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内蒙古300年黄河“孤岛村”出河记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20 15:5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电 题:内蒙古300年黄河“孤岛村”出河记

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11月20日,田家圪旦新村最后28套安置房钥匙交到群众手里,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迄今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宣告成功。人们感慨,这个300年的“孤岛村”,此前70年中5次搬迁泡汤,如果没有中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出河。

孤岛:一条小船连外界

黄河滩里的田家圪旦,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德胜泰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三面环水,黄河涨水时则会变为“孤岛”。

村民说,近300年前几户晋北、陕北“走西口”人来此落脚,搭茅庵开荒种地,如今已延续七八代、繁衍上千人。这里的河滩地能产粮,但遇黄河发大水,庄稼被水淹,也许颗粒无收。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村民修起“一堤两坝”:村南高隆的是黄河大堤,村西、北、东沿黄河干流10多公里的是拦河坝,村子周围还有7公里的护村坝。拦河洪坝年年在“长高”,村子逐渐比河面低了60多厘米,水患长期威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除夏秋两季防洪外,冬春封河、开河还得防凌。

田家圪旦人出行只有一条土路,但须穿村南大堤北侧的黄河故道而过。这200多米的“凹槽”,汛期道路被水淹,人员、物资往来受限,全凭一条人称“舀水瓢”的小铁船连接外界。

多年来,田家圪旦沉寂在河滩里。2009年,跨村南北而过的黄河德胜泰大桥建成通车,村民从桥下用脚手架搭起18米高的“天梯”,周边许多人才知道这里有个“孤岛村”。

搁浅:5次搬迁均落空

“头顶着黄河睡觉,不踏实。”田家圪旦的村民说,祖辈们为养家糊口,冒着风险来到这里,日子过好了的时候也总想给后代找个好去处。为此,有的人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在黄河两岸平原上买田置产,举家搬出河滩。

过去,田家圪旦属黄河北岸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管辖。1951年对岸干部坐船过来下乡,看到生存条件恶劣,动员大家搬迁。政府在黄河北岸选了地方,但村民觉得那里是未种熟的沙滩,难长庄稼,不搬。

翌年,田家圪旦划归黄河南岸的达拉特旗。1958年水灾后,政府在大堤外建了数排土坯房基,让大家把旧房椽檩拆下盖顶子搬过去。人们觉得5公里种地太远,不搬。

2000年,旗政府给每人补助5000元,让大家迁到大堤外自建新房。人们仍然没搬。

2005年,自治区要求当地政府设法解决问题,但旗里财力有限,没有搬成。

2015年,市、旗两级政府决定给每人补贴6万元,让自行出堤建房或买房,村民觉得补贴低,搬迁又被搁浅。

至此,从1951年以来的70年中,5次大的搬迁动议全部落空。近20年来,青壮年纷纷进城谋生,留守老年人们无心翻盖新房,村庄日渐破败。

出河:国家战略作后盾

谁也没有想到,困扰几代人的搬迁问题,最终在两年之内得到彻底解决。

2019年,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有了政策依据,自治区迅速制定规划,配套专项资金。2022年2月印发的《黄河内蒙古段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涉及全区沿黄12个旗县的74个滩区自然村8900多人,其中特别指出:受洪水威胁较大的田家圪旦,要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稳步迁到堤外。

内蒙古水利、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全面支持。为“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把好事办好”,达拉特旗对新村的选址、规划和迁建方案慎之又慎。最后,确定了“以货币化为主,建集中安置区为辅”的原则。村民都愿意领钱拆旧房;新村所需建设规模也大为缩小,利于选址。如此,大堤南侧地块成为最佳迁入地,距旧村3公里,一过大堤便是。

后经多轮迁建意愿调查,制定了“8+1+N”安置方案——每人8万元购房补助款、1万元养老保险补助费,按评估结果对主房、凉房、棚圈以及其它附属设施分类拆旧补偿。以三口之家测算,人均可得11万元。

对于不想进城的群众,在新村按人均3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房屋191套,每人只需出5万元即可买到新房。针对养殖户,在新村西侧建了3万平方米、可容纳1.9万只羊的全自动绿色化棚圈,还有现代化猪舍、牛圈各1栋。为保障耕地收益,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对村里1.2万亩连片耕地进行集体经营;剩余8000亩土地,引入企业统一流转,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达拉特旗旗长王小平说,上级财政下拨了2.87亿元专项资金,旗财政又匹配6500万元用于新村征地、棚圈、草料间、有机肥厂等建设。今后,重点打造肉羊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太满意了!”于今年5月首批入住新村的吕过关老人说,政府把新房装修得像楼房一样,取暖都有电炉、燃气炉两套小锅炉,可根据阶梯电价随时切换,“我71岁了,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能有这么好的养老的地方。”

新村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宽敞的院子里除了正房,还有凉房、菜地;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里,有超市、卫生室、文化室,还有养老互助食堂。许多人表示“搬得好”,感慨以前出行不便,现在人来人往真热闹,最关键的是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0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黄河滩区“孤岛村”搬迁成功
...)田家圪旦新村(11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田家圪旦新村最后28套安置房钥匙交到群众手里。田家圪旦村三面环水,黄河涨水时则
2023-11-21 03:26:00
田家圪旦新村的年味正浓
...……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里年味正浓。田家圪旦新村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德胜泰村的一个自然村,也是黄河滩区田家圪旦村的整体搬迁村。长久以来,田家圪旦村因三面环水的特
2024-02-10 07:33: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张慧玲“这么多年来,终于挪出了‘泥滩滩’,搬进了‘福窝窝’。”1月上旬,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德胜太村田家圪旦社63岁的村民王换其,看着黄
2024-01-11 04:45:00
...华社呼和浩特9月18日电 题:“几字弯”的美丽蝶变——内蒙古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记者奔流不息的黄河流入内蒙古自治区时,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黄河内蒙古
2023-09-18 17:04:00
活力内蒙古|一座文化公园 一段黄河情缘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内蒙古|一座文化公园 一段黄河情缘人民网“行进中国”内蒙古调研采访团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人民网 孟佳澍摄“大船条条到渡口,火车
2024-06-29 09:29:00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16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16日消息称,受持续冷空气影响,黄河内蒙古段土默特右旗贺成全村(三盛公枢纽下385公里)已于1天前出现本年度首次封
2024-12-16 15:55: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展走进内蒙古鲁蒙艺术家共画“故事里的黄河” 本报6月17日讯 (记者 马芳)6月17日,“故事里的黄河——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展”
2023-06-18 09:25:00
...进入宁夏境内,宁蒙交叉河段封冻2千米。11月29日,黄河内蒙古三湖河口至头道拐河段全线流凌,黄河正式进入凌汛期。次日,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出现封河,首封日期较常年偏早3天。据悉
2022-12-21 19:13:00
...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之际, 4月19日上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法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暨法治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托克托县人民法
2023-04-21 20:0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校馆弦歌|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为冰雪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项冰雪文化科研阵地。成立仅一年便斩获“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双重认证
2025-11-13 22:28:00
数据会说话|吉林的冬天,又要“热”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雪季的脚步近了,吉林的冬天正蓄势“燃”动!11月22日,吉林省新雪季开板大会,将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启动
2025-11-13 22:28:00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网约车管理模式数智化再升级
长春机场停车场在“三专三区”分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长春机场携手网约车运营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
2025-11-13 22:28: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吴疆】
2025-11-13 22:30:00
网友留言板丨有网友建议长春地铁报站增设地标提示 官方回应:计划对需求大站点持续优化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留言,表示希望长春地铁能优化语音报站内容,增设周边重要地标提示。该网友表示,长春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
2025-11-13 23:00:00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