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一村一村发烧,排队扎堆输液”:疫情下的真实农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1 16:12:00 来源:小镇诗人

“东头姓刘的那个老头,在家烧了几天了,到卫生院一测,也是阳了。”

“卫生院里都是发热嘞,下不去脚,都是在输液。”

这是豫东一个乡镇卫生院这几天最常见的一个画面。

12月20日,在老家的本家大伯因为爷爷发烧,身体出现不适,去卫生院给爷爷开药,看到这一幕也是百感交集。

就在这一周里,大伯、大娘和将近90岁高龄的爷爷先后出现发热、头疼等症状。因为我提前通知他们备了药,好在还有药吃。在经过一周的治疗之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是,每个人还是因人而异出现了不同的不适。

“你爷爷年纪大了,外面都是发烧的,这不舒服了也不敢让他去医院,我去给他开药。”

这个冬天,“发烧”像是雾霾一样,笼罩在豫东平原之上。

在我们镇,几乎是“家家发烧,户户输液”。大街上、超市里都见不到人,这情形,甚至要比疫情封控的时候更冷清。

“要想找人,就去两个地,一个是药铺,一个是医院诊所。”

有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和17.72%。其中绝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一旦出现新冠感染,就极容易引发基础疾病恶化。

按照新加坡的感染死亡率估算,我国仅6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人数就将会达到60万左右。

在农村,本来到了冬季,因为寒冷,就是老年人口自然死亡的高峰,这次疫情的突袭,更是雪上加霜。

隔壁村已经有老人因为发烧去世了,但是没有确诊,因为没有做过任何检测。

恐慌的气息迅速传导,整个乡镇人人自危。

“一村一村发烧,排队扎堆输液”:疫情下的真实农村

12月19日傍晚,平顶山叶县一个乡镇,不到六点,天已经黑透。

我同学64岁的父亲,忍着高烧以及全身疼痛,在乡卫生所等了两个钟头,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号。

在一周前,村里陆续出现有人发烧,当时,很多人以为“这病跟感冒一样,都放开了”,就没有任何防范意识,该串门串门,该赶会赶会。很快,发烧像是呼啸而来的北风,席卷了整个村庄,然后是整个乡镇。

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姐姐一家也没有幸免。

他的母亲和姐姐一家,在感染之后,通过服药和村里诊所的退烧针,陆续好转。但是,他的父亲却有病情加重的迹象,并且有恶心呕吐的情况,不得已就来到了乡卫生院治疗。

在卫生院,人山人海都是来看病的发热病人,很多都是情况比较严重的老年人。一个很多科室也被临时改造成了输液间,一个护士要管几个病号。同学的父亲,等待了两个钟头才轮到他。

输上液之后,医生告诉他,乡里条件不行,药品也不足,如果还不好就只能去县里。

“一村一村发烧,排队扎堆输液”:疫情下的真实农村
“一村一村发烧,排队扎堆输液”:疫情下的真实农村

据了解,目前,乡镇卫生院不测核酸,也不做抗原,除非特别要求,才给做一个。

“没必要做,基本都是阳性,一做一个准,浪费抗原。”在老家卫生院工作的朋友告诉我。

现在,如果有发热病人就诊,卫生院能做的就是开药或者输液,输完液就赶紧回家,不能住院。

“害怕院内感染,也怕出现别的情况,更关键的是,卫生的床位容量根本住不下。今天一上午来了百十个病号,你说怎么办?”

凡是来看病的有发热症状的病人,都只是按照“感冒发烧”治疗。

根据介绍,一般出现发热的情况,就是在家吃药,只有病情严重的、或者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实在是在家里扛不住了,才到医院来就诊。

即便这样,据不完全统计,就诊量依然是平时的至少两倍以上。

不仅仅是卫生院,村里的诊所也都爆满。我们镇上的一个2200人的村庄,分为前后两个队,只有两个村级诊所。有的发热病人没有办法,只能骑车十多里地来到镇上的卫生院看病。

农村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各种药品的供应也处于物流链的底端。目前,我们乡镇药店主要售卖的药品都是一些中成药,以及安乃近、APC等药品。价格贵不说,一些药的效果不好,一些药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由于缺乏宣传,很多人在买药之后,并不具备用药指导。

另外,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为主要常住人口的农村,很多家庭也并没有买药储备的意识。在感染高峰到来之后,卫生院、诊所爆满,一些没有药品的病人只能靠自身抵抗力硬扛。

本来就被忽视的农村疫情形势更加严峻了。

“一村一村发烧,排队扎堆输液”:疫情下的真实农村

很多子女在外打工的家庭,开始选择在父母、祖父母发烧之后,把他们接到城市。

“烧了几天了,吃的药也不管用,就接到郑州来了。”

这是在郑州工作的一位朋友,老家是商丘的。自己和郑州的家人已经阳了一边,在得知老家的父母和爷爷奶奶生病之后,连夜回家把他们接到了郑州。

“在这有暖气,我备的也有药,比在老家好多了。”这位朋友说,对于已经上年纪的爷爷奶奶来说,在老家,如同“等死”。

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虽然城市里也缺医少药,但是相比农村,情况还是更为乐观。在农村,买个药也不方便,有的需要骑车冒着严寒跑个几里地十几里地。看病更是只能靠村医、以及乡镇卫生院,如今也人满为患。

在城市里,求生的资源和机会更多一点。

这次的突然放开,给农村一个措手不及。本来都缺乏的药物储备,门诊床位,以及就医宣传用药指导等方方面面都面临挤兑。农村人口基数大,而且大都合族群居,加上临近春节,集会密集,一旦传染基本都是以村镇为单位。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乡村卫生条件的落后,让本来平静的乡村成为了病毒肆虐的温床。

农村正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17:48: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一村,输液,疫情,农村的资讯:
缺药、缺人、靠输液治疗,农村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为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条件等原因,农村地区还特别流行输液治疗。山西省运城市某乡村的一位女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全村阳性病例很多,自己一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感染了,但村里没有卫
2022-12-23 13:12:00
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几个小时,没法看上病,无奈她只能返回家,到村医务室输液治疗。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在湖北当地县市区、乡镇、村等基层地区调查发现,当地发热人员数量激增,在医院发热门诊、卫生所以及
2022-12-19 11:43:00
一个县的防疫样本:农村发热高峰期已过,医院以“战时”状态迎春节返乡疫情
...级医院等机构,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寺前镇卫生院输液室大部分村民发烧吃药后康复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全县面积2040平方公里,人口58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是中
2023-01-08 14:15:00
基层医护倾力守护百姓过大年
...诊和住院的人数仍然较多。记者看到,郑集中心卫生院内输液、拍CT人数依旧保持着峰值,挂有“儿童输液区”牌子的区域也坐了不少老年人。“每天有将近200人来挂水,最多的一天有240
2023-01-16 05:47:00
湖北黄石、松滋加强村卫生室用药管理:非必要不输液
随着新冠疫情向基层蔓延,农村地区采取输液治疗的情况逐渐增多。近日,湖北省黄石市、松滋市等地已加强村卫生室用药管理,提出“非必要不输液”。据微信公众号“黄石发布”消息,12月23日
2022-12-24 17:46:00
男子确诊后舌头牙齿全变黑,一查吓一跳:还有这副作用
...,大家也不用恐慌或过于紧张。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这几天,家住武汉市新洲区的吴女士和孙女两人突然发烧、头昏,她们驱车来到城区医院发现,一
2022-12-19 10:59:00
...备用。高标准完成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扩建,新建发热病人输液大厅1个,可同时容纳40名患者输液;新增大夫3名,护理人员9名,3个诊室24小时不间断接诊,配齐30个床位,配足中药、解
2023-01-14 06:43:00
贵州威宁:见医见药见干部 民众健康有“医”靠
...检查,确认老人家是新冠病毒感染,李仁英当即就给老人输液。考虑到老人的身体情况,李仁英每天都会提前两小时来给老人看完病再回村卫生室值班。威宁自治县么站镇卫生院。 自疫情防控工
2023-01-21 08:56:00
林明贵:普通外科口罩无法防止奥密克戎传染 提倡戴N95口罩
...我周围同事得,包括我们那个同事每天都40度,都没有去输液。其实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农村,在缺医少药的地方,或者这些乡村医生,或者是农村的这种习惯。他认为自己生病了,除了吃药
2022-12-31 15: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唐福刚)“太感谢了,多亏你挺身而出,第一时间冲到现场,帮我家灭了火……”10月22日上午,市民张女士携女儿将一面印有“火场逆行伸援手真情守护矿区人”的锦旗送到了开滦股份范各庄矿保卫科员工倪大勇的手中
2025-11-10 21:54: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因其独特的指挥风格走红网络。晨曦微露,杨湾街口,他已在斑马线上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十年如一日在交通路口倾情守护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晨曦微露,人潮车流中,他那不甚规范却高效高频的手势
2025-11-10 22:21:00
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在网络走红。晨曦微露、华灯初上,在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他如陀螺般不知疲倦地旋转于车流人海之间。那饱满的激情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市杨湾街口,熟悉的“陀螺”又开始了他一天的旋转。辅警李超,这位在车流中坚守了近十年的39岁汉子,以其“口不停言
2025-11-10 22:21:00
“来来来、这边这边……”当湖北鄂州的“陀螺哥”李超在车流中重复着指挥动作,他频繁变换的不仅是手臂,更是对职业的赤诚。这位个子不高的39岁交通辅警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10 22:21:00
在这个社会,有人在聚光灯下被看见,也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城市的运转永远离不开成千上万坚守岗位的“螺丝钉”。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
2025-11-10 22:21:00
近日,在鄂州市鄂城区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因一段指挥交通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马路指挥家”
2025-11-10 22:21:00
清晨六点半,鄂州杨湾街口。辅警李超的身影出现,如同这座城市的生物钟般准时。反光背心微微发亮,白手套划出坚定轨迹,他就是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的交通辅警
2025-11-10 22:21:00
鄂州市杨湾街口的斑马线上,辅警李超“手足口不停歇”的身影火遍全网。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却比同事频率快好几倍的指挥手势
2025-11-10 22:22:00
“云游伊利”2025再出发!邀您“云”探全球产业链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2025年“云游伊利·全球品质溯源”纪录片举行首映,宣告该活动正式启动。伊利全球合作伙伴代表
2025-11-10 22:34:00
从沃土到云端:务川七旬老人的直播增收记
多彩贵州网讯“3、2、1——上链接!”近日,在务川分水镇王武村的村委会小院里,71岁的覃廷容佝偻着身子,嗓音却格外响亮
2025-11-10 21:13:00
全运会“大湾鸡”爆火!扮演者是武校少年 校方:很懵,没想到会这么火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头顶彩色“小啾啾”
2025-11-10 21:04:00
泾县辅警国道上“悬身”抓捕嫌疑人
大皖新闻讯 11月7日7时40分,泾县泾川镇某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电瓶被盗案,泾县公安局泾东派出所接警后,快速锁定违法嫌疑人李某并一路追踪至G205国道
2025-11-10 19:18:00
7死27伤  燕郊地铁施工项目“3·13”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近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3·13”较大燃气爆燃事故调查报告(简称“报告”)。经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
2025-11-10 1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