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19 11:43:00 来源:第一财经

这几天,家住武汉市新洲区的吴女士和孙女两人突然发烧、头昏,她们驱车来到城区医院发现,一些发热门诊就诊人员较多,折腾几个小时,没法看上病,无奈她只能返回家,到村医务室输液治疗。

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在湖北当地县市区、乡镇、村等基层地区调查发现,当地发热人员数量激增,在医院发热门诊、卫生所以及村医务室问诊的人员数量增多。

同样,四川西南部,常住人口不足80万的一个山区县城,正面临疫情洪峰来临前的考验。该县疾控部门相关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自国家疾控发布“新十条”以来,原有的防控工作都已相应调整,疾控部门的工作压力一下子降低不少。但对应的是,居民感染的具体情况已无法精准掌握。

“最近几天,各个单位陆续有阳性报告,具体数据很难评估。”该人士预计,现在只是爆发的早期阶段,预计12月底至明年元月,才会大面积爆发。

接下来,关于疫情的主要压力已从防疫口转向了医疗口,而该县医疗体系近期已经密集开会,部署相关工作。据了解,该县医疗条件在全国同等县城中属于中游水平,拥有三级乙等医院一家,二甲医院三家,以及部分二级民营医院。现在所有医疗资源已悉数调动起来,为疫情洪峰做准备。此外,原先建设的一千多方舱床位,已正在被规划转为定点医院。

有当地医护人员透露,近来发热就诊的病患数量增加显著,医护工作压力不小,即便人员感染了,但只要不严重,都会穿上防护服继续上班。

“医疗资源肯定是紧张的。”上述疾控部门相关人士称,但考虑到多数人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真正需要住院抢救的危重病例不多,预计医疗体系还是可以应对,至少人力准备上目前看来是充足的。不过他同时也强调,目前毕竟未到高峰期,也无法估量届时住院的人有多少。“会不会发生医疗挤兑?目前还没有,之后会不会就无法下定论。”

一位基层医院院长表示,目前还只是本轮疫情的“首考”,专家预测感染高峰仍未来临,“届时我们的医疗资源是否够用,还不好说。”

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基层门诊部外面排队的大多为发热病人 吴绵强 摄

扎堆诊室输液

今年56岁的吴女士家住在湖北鄂东地区的联合村,这里是远离省会城市的郊区地带,属于农村地区。吴女士平常身体还算健朗,并无疾患。最近的一天晚上,她突然发烧起来,感觉浑身没劲,同时肌肉酸痛。并且,家里的孙女也出现了类似症状。

12月15日,吴女士到村里医务室检查治疗,她发现,这里聚集了许多病人,很多患者跟她症状类似。“医护人员量体温都量不过来,大家只能排队。”吴女士介绍。

在量完体温“确诊”发烧症状之后,吴女士等了一个多小时,手臂静脉内终于扎进了输液针管,她这才安心的“舒口气”。这要是在平时,基本十几分钟甚至很快就可实现输液。

据湖北当地一家村医务室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该村发热人员较多,有的人员还呈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每天来就诊的人员数量是平常的三倍以上,主要还是以中老年人员为主,小孩和年轻人较少。”

12月15日晚上6时许,在鄂东地区郊区街道的多家卫生室,第一财经记者发现,来此输液的人员较多,甚至在门外排起了长队。里面的长条凳上,基本坐满了前来输液的人员,并且卫生室外的马路边上,大家坐在小凳子旁,支起一根不锈钢输液吊杆,即进行输液。

上述一家卫生室内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不断地收拾患者输液完的吊瓶,接着又有一名患者来此挂上吊瓶继续输液。该工作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因为发烧来此输液的人员较多。

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 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

小小的诊室里满是“打点滴”的病人 吴绵强 摄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基层乡镇以及村卫生室,这么多患者选择输液,主要还是与医疗卫生条件受限,以及患者的就医误区相关。

据吴女士介绍,她之所以选择输液,实属无奈之举。12月14日,吴女士和孙女发烧当天,她们来到城区医院,发现发热门诊人员较多,看病也排起了长队,大家戴着口罩,咳嗽声不断。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她们只能自行离开。

吴女士遂来到附近药房,想要购买一些抗原检测试剂盒,药房工作人员却告知,检测试剂盒已断货,并且常见的感冒药,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品也无货。

无奈,吴女士只能回到村里医务室寻求治疗。

并且,吴女士认为输液会“好的快一些。”

上述村医务室医生称,目前医务室感冒发烧药物并不多,资源较为短缺,目前还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有的人希望吃药,还有的人则选择输液。”

据湖北当地一家卫生院一位高姓负责人介绍,目前如此多的患者选择输液,还是与大家过去的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条件导致。

上述高姓负责人所在的卫生院,是当地卫健委指定公开的发热诊室。据他介绍,最近,随着发热人员数量增多,前来该院就诊的患者也增多,“不过却没有到人满为患的地步,很多患者却去到乡镇、村的一些卫生室输液去了。”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地患者一方面为了方便,另一方面也是认识“误区”,“大家觉得就近到村卫生室输液,就可以快速治疗痊愈,没必要折腾到县里或者城区的公立医院发热门诊或者诊室治疗。”

“要落实分级诊疗,引导基层群众吃药并居家隔离治疗,不能随便输液打点滴。”湖北基层一位卫健系统官员表示。

“我们并无经验”

12月15日,当第一财经记者再次拨通前述卫生院高姓负责人的电话时,他扯着沙哑的嗓子向记者确认,他本人已是“二道杠”阳性感染了。

与过去新冠患者集中在定点医院救治不同,目前普通医院也要接诊阳性人员,随着发热人员的增加,这让基层医疗机构压力倍增,毕竟他们是第一次直面这么多新冠阳性人员。“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处置阳性人员方面,并无经验。”一位乡镇卫生院人员表示。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感染的,现正在家隔离治疗。”高某表示,该院共计有20余名医护人员,目前已有十几人出现了阳性感染,现在院里也是没办法,如果大家都回去休息了,医院可能就没人干活了,所以现在采取症状较重的人员居家,普通感染的人员,只能继续坚守岗位。

自2020年初武汉暴发疫情以来,过去近三年,湖北对新冠病例一直是处于“严防死守”状态。各地区在切实履行好属地责任的同时,把疫情防控作为日常头等大事,保持高度警惕,严防反弹。

过去的新冠患者救治都是在具有收治新冠患者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普通医院则并无处置新冠患者的经验。比如,高姓负责人所在的卫生院,是在最近才被安排接收发热人员,过去仅是常态化核酸以及新冠疫苗接种。

在湖北黄冈市下属县区乡镇的部分医院,也出现了医护人员感染。“现在阳性感染的医护人员数量每天基本维持在2名左右。”黄冈市某县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院内感染更是势不可挡,这道曾被卫健委“三令五申”的绝对红线,亦未在医疗系统内外公开提及。

除了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外,如果发热患者进一步增加,药品配送供应不及时,临床用药也会成为问题。黄冈市一名县级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院药房的感冒发烧药物储备不多了,很多常见的药物仅有几盒储备,核酸检测试剂盒更少。

这位负责人介绍,造成药物紧缺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眼下患者增多,加大了药物需求,另外,不理性的“抢药”“囤药”行为加剧了恐慌,也导致药房药物库存也随之下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2:09:5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男子确诊后舌头牙齿全变黑,一查吓一跳:还有这副作用
...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大家也不用恐慌或过于紧张。农村医务室发热人群扎堆输液,基层医护缺乏应对“阳性”人员经验这几天,家住武汉市新洲区的吴女士和孙女两人突然发烧、头昏,她们驱车来
2022-12-19 10:59:00
缺药、缺人、靠输液治疗,农村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生室,隔壁村才有。她的外婆近日去卫生室输液时,发现医务室里都是发烧输液的患者,卫生室里只有一名七十多岁的大夫接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注,能肌
2022-12-23 13:12:00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陈玉鼎:我是班长,更是守护者!
...蹲下:“快,我来背!”“你们联系值班老师,说我们往医务室去了!”夜色中,他背起同学,一路小跑赶到校医务室时,他气喘吁吁却语速清晰:“老师,她可能是低钾血症。”救治过程中,陈玉
2025-09-19 23:56:00
再次迎来“大考”的一线医护:还没阳,就接着干
...能感染新冠已经加重了他的症状,被送到医院后才发现是阳性,“这时候,抢救任务就落在了急诊身上。” 就诊人数的压力,正传导向医疗系统的每个环节。北京市在12月9日向社会发出理性
2022-12-19 11:46:00
“新十条”下的社区医院:一个人劈成三个都不够用
...也相继出台相似政策。多位社区医生在采访中提到,抗原阳性的感染者在初期大多会有慌恐情绪,使得社区医院的电话频繁被“打爆”。广州市越秀区的一位社区医生说,他不仅要负责“追阳”的任
2022-12-15 15:15:00
大江东 | 基层抗疫⑱对话长海社区医院:守住“黄金72小时”第一道防线
...苗接种等工作。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更是全力做好辖区内阳性居民集中转运、对密接的管理、阳性人员追踪和筛查等。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我们的核心工作转变为保护重点人群,尽量做好辖区居
2023-01-07 11:00:00
上海社区卫生中心硬件很好,为何门可罗雀?医生犯难:没治过新冠,不敢发抗病毒药...怎么办?
...,万一有更重的病人呢”,也有的是开药门坎过高,需要阳性证明、CT检查证明、打过疫苗证明……结果,药物的可及性不高。专家建议,要指导社区医生及时果断用药,有效防止重症。上海十院
2023-01-02 15:40:00
构建结核病防治屏障
...,手臂皮试部位出现超过15毫米的硬结和水疱,请主动向医务室报告。”在某部礼堂,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病医学部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官兵进行科普。“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
2023-02-19 04:25:00
用爱坚守!致敬阳性病区的最美逆行者
...医院PICU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自12月14日将病房改为阳性病区后,医护人员们始终坚守在筑牢医疗救治的第一线。为什么要改成阳性病区?“有些孩子‘阳’了后出现高热惊厥、喉梗
2022-12-27 01:3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万米高空上乘客突发剧烈腹痛 这名福建医生出手了
飞机上受助患者与杨璋医生(右)合影(受访者供图)东南网10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苏萍)今年9月,美国飞往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万米高空中
2025-10-15 22:12:00
百岁院士“合影门”事件再生疑 被院士“打假”的另一合影人并非教授而是技师
大皖新闻讯 近日,百岁院士手签“严正声明”,将与其合影的杨炯等人推上风口浪尖。院士方研究员唐雷表示,杨炯几人处心积虑与院士合影
2025-10-15 18:29:00
我国首瓶“飞天”核桃油入驻中国油脂博物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李玲玲)10月13日,在武汉轻工大学中国油脂博物馆建馆四周年之际,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向该馆捐赠了一份极具历史意义的珍贵藏品——我国首瓶曾进入太空的航天有机核桃油
2025-10-15 16:25:00
匠心照邻里,微光成炬火——记退休志愿者朱师傅的榜样力量
在锅检所宿舍的大院内,一位穿着橙色马甲的志愿者正低头专注地修理着一台旧电风扇。他就是朱师傅,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居民,却用免费维修小家电的坚持
2025-10-15 16:00:00
万名医护进乡村:“毓医”驻梨乡 把优质医疗送到百姓心坎上
鲁网10月15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2025年4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精心选派生殖医学科朱平、产科杨平、妇科郝莉3名医护人员
2025-10-15 16:12:00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孟娅琦)“恢复的怎么样?”8月1日上午9点,临沂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病房内,主任医师王加利的声音沉稳而关切
2025-10-15 10:44:00
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开始缴费啦!
泰保儿,听说泰安市2026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开始了?没错!2026年度居民医保缴费已正式启动。在此,“泰保儿”特别提醒大家
2025-10-15 10:44:00
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牟静萍10月11日至12日,由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济南威高肾科医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全国重症肾脏病与重症血液净化安全质量管理学术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
2025-10-15 10:44:00
鲁网10月14日讯(记者 李宇歌 李文静)“粉碎、浸泡、过滤、旋蒸、浓缩……每一步都看似平凡无奇,但科研的惊喜往往就藏在最普通的步骤里
2025-10-15 10:45:00
台签进课堂!武汉学院教授创新做法让学生直呼“提神”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苗献芬)近日,武汉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出现了一幕别开生面的教学场景:副院长周利教授将“专属台签”引入《微观经济学》课堂
2025-10-15 10:39:00
重磅数据发布!珍爱网白皮书揭示:超六成青年陷入婚恋焦虑
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婚恋”已成为不少单身青年的共同话题。快节奏的工作、日益紧张的生活压力以及有限的社交圈,使得“找对象”不再只是一个生活选择
2025-10-15 10:08:00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病房开展世界血栓日宣讲
10月13日是第12个世界血栓日。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正确防栓抗栓,临沂市妇幼保健院VTE护理专业小组走进康复科
2025-10-15 10:11:00
“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如何与生产运行精准对接?”在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我的业务我来讲”课堂上,实习大学生商辰妍的提问
2025-10-15 10:09:00
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评选出2025年数字百强市和2025年数字经济百强市
2025-10-15 07:50:00
10月24日起抚州好戏连台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10月13日,2025年第七届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
2025-10-15 0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