能体育场东北角一楼,是阿拉善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于 2021 年 9 月成立,是阿拉善盟首个由政府主导、部门牵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创业服务载体,为残疾人自主创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基本办公条件、后勤保障和专业化服务。
占地约 450 平方米,设立 5 个独立孵化室(工作间)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旨在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通过实训、创业、孵化、自产自销的方式巩固残疾人就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创业致富。
提起上班,智力残障员工们很开心
目前,该基地已引进阿左旗志成辅助性就业机构、内蒙古新希望助残公司、安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阿拉善皮雕、阿拉善沙画创作等 5 家残疾人就业创业机构,主要经营玉雕、沙画创作、手工皮雕、手工皮制日用品、仿景泰蓝嵌丝、玛瑙饰品、仿藤条编织等手工艺品制作及电商直播等。
员工正在直播带货
通过“大带小、强带弱” 孵化效应,该基地共安置各类残疾人 80 人,辐射带动 200 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共有43人。基地建成投用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举办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拉动基地入驻企业累计增收超过80000元。
为残疾人员工义务教授皮雕技术的温都尔木乐表示,作为皮雕非遗传承人的自己一直致力于为顾客讲述皮雕作品背后的一个个故事,帮助残疾人作品打通销路。在积极配合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的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深知扶残助残是社会应有的道义,应该广泛动员、通力合作、尽己所能,以此回馈社会,传递温暖和包容。
阿拉善盟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2017年8月,阿拉善盟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8335.2平方米,总投资达到3200万元。目前,中心主要开展康复医疗、康复训练、社区康复指导、精准康复和辅助器具适配等业务,承接各类残疾人康复项目。 "十四五"以来,该中心秉承"用心服务、用爱领航"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服务内涵,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多样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康复服务。
服务中心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开展脑瘫儿童"积善阳光鹿童"康复项目,为长期康复的低保、特困或突发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康复训练课程等。“十四五”以来共为 465 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完成康复治疗23849 人次。
残疾儿童正在做训练课程
通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个性化的适配,确保正确适配符合残疾人自身需求的辅助器具。 "十四五"以来,共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598件,辅助器具服务率达100%。
服务中心还会举办家长精品课堂,通过电话问询、入户回访等方式开展康复服务跟踪回访工作,针对残疾人家属进行适配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过程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总结梳理,确保康复服务的总体质量和长期效果。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在残疾人就业、生活和安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离不开政府和各级残联的政策措施,辅以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和关爱服务。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阿拉善盟的残疾人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接受采访时,内蒙古阿拉善盟残联理事长银花表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完善残疾人就业、生活和安置政策,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坚信,每个残疾人都会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能够用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为充满爱和包容的社会作出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5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