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突然去世,享年48岁,在位仅10个月。
根据明实录记载,他从感到不舒服,到离开人世,只有短短两天,属于“无疾骤崩”。
数百年来,关于朱高炽死因之谜,一直众说纷纭。
有人怀疑,他是被自己的好大儿,皇太子朱瞻基杀害的。
那么,朱瞻基为什么会成为弑父的嫌疑人?他杀死朱高炽的可能性有多大?
01、朱瞻基为什么会成为嫌疑人
朱高炽驾崩的时候,朱瞻基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
在他身边,出现了不少难以解释的疑点。
疑点一:南京城里为何流传着朱高炽去世的消息?
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情况十分特殊。
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一直野心勃勃,想要夺取皇位。
他派出密探,频繁往来于京城和他的封地乐安,等待造反的时机。
而朱高炽的继承人朱瞻基,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少说也要近一个月,才能赶回京城登基。
一时之间,京城空虚,群龙无首。
为了稳住局势,张皇后和朝中重臣们隐瞒了朱高炽驾崩的消息,让嫡三子襄王秘密监国,并派太监海寿和礼部大臣况钟一最快的速度赶去南京,把太子朱瞻基接回来。
也就是说,哪怕是在北京,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朱高炽已经不在人世了。
可是,史书记载,早在朱瞻基离开南京的前几天,南京就流传着“仁宗上宾”,也就是朱高炽去世的消息。
要知道,明朝并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消息只能靠口口相传。在海寿和况钟抵达南京之前,南京不会有人知道朱高炽离世的消息。
而史书记载,朱瞻基一收到海寿和况钟带来的消息,就立刻赶回北京。
那么,朱高炽去世的消息,是怎么提前在南京传开的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南京早就有人知道,朱高炽这些天要驾崩了。
朱高炽之死,不是意外,而是有人有意安排的。
而最有可能知道这件事的,就是来到南京没多久的皇太子朱瞻基了。
疑点二:朱瞻基是怎么躲过朱高煦的截杀的?
根据史书记载,张皇后和大臣们虽然封锁了朱高炽去世的消息,但并没能瞒住朱高煦的探子。
朱高煦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且计划,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设下埋伏,半路截杀朱瞻基。
当时的朱高煦,在封地乐安,在北京以南,距离北京大约350公里。
而朱瞻基,远在南京,距离北京大约1000公里。
距离的巨大优势,让朱高煦比朱瞻基更早收到朱高炽去世的消息,并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截杀。
然而,朱高煦对朱瞻基的截杀,却失败了。他派出的人,连朱瞻基的人影都没见着。
要知道,史书记载,朱瞻基并没有隐藏行踪。他是光明正大回官道回京的。
那么,朱高炽是怎么错过朱瞻基的?
有人推断,这是因为,朱瞻基比朱高煦更早知道朱高炽去世的消息,并提前出发,这才躲过一劫。
而朱瞻基之所以能够提前知道朱高炽的去世时间,很有可能是因为,朱高炽之死,就是他一手安排的。
疑点三:朱瞻基与朱高炽意见不合,朱高炽有废太子的心思?
前文说了朱瞻基身上的疑点,那么,朱瞻基有没有弑父的动机呢?
要知道,他已经是皇太子了,不出意外的话,只要等着朱高炽自然去世再接班就可以了。
不过,我们翻看史书,还真能发现朱高炽和朱瞻基意见不合的地方。
就在朱高炽去世的这一年,下了一道诏书:改南京为京师,北京为行在(意思是天子临时驻扎之地),来年收拾好南京的宫殿,就还都南京。
也就是说,朱棣耗费巨资,在北京建造了紫禁城,又不顾重臣反对,凭借自己的权威,强行迁都北京。
可是,朱棣去世不到一年,朱高炽就要把明朝的都城迁回南京。
那么,朱瞻基对迁都的态度是什么呢?
在朱高炽去世之前,朱瞻基一直没有就迁都事件表过态。
但朱高炽去世之后,是否迁都的决定权,来到了朱瞻基的手里。朱瞻基完全无视了朱高炽定下的还都南京时间,在位10年决口不提迁都的事,并迅速在北京为朱高炽建了皇陵,把朱高炽葬在了北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瞻基是反对迁都回南京的。
而朱高炽把朱瞻基打发到南京,也显得不同寻常。
历朝历代的太子,都很少离开京城。毕竟,万一太子远离京城,而皇帝在京城驾崩,就容易造成动荡。
可是,朱高炽却以南京多地位为由,命令朱瞻基去南京镇守。
根据明仁宗实录记载,当时的大臣都说,镇守南京,派出一个亲王就够了,不需要太子出面。朱瞻基也泪流满面,请求朱高炽不要让自己离开北京。
但朱高炽依然一意孤行,强行把朱瞻基打发去了南京。
因此,有人怀疑,朱高炽是为了让朱瞻基远离权力中心,从而为废太子做准备。
毕竟,朱瞻基是朱棣选的储君,而不是朱高炽选的储君。朱高炽长年被朱棣打压,又和朱棣在很多地方都意见不合,他未必喜欢朱瞻基这个朱棣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
很多人认为,保住自己的地位,并阻止朱高炽还都南京,便是朱瞻基弑父的理由。
02、朱瞻基弑父的可能性大不大
既然朱瞻基身上疑点重重,又有弑父的理由,那么,他杀害朱高炽的可能性大不大呢?
我个人认为,朱瞻基弑父,是一件风险远远大于收益的事,他不太可能下手。
其一,他和朱高炽共同的对手朱高煦,正虎视眈眈。
以当时朱瞻基面临的局势,并不是朱高炽死了,他就可以顺利上位了。
正相反,他有个野心勃勃的二叔,朱高煦。
朱高煦英武非凡,在靖难当中3次救了朱棣的命,立下赫赫战功,威望很高,和军队的关系也很好。
早在朱棣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毫不掩饰自己对皇位的渴望。
朱棣去世之后,朱高炽登基,对这个弟弟采取了怀柔的方式对待。但全天下人都知道,只要让朱高煦找到机会,他一定会造反。
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炽在位,比朱瞻基在位,更有利于对付朱高煦。
毕竟,如果皇帝是朱高炽,那么朱高煦造反,就是弟弟打哥哥,怎么看都底气不足。
而如果皇帝是朱瞻基,那么朱高煦造反,就是叔叔打侄子。明朝上一次叔叔打侄子,是什么结局,朱瞻基是很清楚的。
所以,为了最基本的能坐稳皇位,朱瞻基在这个时候杀死朱高炽,也不是明智之举。
其二,一旦失败,朱瞻基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虽然在史书的记载中,朱高炽对朱瞻基这个儿子,并没有表现出朱棣对朱瞻基的喜爱。朱高炽在位期间,朱瞻基一直比较透明。
但是,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过,朱高炽对朱瞻基不满。
想要废太子,是后人的猜测,没有一本史书说过朱高炽有这样的想法。
更何况,朱瞻基这个太子,不是轻易能废的。他12岁那年,就被朱棣隔代立为皇太孙,前后已经当了14年储君。
在历史上,只要太子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皇帝想要废太子,是要面临群臣的反对的。
像朱瞻基这样由先帝选定的继承人,想要废黜,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不管朱高炽喜不喜欢朱瞻基,只要朱瞻基自己稳住,不要头脑一热跑去造反,朱高炽基本不可能废了他。
朱瞻基只要等着接班就可以了。
可是,朱瞻基如果动手杀害朱高炽的话,他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得手。
一旦失手,等待朱瞻基的,就是万劫不复的命运。
他完全没有必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仅仅为了提前上位。
其三,就算朱瞻基真的想杀朱高炽,也不该选在他远离京城之际。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朱瞻基真的头脑发热,一刻都等不及了,非要杀了朱高炽,好提前上位,他也不该选在自己远离京城的时候。
毕竟,这就意味着,要把杀害朱高炽一事,全盘交给手下,而他对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全然无法掌控,只能被动等待结局。
一旦暗害朱高炽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纰漏,朱瞻基想要补救,都来不及。
更别提,当朱瞻基不在京城的时候,朱高炽一死,朝廷没了主心骨,他们共同的对手朱高煦,也有可能趁虚而入。
要知道,南京距离北京,有差不多1000公里。以明朝的交通条件,哪怕快马加鞭,单程也要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距离,这么长的时间,朱高煦能做的小动作可太多了,比如他可以派人半路截杀朱瞻基。
朱瞻基远离京城而朱高炽在京城去世,这对朱瞻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他无法保证自己可以赶回北京登基。
所以,他就算要杀朱高炽,也应该选择自己在京城,或者离京城没这么远的时候,而不会选择自己在这么遥远的南京之际。
03、怎么解释前文所说的疑点?
既然朱瞻基弑父的可能性不大,那么怎么解释朱瞻基身上的那些疑点呢?
为什么在朱瞻基离开南京之前,南京就已经开始流传朱高炽去世的消息?
朱瞻基又是怎么躲过朱高煦的截杀的?
我们先来看看南京为什么会流传朱高炽去世的消息。
我觉得,这应该只是偶然事件。
偌大的南京城,一定会每时每刻都流传着不少流言,大至国家大事,小至街坊邻居的小道消息。
像皇帝去世这样的留言,没准一年中能小范围传个十次八次。皇帝好久没有消息了,是不是出事了?太子回南京而皇帝没回,是不是皇帝病重了?甚至天上哪颗星星暗淡了些,都会有人猜想会不会和皇帝有关。
这些流言,显然不可能都被史书记载下来。
但是,如果在皇帝去世的留言传起来的前后,皇帝正好真的去世了,那就值得记上一笔了。
这只是当时南京城里无数流言中的一条,因为偶然地应验了,被史书专门记录了下来,所以显得格外突出。
要是有人把当时南京城里所有的流言都记载下来,可能就不会有人对这一条感到奇怪了。
而且,我觉得,假如朱高炽真是朱瞻基杀的,那么这种消息,反而不可能从朱瞻基这里传出来。
毕竟,如果朱瞻基真的在计划这么一个惊天大阴谋的话,那么他最先要做好的,就是保密工作。
知道这个阴谋的人,越少越好。要不然,人多嘴杂,消息容易泄露。
万一泄露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朱瞻基就没有动手的机会了。
所以,假设朱瞻基真要杀朱高炽,那么,除了需要帮他动手的那几个人,以及朱瞻基最信赖的心腹之外,不太可能有其他人知道了。
这些人也会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会管好自己的嘴巴,不会把这件事传得了连南京的这么多人都知道了。
南京城的这条朱高炽去世的流言,我认为,非但不是朱瞻基的可疑之处,反而可以从侧面证明朱瞻基的清白。
那么,朱瞻基是怎么躲过朱高煦的截杀的呢?
我们光看地图,会觉得,朱高煦所在的乐安,距离北京350公里,而朱瞻基所在的南京,距离北京1000公里,朱瞻基能躲过朱高煦的截杀,简直没有道理。
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代入朱高煦的处境,会发现,截杀皇太子,远远没有看地图轻松。
首先,如果朱高煦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朱高炽去世的消息,那么他自然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可是,朱高煦并不能光明正大地把自己的人安排在朱高炽的身边。他能做的,只是在京城安插探子,尽可能地打听京城的消息。
也就是说,朱高煦的探子,未必能在第一时间就打探到朱高炽去世的消息。
而是很有可能,朱高炽已经去世一段时间了,他的探子终于觉察到京城的气氛不对劲,进而想办法去打探消息,这才知道,原来皇帝已经驾崩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高煦得到消息的时间,未必就比朱瞻基早。当这个消息传到朱高煦所在的乐安的时候,朱瞻基没准都快回到京城了,还谈什么半路截杀呢?
退一步说,就算朱高炽一去世,朱高煦的探子就神通广大地把消息送到朱高煦手里,他有充足的时间去做截杀朱瞻基的准备。
这件事,实际操作起来,也没有纸面上看起来轻松。
我们先来看看,假如朱高煦想要截杀朱瞻基,需要派出多少人呢?
史书记载,明朝太子出门的时候,光是仪仗队,就有好几百人。
而朱瞻基所谓的“轻车简从”从南京赶回北京,并不是指堂堂的大明太子,带上几个属下,就贸然上路了。
在他的身边,有一支轻骑兵,专门负责保卫他的安全。
而且,还有礼部官员“纱帽直领芒鞋,步扶版轿行千余里,不辞其劳”,一路上兢兢业业地服侍着他赶路。
这盛大的排场和安保规格,不是朱高煦派出几个杀手就可以搞定的。
朱高煦想要截杀朱瞻基,少说也得派出一队千人规模、战斗力也不能弱的骑兵,才能与朱瞻基的太子卫队抗衡。
更别提,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并不经过朱高煦所在的乐安。
朱高煦的这支庞大的队伍,沿途需要经过不少不忠于他的府县,才能来到朱瞻基的必经之路上。
一旦途中有地方官拦截住这支没有皇帝命令的骑兵,朱高煦就先得在当地血战一场。
这可太为难朱高煦了。他与其费这劲,只为了半路截杀朱瞻基,还不如直接造反、打进北京呢。
所以我觉得,史书里记载的朱高煦想要半路截杀朱瞻基,应该只是他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他很有可能未曾真正行动过。
那么,朱瞻基能够顺利返回北京,也就不奇怪了。
这并不能作为他弑父的依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