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 本报记者 马利华 通讯员 侯玉峰 付金秋 刘冰
这几天又该采菇了。在平泉市黄土梁子镇双河村承德祥菇菌业有限公司的大棚内,摆满了香菇菌棒,菌棒芽孔上已经冒出了一朵朵“小伞”,长势喜人。
“在家门口上班,既能赚钱养家,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我心里感到很高兴!”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告诉记者,他原来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村里有了规模种植大棚香菇以后,他就开始回到村里上班,平时负责香菇采摘等工作。说起这几年的改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目前,承德祥菇菌业有限公司的占地140亩94个香菇大棚,是双河村返乡创业者王杰的“杰作”。据王杰介绍,94个大棚年产香菇150万斤,年收入超过1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50人。2021年,王杰被平泉黄土梁子镇评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一口气建了70个香菇大棚
20多岁开始,王杰就离开家乡到外面做生意。他跑过运输,也搞过建筑,在一次次创业中找寻致富门路。
平泉市所处地理位置具有雨量丰富、日照时间长等特点,非常适合种植香菇。近年来,当地众多百姓凭借着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种植气候条件纷纷种起香菇,产量多年稳居华北地区县级第一位,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十强行列,年产量突破20万吨,研发菌类产品9大类60余种,全县先后荣膺“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滑子菇之乡”称号。
多年在外打拼的王杰把目光锁定在家乡。他想,守着家乡的优势产业,还用到处吃苦受累吗?
经过深思熟虑和市场调研后,2020年,王杰返乡着手创业,开启了种植大棚香菇之路。
王杰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100多万元,决定大干一场。他从本村租地100亩,一口气建起连片大棚70个,还注册成立了承德祥菇菌业有限公司。
种植大棚香菇是个技术活。王杰一边建大棚,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到了该种植的时候,王杰雇来村民,把菌棒摆满了70个大棚。
初涉香菇种植,王杰不敢轻心,每天吃住在大棚,细心控制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快要到出菇了,王杰却发现,菌棒上只见零星小菇。这下可让王杰慌了神。
王杰立即找来了平泉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帮助解决“不出菇”的问题。技术人员现场帮他找到了原因。王杰对养菌时间控制在15天,因时间不够,菌丝恢复不好,出菇比较困难。
针对这个原因,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指导,采用人工震袋子的方法,震动出菇。这个方法比较见效,没多久,齐刷刷的“小伞”布满了菌棒。
有了技术指导,出菇也就有了保障。然而,2020年底一算账,除去工人工资、原料成本等项支出,王杰没有赚到钱。
王杰又一次陷入迷惑之中。
王杰寻思,不能自己光发愁,还得请教专业人士。他找到了邻村种植大棚香菇长达9年之久的刘国伟。
刘国伟耐心地讲解:“你这是管理出了问题。种香菇不同于种传统作物,这么多的大棚靠自己管理,管不过来。建议改变管理模式,自己留点,其它的实行租赁制,每个菌棒收1元管理费。”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杰没想到种植大棚香菇有这么多学问。
94个香菇大棚“一抢而光”
2021年,王杰开始走共同致富的路子。他决定把大棚对外出租,并负责销售和技术。
王杰一边在手机里发布招租广告,一边跑到村民家里宣讲租大棚种香菇的好处。可是10多天过去了,一个来租棚的人都没有,王杰犯了难。
这天,王杰找到了自己的父亲商量,希望父亲带头租赁大棚种植香菇。
好不容易做通了父亲的工作,王杰又向亲戚朋友发起思想引导“攻势”。
就这样,几天下来,父亲带头、亲戚跟进,出租大棚有了起色。看到王杰亲戚朋友都来租种,村民们纷纷来试试。
眼见着建起的70个大棚没多久就被抢光,王杰心里有了底。
兑现销售承诺,王杰不敢怠慢。他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迅速开发香菇收购事宜。为了让菇农卖上好价钱,王杰常常与采购商讨价还价,哪怕是1分钱,也要帮助菇农争来争去。2021年底一算账,70个大棚香菇都卖上了好价钱,菇农实现了增收,王杰也有了可观的收入。
2022年,王杰抓住机会继续扩大规模,他决定再建24个大棚对外承租。
由于周转资金不足,王杰打听到一个“金团助青企”行动,立即向平泉市农村信用联社提出了贷款申请。农信社信贷员经过实地走访调查,对王杰的创业项目予以确信,符合贷款支持条件。不到2天,农信社便向王杰拨付了贷款30万元。
有了资金,王杰立即租下50亩地扩建24个大棚,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带领勤劳的双河村人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奋力奔跑。
没过多久,24个大棚一抢而光。
“一棚难求”托起致富梦想
2022年9月,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承德审计中心联合承德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创业致富经验分享类纪实栏目《创业路上》。《“菇”注一掷,大棚里的致富新希望》播出了王杰创业故事。节目播出后,平泉市农村信用联社除了发动员工进行线上分享外,还协调当地宣传部门帮助宣传,使王杰的创业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王杰本人也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致富人。截至2022年10月底,王杰接到了来自内蒙古、新疆、辽宁、河北等地咨询电话230余个,新加微信好友28个。来电主要咨询香菇的种植方法、利润成本、租种闲置蘑菇棚等事项,甚至出现了部分农户带着现金来到园区,直接就要承包闲置蘑菇棚的事情。因现有蘑菇棚已全部预定,仍有多名农户未租到蘑菇棚,建棚计划已经排到2024年。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王杰带动群众创业致富的事迹,已经吸纳他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安排他到平泉市党校学习。
如今,“一棚难求”的火爆场面不仅出现在王杰的香菇园区,黄土梁子镇其他食用菌种植园区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咨询者,其中有一位在外地常年跑运输的村民,直接卖了卡车,来到园区就要加入王杰的香菇种植之中。王杰看到村民的真心,专门为他征地建了10个大棚。
眼下,王杰打算扩大园区面积,增建蘑菇棚,还计划建设2条全自动菌棒生产线和冷库1500平方米,总投资预算1000万元。经考察研究后,平泉市农村信用联社决定继续加大对王杰园区进行信贷支持。同时,针对当下菇农准备进料制菌棒这一情况,农信社对该园区种植户大力宣传助农贷款产品,解决群众创业期间的资金困难。截至目前,已成功向该园区发放菇农贷款13户,金额200余万元。自《创业路上》刊播以来,平泉市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食用菌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贷款32笔,金额2900余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5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