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1月1日,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继续热播。
该剧围绕丁宝桢担任山东巡抚与四川总督的任期展开演绎,再现这位晚清名臣的热血人生。在播出的剧集中,斩杀安德海、两度治理黄河、惩治贪腐、兴办机器局等桥段让观众过足戏瘾,直呼痛快。
随着剧情的推进,历史上真实的丁宝桢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那么,丁宝桢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丁宝桢(1820—1886年),清朝平远州(今天的贵州织金县)牛场人,咸丰三年,33岁的丁宝桢考取进士,相继任岳州、长沙知府;48岁任山东巡抚,57岁升任四川总督。“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副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而丁宝桢这种高尚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家规家风的训导和熏陶。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并予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历史上,丁宝桢的官生涯中,勇于担当、清廉刚正,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山东巡抚期间,两治黄河水患、创办山东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成立尚志书院和山东首家官书局;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
在家书中,丁宝桢反复强调为官之道,使体常在仕途上不断成长,“在晋官声甚好”,并获得山西巡抚张之洞赏识。
2012年,山东画报社将丁宝桢于儿子书写的家书结集出版为《丁文诚公家信》,该书汇集了丁宝桢写给其长子丁体常的十二封亲笔家信,时间跨度为同治八年(1869)至光绪十一年(1885),从家书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其一生清廉为官的修身报国之道。
这些家书时间跨度16年,涵盖修身、治家、励志、敬业、爱民、廉洁等各方面的内容。翻开《丁文诚公家信》,书中所写的训诫之言对今日做人为官均有借鉴意义:“至做官一事,原是讲求做事”“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尔既作知府,持心须公正,操守须廉洁”“至作官,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盖民为国本,培养民气即是培养国脉。缘民心乐,民气和,则不作乱,而国家予以平康,此即所以报国也。尔以后务时时体察此言,立心照办。凡有害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试看作官之家,奢侈无度者,究有几人可长久?”
家书所写反映在修身励志方面,以“端正初心”为前提,要求丁氏子孙勤耕苦读,做人要尊老爱幼,为官要清正廉洁,不辜负国家和族人的希望;在为官治家方面,以“爱民养民”为要务,丁宝桢为官治家,敢于担当,一切以老百姓利益为思考的出发点和行动的归宿,认为爱民养民是为官者报效国家的第一要务;在接人待物方面,以“廉洁奉公”为操守,认为个人品德一定要高尚,为官动机一定要纯正,要始终如一保持良好操守。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陈江南
编辑/赵怡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