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茶饮品牌卷到配料表
喝奶茶前先看“产品身份证”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继卷水果食材、卷包装颜值、卷联名营销后,如今,南京市面上的奶茶品牌终于“卷”到了配料表。
日前,某知名奶茶品牌一口气公布了几十款茶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9月初,一新兴奶茶品牌也上线了“热量计算器”,披露旗下饮品的“产品身份证”;多个以“健康”为卖点的现制酸奶品牌,更是直接把主要成分表贴在饮料杯身。茶饮品牌如此满怀诚意地公开配料表,无非是想让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快乐”与“健康”可以兼得。那么,消费者会买账吗?
茶饮品牌主动揭秘配方原料
最近,不少南京消费者发现,在某知名奶茶品牌的官方小程序上,首页左侧出现了一个“配方原料揭秘”的按钮,点开后可查看40多款产品的配料信息。
以多肉葡萄冻为例,页面显示,该款奶茶的原料包括绿研茶汤、100%葡萄汁、现制葡萄果肉、定制葡萄冻以及纯粹真蔗糖,包括热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在内的主要营养成分也被依次公开。对于大家关心的热量问题,品牌方披露,该款茶饮热量约等于140大卡/杯,小于一个梨的热量。此外,页面最下方附有“营养成分检测报告”,消费者能够了解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官方检测数据,并且能追溯每个原料的检测报告。
当然,消费者还可了解更多原料详情。比如点击“绿研茶汤”,茶叶产地、茶园海拔、气候条件、茶香特点、花香特征、制茶工艺等信息一目了然,品牌方力证“好茶”“无香精”“无添加”之心明显。
今年9月,正在南京加速扩张的某新兴奶茶品牌则推出“热量计算器”,消费者可在手机上查询到37种饮品的产品热量、营养成分和第三方检测报告。以网红产品“伯牙绝弦”来看,消费者点单前可查看其“产品身份证”,包括产品风味表、热量表、营养成分表、检测报告等信息。
一家奶茶品牌更是直接将配料表设计成产品包装的一部分。网友晒图显示,某品牌杯身就注有奶茶“出生证明”,其中一项“基因组成”也就是配料表。另一家现制酸奶品牌的配料表,更是茶饮界的一大奇景。一杯集合各类维生素、叶酸和膳食纤维等的酸奶新品,三张配料表竟占据了半个杯身。
健康化正成行业创新风潮
曾几何时,喝奶茶被年轻人调侃是门“技术活”。哪些小料坚决不能碰?哪些要三分糖绝不能要七分?喝去冰的还是常温的?哪家的哪款热量有多少?里面全是学问。“豆瓣奶茶小组”聚集了10万多名组员,阅读量最高的就是技术帖和“防雷”帖。各路博主们也深谙流量密码,会事无巨细地总结点奶茶独门绝技。
“一天不喝嘴里难受,喝了一杯心里难受”。南京姑娘田雨告诉记者,年轻人对于奶茶总在“自律”与“快乐”之间反复横跳,“如何把奶茶喝成养生茶”是大家的终极目标。而消费者被逼成为“技术派”,也与此前茶饮行业对配方原料“遮遮掩掩”有关。“家家都宣称自己是‘零香精’‘零添加’,但真实情况如何,大家不得而知。”田雨直言。
如今,茶饮品牌主动公布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无疑是将知情权还于消费者,同样也是顺应健康化的茶饮创新方向。
政府层面亦在出手,上海即将成为国内首个对含糖饮料设置健康提示的城市。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就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征求意见稿》,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包括“红橙绿”三色,张贴在超市、便利店等含糖饮料区。红色标识警告消费者饮料“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或超重风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消费者“每日添加糖小于25克”;绿色标识则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引导消费者关注饮料中的糖分含量。
全手工操作背后的
落地难
“让消费者喝得明明白白”,虽然多家茶饮品牌不乏诚意,但不少南京市民也建议,商家“内卷”配料表不仅仅体现在清晰化,还应追求标准化。
“无糖、少糖、半糖,还是全糖?”当消费者购买奶茶时,通常会听到来自店员关于甜度的询问。今年年中,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专门对10家奶茶店进行暗访,发现奶茶加糖完全手工操作,甜度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有些品牌的八分糖甚至超过了全糖的含糖量,不同品牌奶茶中,标示同样糖分的奶茶其含糖量也不完全相同。甚至有些标示三分糖的奶茶比其他品牌的七分糖更甜,而有些五分糖比其他品牌的三分糖的含糖量还少。
以前述所提及的两家奶茶品牌为例,对于热量标准,一家参考《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而另一家参考《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此外,“营养成分数值由检测估算得出,仅供参考”“实际购买的饮品可能因原料批次、产地、供应季节、门店制作过程等原因有所差异”等表述也传递出“免责”的意味。
业内人士同样指出,事实上,茶饮营养成分表里标记为0,不等于完全没有,可能只是低于标示限值。以反式脂肪酸为例,国家标准要求,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当每百克/毫升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0.3g时,可标为0。这也意味着,茶饮品牌即使在营养成分表显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但仍含有反式脂肪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2克,食用一份食物含量低、影响不大,但食用多份食物累加起来可能就面临超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