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别成了“流量牟利”工具人
任翀
前不久,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曾引发热议的“小学生秦朗寒假作业丢在巴黎”一事位列其中,被查证为摆拍。紧接着,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措施成效和典型案例,不仅提及有不法分子以“标题党”“震惊体”方式恶意炒作浦东海滩女童走失事件,而且介绍了“网络水军”“吃瓜群”的造谣传谣行为。
综合相关案例更能看到,网络谣言既有“老套路”,也有“新动向”,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打击谣言的同时,网友们也要注意通报所传递出的“信号”,提高识别能力,避免在无意中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首先要看到,“摆拍”仍旧是网络谣言的主要形式,面对网上的各种“离奇”故事,千万留个心眼。“寒假作业丢巴黎”“喂住院婆婆吃泡面”等都是典型的摆拍造假。分析“摆拍”类谣言不难发现,“审丑”“审恶”“情节离奇”“地域差异”“践踏道德底线”往往是它们的特点。流量带来的收益或潜在收益,让造谣者趋之若鹜,不断弄虚造假,污染网络环境。
其次,结合“摆拍”造谣可以发现,很多“瓜”(网络用词,多指网络八卦、内幕消息)是为“吃瓜群众”量身定制的。它们虽然与社会热点相关,却与真相无关,只是为了吸粉引流。正因如此,上海警方在通报“吃瓜群”造假时,特意提醒公众,在涉及敏感话题、热点事件时,应注意多渠道、多角度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此外,根据法律法规,组建或加入“吃瓜群”,不仅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等。
最后,提防人工智能造假。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中,有数起与人工智能有关。有的是MCN(网络经纪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不实文章,通过数百个自媒体账号传播;有的是网民个人利用人工智能,炮制耸人听闻的事故新闻等。面对这一新趋势,既要从源头打击——规范技术使用、规范平台发布,明示“人工智能生成”;也要从终端防范——提醒更多的网民,有公章的不一定是公文,叫“媒体”的不一定是媒体,而有图有视频更不代表真相。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近期的集中通报显示了政府部门打击谣言的坚决态度。对网民来说,既不要轻信网络上的各种“传言”“猎奇故事”,也不要随意转发相关信息。否则,很可能中了造谣者的圈套,成为“流量牟利”的工具人,将自己陷入造谣传谣、网络诈骗等陷阱中。 本报记者 任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9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