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见习记者 延瑜 实习生 李苗
磨一块石、生一堆火、做一根针、造一座房,制一个鼎……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初一的学生们用巧手和妙思,穿越上千年的时光,实现了与历史的约见。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初中学生课外生活,激发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构建更完善、更科学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的孩子们利用寒假时间,还原了一件件历史课本中的文物,如原始农耕时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人面鱼文采陶盆;商周时期的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甲骨文等,实现历史课后作业功能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来到展览区,记者一眼就看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作品,作者是七年级5班任涵予同学,她向记者介绍,之所以选择重塑“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因为历史课上老师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讲解,让她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任涵予觉得非常感兴趣。
于是,任涵予决定尝试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我学会了用陶泥制作简单的陶盆,然后风干上色、绘图等,简单复刻出了人面鱼纹彩陶盆。”任涵予向记者介绍了作品的制作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份文化遗产,弘扬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七年级3班苏恩鑫同学向记者展示了刻有160多个字的肩胛骨,并向我们讲解了甲骨文名字的由来。“这些甲骨文是专家学者根据史料记载,并加入自己的理解,通过手工雕刻而成。每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和打磨,力求还原最真实、最准确的甲骨文形态。”
与此同时,初一年级级部主任历史老师丁琳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利用寒假时间,还原了一件件历史课本中的文物,这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文化自信。
苏恩鑫学生说:“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23: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